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五)——反季节栽培与特殊安全设置栽培

2013-09-19 11:54丁湖广
食药用菌 2013年3期
关键词:容腔菌袋银耳

丁湖广

(福建省古田县新元食用菌研究所,福建 古田 352200)

图1 反季节栽培耳棚环境

图2 反季节竹架耳棚

图3 耳棚外围草帘

1 高山反季节夏季栽培

1.1 接种时期 夏栽银耳在南方适合于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区,一般3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可先后接种栽培4批。北方只要夏季自然气温不超30 ℃的地区,一般全年均可栽培。

1.2 改善基质 夏季水分易蒸发,培养基含水量需适当提高。采用棉籽壳为原料须注意:凡是含纤维多,松软,呈粉状,浸水后挤压出乳状液汁的,可加入杂木屑8%,麦麸比例应比春秋季节减少2%,以防止营养过剩,菌丝代谢过旺;而含籽壳量多、纤维少、浸水后挤压没有乳状汁液的棉籽壳,品质稍逊,吸水性也差,培养基含水量应适当减少。菌袋生产按常规。

1.3 控温养菌 避开高温,选择阴天午夜12时至翌日凌晨3时气温较低时间进行抢温接种。选择海拔较高或当地傍山临水、环境阴凉的地方建造发菌培养房,有条件的也可设空调降温。室内安装风扇,发菌期间如遇高温,应把菌袋排稀至袋距5厘米,并打开门窗使空气对流,确保室温不超过30 ℃。发菌期禁止喷水降温,以免高温、高湿引发杂菌危害。

1.4 搭盖耳棚 选择树林荫蔽度好、没有西照太阳、近水源、地面平坦、通风良好、环境卫生的场地,搭建度夏耳棚(图1)。各地因地制宜搭建耳棚,可采用“荫棚套内棚”。荫棚用竹木条搭成“∧”形,中间高4米,两边3.2米;棚顶内衬固定塑料膜(图2),上盖防雨塑膜、刀茅草,四周围草帘(图3),并盖90%密度的遮阳网。有的菇农在荫棚顶上安装喷水头,中午气温高时打开开关喷水降温。棚内布防虫网,并安装日光灯。一般每个荫棚内设4个内棚,内棚呈“∩”形,排放两个床架。

床架外柱高2.5米,内柱高2.75米,设5~6层,底层离地15厘米,顶层离棚顶50厘米,层距25厘米。床架宽90厘米,排放两个菌袋。两床架之间设60~80厘米走道。架顶用弓形竹片拱起,用塑料膜覆盖两个床架,安装通风设备。内棚起调节温、湿度和通风作用。有的采用简易圆拱棚,外用黑色塑膜围罩(图4)。

1.5 出耳管理 菌袋在室内培养12天左右,就可搬到野外荫棚内,排放于培养架上。荫棚内外须事先清理,并撒石灰粉消毒。排袋时穴口朝天,袋间距3~4厘米。培养3天后撕去穴口胶布,同时割膜扩穴覆盖报纸,喷水保湿。采用划线增氧的,去掉穴口胶布后,覆盖报纸喷水增湿。当幼耳长至指头大时,进行袋旁两边划线增氧。荫棚温度须控制在23~26 ℃,大小暑节气气温超过28 ℃时,应进行疏袋摆放,拉大袋距,加强通风。床架栽培的应把顶部2层菌袋搬到下层,仅排底部3层。也可利用地温比气温低的特点,采取露地畦床卧倒排放菌袋(图5)。

2 低海拔反季节冬季栽培

冬季栽培是指南方各省、区12月至翌年2月份,月平均气温在—2~—5 ℃地区的栽培。银耳冬栽发菌阶段温度不低于20 ℃,出耳阶段温度不低于18 ℃。

2.1 选料优配 冬季气温低,菌丝代谢缓慢,培养料须具备较足养分。好的培养料可使发菌期袋温比普通料提高3 ℃,有利菌丝正常生长。应选新鲜、含氮量高的棉籽壳。这种棉籽壳籽呈绿色、黄色或红褐色,粉仁多,易粘手,带较多棉纤维。配方中加1%~2%蔗糖,3%玉米粉,含水率保持在60%左右。

2.2 增温设施 冬季耳房必须增设保温设施,如地下火坑道等;同时须在四周土墙、房顶上方加盖薄膜、沥青纸、稻草和干泥土。也可用膨体塑料保温板作墙壁,设通风窗,安装微型吊扇和排气扇。北方气温低,可采用太阳能温床、日光温棚或有暖气设备的塑料大棚作出耳房。

2.3 控温发菌 发菌期紧闭门窗保温,但须注意防止房内二氧化碳过多积累。可采用保温灯、电热炉、煤炉等加温,使室内温度达到20 ℃以上。采用煤炉加温时须在炉口套排气筒,排除有害气体。选择晴天中午气温高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冬季发菌缓慢,一般需培养13~15天。

图4 圆拱耳棚

图5 露地摆袋长耳

2.4 出耳管理 将菌袋搬入出耳湿房内,上架排放;揭布敞口增氧、盖纸、喷水保湿,诱导原基发生。培养2~3天后进行割膜扩穴,采取划线增氧的按划线增氧工艺操作。出耳阶段栽培房温度控制在18 ℃以上,争取达到23 ℃。冬季耳房内空气流动小,菌丝体代谢和火坑加温等散发的热能聚集到上层,导致培养架上下层温度不匀。因此,须经常打开室内上方的微型吊扇,或卧倒排放电风扇于地面,让风由下向上吹,使房内上下层温度均匀。中午短时间开窗通风换气,防止因片面保温,造成菌丝缺氧,影响子实体展片。开窗通风要防止西北风直吹子实体,以免引起耳基受冻瘁烂。通风时间不宜过长,因冬季耳房内外温差较大,长时间通风会使菌丝体受剧烈的变温刺激,降低活力,影响正常生长。此阶段不宜采用燃烧煤炭的方法加温,以免造成房内缺氧,影响子实体正常生长。

3 营养罐安全栽培

银耳营养罐安全栽培(图6)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无公害:营养罐采用透明塑料两节罐,下部为培养基,上部为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空间,设过滤层过滤空气。银耳从接种到采收,全程不喷水、不喷药,环境洁净,达到无公害有机食品的要求。二是鲜活性好:培养基连同鲜活的洁净子实体,整体进入酒楼、餐馆的橱窗,顾客可现点现取现炒,是近代餐饮的一种天然享受。三是观赏性强:罐内子实体像一朵晶莹剔透的牡丹花,置于超市4 ℃低温商品橱展销,货架期达30天,28 ℃以下常温售卖,货架期15天,消费者可购买到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绿色保健食品。

3.1 营养罐设置 营养罐是近代银耳工厂化生产的一种新型栽培容器(图7),以聚丙烯(PP)为原料,通过模具热注成型,具有透明、耐光、耐高压的特点。罐高18厘米,直径8.5厘米,分上下部,各高9厘米,中间螺纹旋合,上部罐顶中心设通气口高1厘米,口径3.5厘米,装有海绵过滤片,配有塑料口盖,每罐约长耳200克。

3.2 培养基要求 按照有机食品的要求选择主辅料、添加剂和水等,检测砷、铅、镉、汞含量及农药残留量,确保不超出规定的标准后,再将主辅料作曝晒等处理。培养料配方:阔叶树杂木屑78%,麦麸18%,玉米粉2%,蔗糖1%,石膏粉1%,料水比为1∶1~1.15。将培养料搅拌均匀,调节含水量至60%左右,pH 6~7。夏季栽培含水量须适当提高。

3.3 装料灭菌 每罐装干料量160克。有条件的单位可购置自动化装料机,将营养罐24罐为一筐装入塑料周转筐内,罐口对准输料筒口,一次装成,每台每小时可装6 000瓶。手工装罐的,先集中排放罐,将料撒放于罐面,用竹扫帚来回扫动,使料落入罐内,并用手掌扣实;当填料至离罐口2厘米左右时,再次扣实。之后在料中央打1个深2~3厘米的接种穴,随手封好罐盖,清理罐面残料。装料后高压灭菌,121 ℃保持2小时;或常压灭菌100 ℃保持16小时,然后卸出冷却。

3.4 接种发菌 待料温降至28 ℃以下时,把罐搬进无菌箱内。接种时打开罐盖,将银耳菌种迅速通过酒精灯火焰区接入料穴中,菌种低于料面1厘米,随手封盖。然后置于24~28 ℃,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的培养室内发菌培养5天,期间适当通风。当穴口白毛团涌现时,去掉罐盖,罩上上半部透明罐,并顺螺纹旋紧。

图6 营养罐绿色栽培

图7 营养罐工厂化培养室

3.5 控温培养 营养罐栽培银耳从接种到成耳出品,约需30天,管理上主要为控制温度。揭盖罩罐时,以23~26 ℃为好;3天后,调低3 ℃刺激1~2天,以诱发原基;10天后保持23~25 ℃,不超过28 ℃,此时原基形成碎米状耳芽,伴有棕色水珠,逐日长大。调节空气相对湿度70%~75%,每天早晚通风换气,光照度300~600勒克斯。

3.6 成品运销 营养罐银耳成熟标准为:子实体直径6~7厘米,色洁白,晶莹透亮,耳片舒展无结芯,朵形美观。成品按每24罐或32罐纸箱包装,采取低温冷藏运输,保鲜商品橱展销。食用时旋开罩盖,整朵割下,凉拌,炒煮,细嫩清脆,荤素皆宜。银耳采割后,罐底打洞可栽种花卉,罐内废料可作花肥,对环境无污染。

4 安全罩袋栽培

安全罩袋栽培(图8)类似营养罐栽培,容器为聚丙烯塑料袋,每袋长银耳一朵约 250克,运输方便,成本低。上袋(安全罩)袋旁开一2×3(厘米)方形通气口,用过滤纸封口,以过滤空气、防止蚊虫进入;下袋为营养袋。栽培特点是菌袋菌丝生理成熟进入子实体生长期时揭去袋盖,套上薄膜安全罩。

4.1 营养袋制作 采用棉籽壳、麦麸、石膏粉为原料,培养料含水量55%~60%。选用15×25(厘米)聚丙烯成型折角袋,每袋装干料175克左右,袋口用塑料套圈加盖。装袋后高压灭菌,121 ℃保持2.5~3小时。冷却后按常规无菌操作接种,盖好塑料盖,移入培养室内发菌培养。

4.2 菌丝培养 培养室室温保持在23~25 ℃,每天通风1次,每次约1小时。经15天左右,菌丝满袋,料面出现“白毛团”时,揭去塑料盖,套上“安全罩”,在套罩与营养袋连接处,用橡皮筋扎紧,让其自然生长。

4.3 控温管理长耳 子实体形成与发育阶段控制室温在23~25 ℃,不超过28 ℃,不低于18 ℃。袋间距2~3厘米,每日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并引进散射光,促使展片良好,色泽鲜白。

4.4 产品上市 套罩后一般培育20天左右,子实体直径达15厘米左右时,即可带袋包装上市。未采收之前不可打开安全罩,避免子实体露空变质。

5 安全容腔绿色栽培

图8 安全罩袋绿色育耳

图9 安全容腔培育成耳

安全容腔栽培(图9)是在银耳菌袋菌丝生理成熟,进入扩穴增氧阶段时,把菌袋放入安全容腔中培养出耳,直至采收。安全容腔以聚丙烯为原料,通过模具热注成型,透明度强,耐光性好。容腔长50厘米,分成两段对接,腔内直径16厘米,中间螺旋衔接。容腔两端配有透气口,高0.5厘米,直径6厘米,装有空气过滤材料。安全容腔创新点在于腔内体积较前两种安全设置宽敞,银耳子实体不受罐壁或袋壁的约束,耳片舒展,无畸形,朵大丰满,品质好。

5.1 菌袋基质要求 生产基地按照NY/T391-2000《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培养基配制按照 NY5099-20002《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安全技术要求》,生产用水应符合 GB574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绿色食用菌栽培技术规程操作。采用符合GB9687-1988《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规格为15×55(厘米)的折角栽培袋,每袋装干料量650克,袋面打3~4个接种穴,采用古田县绿康食品有限公司选育的TR93和TR96两个菌株,菌龄8天。

5.2 菌袋入腔 菌袋于23~25 ℃培养15~16天,菌丝生理成熟时,进行严格检查,凡被杂菌污染或疑似有病害的,一律淘汰。在经消毒的洁净培养室内,揭去菌袋穴口胶布,用刀片在穴口上割去宽1厘米薄膜,扩大穴口,并保持穴口向上装入安全容腔内,随手旋紧两端,对接成整体。

5.3 出耳管理 菌袋在安全容腔内生长期为15~18天。此阶段不喷水,不用药,管理重点是控制在23~25 ℃恒温培养。容腔内外温度基本接近,菌袋扩口增氧进腔后1~2天,菌丝代谢加强,袋温会升高2 ℃,此时室温应调低2 ℃,控制在21~22 ℃,以利幼耳正常分化。早晚开窗通风,长耳阶段须给予散射光照,以利子实体展片。

5.4 产品保鲜运销 产品采用塑料泡沫箱包装,内交叉重叠3层,每层4袋,共12袋,采用4 ℃冷藏车运输。保鲜商品橱窗4~12 ℃条件下,货架期10~20天。食用时旋开容腔接口,一袋3朵或4朵,可分批采摘烹食。如作为干品销售,可把子实体割下,置于专用脱水机烘干,产品包装袋贴“绿色食品”标签上市。

猜你喜欢
容腔菌袋银耳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基于6σ方法的单作用液压容腔建压特性研究
容腔缓冲调压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一种多容腔塑料袋
春夏滋补靠银耳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银耳雪梨羹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固定菌袋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