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2013-09-21 07:00李伟杰郭石生陈文明
当代医学 2013年18期
关键词:生活习惯年龄段乙组

李伟杰 郭石生 陈文明

不良的生活习惯、易怒及基础性疾病,都可能加速这些结构改变的速度,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1]。笔者通过研究门诊复诊的120例老年患者,经过调查问卷和实验室检查等各种方法,综合分析患者发病危险性,现将实验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门诊心血管疾病复诊病人12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57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1.4±3.5)岁,病程 1.5~28.5年,平均病程(12.5±3.5)年。按照年龄段分为甲组(60~70岁)和乙组(71~81岁),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疾病分类:冠心病34例,脑梗死41例,高血压38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其他资料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 调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填写自愿参与实验的《知情同意书》,采用我院专门工作人员制作的调查信息表120例,发放的每个人手中,患者认真完成,并由工作人员收回,统计处理。调查内容包括: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等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史,现病史及治疗情况。根据身高、体重计算标准体重,即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正常:分数在±10%以内;轻度肥胖:20%~30%;中度肥胖30%~50%;重度肥胖:50%以上[2]。进行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差异性。

1.3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有统计学计算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完成。两组患者生活习惯等统计数据及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生活习惯对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对比 两个年龄段患者发病均与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密切相关,其中甲组患者吸烟率75.00%高于乙组患者38.33%,以及甲组患者熬夜情况较乙组严重,分别是35.00%、25.00%。其他嗜酒、易怒及高脂饮食等危险因素中,乙组患者较甲组患者相关性更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不良生活习惯对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对比(n=60)

2.2 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异常指标对比 甲组年龄段患者高舒张压发生率较乙组患者高,分别是38.33%、70.00%,甲组患者高收缩压占38.33%低于乙组70.00%,甲组高舒张压发生率为26.67%高于乙组16.67%(P<0.05),乙组患者体重指数升高率为66.67%普遍高于甲组患者28.33%(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异常检查指标对比(n=60)

3 讨论

老年人群面临的年龄增加,器官的衰退,造成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出现血压升高或波动性增加,加速动脉的衰老,这些都是老年患者潜在的生理性隐患[3]。

笔者通过年龄段分组,对比两组患者对于不同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异常检查数据的相关性,更准确的提供临床诊疗数据,实验发现,吸烟史情况反映甲组患者相关性为75.00%,高于乙组患者的38.33%,但是嗜酒史甲组68.33%低于乙组患者的71.67%。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甲组年龄段的患者生活方式多样,参与活动较乙组患者多,所以熬夜率为35.00%高于乙组患者25.00%。但是乙组患者情绪易怒情况较甲组严重,饮食偏嗜方面较甲组油腻。因此,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4-5]。老年患者基础疾患较多,大多有长期用药史,服药依从性较差[6-7],因此,增加健康的饮食和生活规律知识,控制患者饮食及调配生活习惯成为首要实施的治疗和预防环节[8]。

此外,老年人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患,这与患者年龄大,体质较弱,心血管生理功能低下、心脏收缩功能降低有关[9-10]。60岁以上的人群,血管内皮功能下降,若患者易怒或高盐、高脂饮食,均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埋下血栓形成和导致血管破裂的风险[11-12]。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收缩压升高呈现持续状态,舒张压则呈现出升高后的平台期和缓慢下降期[13]。所以,甲组患者高收缩压占38.33%低于乙组70.00%,但是在高舒张压发生率,甲组为26.67%高于乙组16.67%。因此,提高临床对患者既往不良生活史纠正,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步。

[1]马欢,郑伊颖,耿庆山,等.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病变类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4):1944-1945.

[2]杜国峰,张志敏,向文海.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靶器官损害的早期预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8):571-573.

[3]于立博,龚建福,刘继文.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比较[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1,31(16):3182-3183.

[4]张春萍,汪莉,赵鑫,等.老年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2011,17(1):35-37;40.

[5]李新霞.老年人血尿酸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92-93.

[6]王玉霞.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综述[J].当代医学,2012,18(5):164.

[7]欧阳瑞娟.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8(42):88-89.

[8]李玲孺.痰湿体质与肥胖亚型的相关性及其易发代谢综合征的氧化应激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9]卞淼,逄利,吴扬.内皮微粒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14(12):1140-1144.

[10]周京敏,崔晓通,金雪娟,等.社区老年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5):463-467.

[11]冯杰,宋克群,杨君,等.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初步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9(5):399-401.

[12]曹剑,范利,刘霖,等.血栓弹力图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9):790-793.

[13]桂定坤,陈建国,陈宜方.维持性血液透析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非传统危险因素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1):15-16.

[13]潘小进,崔爱红,丁国华,等.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对动脉弹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9):2739-2741.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年龄段乙组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