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培养料简易通气一次发酵技术试验*

2013-06-01 11:00范丽军蔡为明宋婷婷金群力冯伟林沈颖越
食药用菌 2013年3期
关键词:堆料双孢厌氧发酵

范丽军 蔡为明 宋婷婷 金群力 冯伟林 沈颖越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杭州 310021)

双孢蘑菇培养料简易通气一次发酵技术试验*

范丽军 蔡为明**宋婷婷 金群力 冯伟林 沈颖越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杭州 310021)

双孢蘑菇;培养料;通气一次发酵

培养料发酵是双孢蘑菇栽培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培养料发酵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双孢蘑菇的产量和质量,甚至栽培的成败。我国当前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由于存在料堆偏大、翻堆松料不彻底等问题,使料堆供氧不足而引起培养料厌氧发酵的现象十分普遍,是导致双孢蘑菇培养料低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提高小规模分散栽培农户的培养料堆制发酵水平,设计开发投资较小的简易通气发酵装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常规发酵相比,堆温和均匀度显著提高,有效控制杂菌发生,提高发酵质量,播种后菌种萌发和发菌情况明显优于常规,产量得到明显提高。现将该项技术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装备 功率为1.5 kW、 流量为1 131 m3/h的离心风机1台,外径为110 mm长6 m的PVC管数根,覆盖料堆保温用的薄膜和绒毯等若干。按110 m2栽培面积计,培养料配方:稻草3 000 kg、菜饼200 kg、尿素30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铵25 kg、石膏75 kg、石灰75 kg。

图1 料堆通气装置设置示意图

1.2 简易通气装备设置与场地准备 堆料场地须选择地势高,通风好,近菇房与水源,并利于排水的地块。堆料前须平整场地,料场与料堆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及周围撒施一层石灰进行场地消毒。在通气发酵试验的料堆纵向中间位置地面设置一根半埋入式的PVC管(图1),利用软管连接PVC管与离心风机出风口。在PVC管上部,从料堆一端向内50 cm左右处开始,每隔30~50 cm打孔径逐渐增大(孔径为1~2 cm)的通气孔,直至距料堆另一端50 cm左右处,封堵通气管。

1.3 堆料与发酵 通气发酵试验中的原料预湿、建堆方法与传统发酵相似,在预设通气管的料场正上方建堆,堆宽200 cm,交替铺一层草料一层粪、肥料,堆高约180 cm。以料温为参考,每隔4~5小时,启动风机通风2~3分钟。一次发酵期间翻堆3次,按间隔6天、5天、4天翻堆。翻堆后料堆逐渐缩小至宽180~160 cm、高160~150 cm。随着发酵过程的推进,培养料微生物生长量和料堆紧实度不断提高,通气量须逐渐加大,通风改为每3~5小时,启动风机3~5分钟。根据料温和通气情况,可采用薄膜、绒毯等从料堆两侧向顶部重叠覆盖整个料堆加以保温,使料堆内外温度和各部位培养料发酵更均匀。

对照处理在经上述平整、开沟排水和消毒的堆料场上,按常规方法进行预湿、建堆发酵,翻堆时间和次数与通气发酵相同。

在室外一次发酵最后一次(第3次)翻堆后的第3天,将通气发酵试验堆料和常规发酵堆料搬入菇棚内按常规方法进行二次发酵。

1.4 覆土与出菇管理 覆土采用体积比为1︰1的草炭与细田泥混合土。混合时,将经充分预湿至含水量近饱和的草炭与经专用碎土机打碎的细田泥充分混合,并加入石灰粉,使覆土pH达7.5左右。待菌丝基本长满料层后,每110 m2栽培面积的覆土用甲醛3 kg覆盖薄膜密闭熏闷消毒3天。覆土前揭去薄膜,散堆,待土堆内甲醛挥发散尽后,均匀覆盖在菌床表面,覆土厚约3 cm。覆土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土层菌丝培育和出菇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通气发酵处理对料堆温度的影响 如图2所示,通气发酵料堆的最高温度比常规发酵高4~5 ℃,且料堆高温状态维持时间长。通气增氧有效满足了料堆内微生物生长繁殖对氧气的需求,促其保持活跃的生长繁殖状态。同时也发现,通气发酵料堆不同部位的温度较常规发酵料堆均匀。

图2 通气处理对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料堆温度的影响

图3 两种发酵处理发菌菌床比较

在翻堆时发现,常规发酵料堆中间底部存在明显的浅黄色、酸臭的厌氧发酵区;而通气发酵料堆无明显的厌氧发酵区,且料堆放线菌层多于常规发酵料堆。表明通气发酵料堆的发酵状态明显优于常规发酵料堆。

2.2 通气发酵处理对发菌与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采取通气发酵处理的培养料发菌速度快于常规发酵处理,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1天,比常规发酵处理快2天。通气发酵处理菌床无鬼伞、绿霉等杂菌发生,而常规发酵处理则有少量鬼伞发生(图3)。通气发酵处理的产量为11.03 kg/m2,比常规处理10.35 kg/m2增产6.6%。表明采取通气处理有利于推进培养料一次发酵的进程,加快培养料的熟化,从而促进双孢蘑菇菌丝在培养料中的生长,防止鬼伞等杂菌发生,有利于实现双孢蘑菇栽培的稳产增产。

3 讨 论

培养料是双孢蘑菇栽培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大多双孢蘑菇产区仍以传统的小规模分散栽培为主,一次发酵的翻堆等作业一直以人工为主进行,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日益短缺,一次发酵翻堆的规范化得不到保障,普遍存在翻堆松料不彻底、料堆供氧不足等问题,导致培养料发酵质量不高,影响双孢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隧道式集中通气发酵是当今最先进、高效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工艺,但由于投资大、运行技术要求高,目前尚不适于我国千家万户季节性栽培方式。因此,提高当前生产方式下的培养料发酵质量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试验于一次发酵中采用简易通气装备,可有效提高一次发酵料堆的供氧水平,促进发酵进程,防止和消除厌氧发酵,有效提高一次发酵质量。同时,该简易通气装备投资小、运行成本低,适于各产区不同规模的农户应用。该技术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济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等综合试验站的试验示范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编号:CARS24)。

**通讯作者:蔡为明,E-mail:caiwm527@126.com。

猜你喜欢
堆料双孢厌氧发酵
堆载刚度对地基附加应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热电气联供系统优化
法国梧桐落叶、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的探究
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检验规程探讨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
西藏野生双孢蘑菇栽培种营养成分研究
平顶垛自动堆料工艺和控制方法
煤场斗轮堆取料机自动堆料技术改进
太阳能-地能热泵耦合系统在沼气工程厌氧发酵增温中的设计与应用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初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