单、双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①

2013-09-18 07:15王美玲陈国宏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18期
关键词:双亲单亲单亲家庭

王美玲 陈国宏

(1.安徽工业大学体育部 安徽马鞍山 243002; 2.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 安徽马鞍山 243011)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婚姻伦理观念更新较快,家庭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离婚率正逐年增加,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应对压力我们的重要社会支持就是家庭,而由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缺损的家庭,他们的社会支持就减少了,这必将产生个体焦虑感,心理极易出现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马鞍山城市中学单、双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马鞍山市区8所中学生200人进行调查,其中完整家庭学生137人、单亲学生63人。本调查回收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00份,其效度达到90.9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采用周步成(华东师大心理学系)教授等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量表。按指导手册的要求对整个过程严格进行调查。在原自然班中安排单亲家庭子女,使其与完整家庭子女共同接受调查,以此来保证调查的信度与效度。

1.2.3 数理统计与分析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问卷各项指标统计检验及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单、双亲学生对性格的认知程度

同样的环境条件,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反应模式,这与人的个性有直接联系。如性格内向、孤僻、沉郁、压抑、过于自卑或过于自尊、不善交际、感情脆弱等个性特征都不利于心理健康。从表1可以看出,17.19%的单亲家庭学生认为自己的性格不坚强,男生好于女生。

表1 单、双亲家庭学生对自己性格的认识程度统计表

表2 双亲家庭与单亲家庭学生焦虑人数比较统计表

表3 单、双亲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指标均值的比较(±s)

2.2 单亲与完整家庭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指标的检出率比较

通过对单双亲学生焦虑倾向标准分布比较,发现单亲学生焦虑总分大于65分的百分比为29.5%,即: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29.5%;完整家庭学生焦虑总分大于65分的百分比为11%,即:完整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11%,这与表2中完整家庭学生焦虑总分显著低于单亲家庭学生焦虑总分的结论相一致,说明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完整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人焦虑是调查与他人接触时,对困难和失败的预感程度的指标。很多孩子在他们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因此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他们的监护人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胆中,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在对人关系上具有退缩和焦虑的特点。(见表2)

2.3 单亲与完整家庭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指标的差异分析

在学习焦虑方面,完整家庭学生非常显著高于单亲家庭学生(P<0.01)。完整家庭学生最大的压力是来自学习本身。他们希望借助于学校优越的教育条件,考入理想的高一级学校,家长望子成才为此交纳了高额的学费,完整家庭子女也希望用好成绩来回报父母,这已经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再加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结果便导致了完整家庭子女高水平的学习焦虑。(见表3)

在孤独倾向和身体症状方面,单亲家庭子女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子女(P<0.05)。这些学生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由于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身份,使他们与社会中的其他同学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交往中具有退缩、提心吊胆、没有魄力等特点。由于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的障碍缺少和同学认识熟悉和沟通的过程,在活动中总是受到冷落,越是受到冷落就越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于是恶性循环形成孤僻的性格。由于单亲家庭学生的寄人篱下,导致了自卑心理的形成,他们想融汇到集体之中,却又害怕来自完整家庭学生的冷漠。

单亲家庭学生的自责倾向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学生(P<0.05),自责倾向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调查结果发现: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在自责倾向上与完整家庭子女有着显著差异。在这方面表现得较为严重的学生中,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占了其中的23.8%。这部分学生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学生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在别人笑自己的时候,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完整家庭学生与单亲家庭学生相比,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学习,他们的学习任务不同,学习压力不同,单亲家庭子女容易逐步产生自惭、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甚至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完整家庭家长的“巨额”投资和急于回报的殷切期待,像铅一般沉重地压在心头,使他们感到不安、烦躁和自责,当完整家庭学生的成绩不是十分理想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内疚心理,感到有愧于父母,这也进一步造成了自责倾向的形成。

调查还发现:冲动倾向较为严重的单亲家庭学生占了总体检出人数的24.1%。离异单亲家庭的学生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在调查中,有许多离异单亲家庭的学生表示他们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有很多学生曾经有过想离家出走或想死的念头。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完整家庭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单亲家庭子女一般都表现为心情烦躁、渴望友谊、有自卑感,他们在集体感、伙伴关系方面同完整家庭子女的差异不太显著,但在诚实、有礼貌方面不如完整家庭子女。

3.2 建议

强化学校体育身心俱健功能,提高体育对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功能和作用,要根据单亲学生专门性教育的需求,修订教学大纲,增加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毅力、任性、胆量、竞争、合作、宽容等心理品质的教育比重。在教学内容上要增加集体活动类,情感交流类和协作完成类等项目比值,使单亲家庭学生在体育的愉悦与情感交融的氛围中改变自我,以达到既增强体质,又优化品质的目的。

[1]田雨普.独生子女社会背景下的我国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3(2):25-31.

[2]孟峰年.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3):38-39.

[3]李平,黄洁华.单亲与完整家庭未成年子女心理状况比较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1999(3):41-46.

[4]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2):80-82.

[5]张保清.单亲家庭学生体育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M].搏击(体育论坛),2011(8):6-7.

猜你喜欢
双亲单亲单亲家庭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单亲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干预机制
蝶恋花·秋日忆双亲
单亲爸爸育儿经:军事化管理收服“公主心”
单亲家庭初中生心理行为分析及教育策略
举世无双
让老人重新动起来
论倾听单亲子女心声的策略
单亲妈妈张柏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