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急诊观察室患者的影响

2013-09-21 07:00李梅朱敏
当代医学 2013年18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对照组

李梅 朱敏

急诊科是整个医院的一个窗口,也是医院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院处理危急重症病人的应急通道,急诊科同时也存在着留观患者人流量大、留观时间段、急诊室医师不固定、患者病情反复和护士人员少、工作量大、时间性强等特点,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常常会出现害怕、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患者情绪波动时,大多数患者会对治疗过程产生敌对心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患者的心理障碍,甚至引起医患纠纷[1-4]。针对这种情况,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对2010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留观患者120例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的相关护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4月急诊观察室收治的留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1~74岁,平均(42.6±11.5)岁;观察组患者60例中男36 例,女 24 例,年龄 19~73 岁,平均(42.9±11.4)岁。入选排除智力不正常、意识模糊、有既往精神病史和不能独立完成调查表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同时对6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的心理护理措施主要有:(1)美化急诊观察室环境。(2)积极严格监控护理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3)认真细致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4)尽可能减轻患者感觉负担。(5)改进沟通交流方式。(6)心理暗示及相关松弛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120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害怕、抑郁情况及焦虑情况进行评价,每组患者除去害怕、焦虑和抑郁患者出现的例数为情绪稳定患者,临床效果的对比主要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情绪稳定情况的出现概率的情况,情绪稳定出现情况多且比例高则临床效果好。同时应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对整个护理过程效果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组间进行t和χ2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60例患者中接受护理干预后出现害怕1例,焦虑2例,抑郁1例,总计情绪稳定患者56例,占观察组93.3%; 对照组60例患者中接受护理干预后出现害怕4例,焦虑9例,抑郁3例,总计情绪稳定患者44例,占对照组7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对比表[n(%)]

2.2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后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得分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焦虑自评表得分和抑郁自评表得分详情见表2,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得分和抑郁自评表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SAS和SDS得分对比表

3 讨论

急诊观察室是我国特有的急诊科特有的设置,负责收住需要在急诊临时观察的病人,因此急诊观察室就成为了有别于常规病区,又不同于一线急诊的医疗区域[5]。作为医院医疗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急诊观察,同时也是医院急诊急救的一个重要环节。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的护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6]。针对观察室的人员流动性大,急救任务重,患者病情复杂严重的特点,患者易产生害怕、焦虑和抑郁的心理变化,加强对观察室的心理护理对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既往人们认为人体无病就是健康的观念逐渐被躯体无病加之心理健康才能称为健康的观念所取代。这一观念的转变也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只对机体进行针对性护理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心理护理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被医护工作者重视起来[7-8]。对于急诊观察室的患者,就更加需要给予正确及时的心理护理。

针对急诊观察室病种多、人员流量大等特点和医院的实际情况[9],对观察组60例急诊观察室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措施主要有:(1)美化急诊观察室环境:对观察室环境的美化包括人文环境和空间环境的美化。针对人文环境的美化,要求相关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有礼接待前来应诊的患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积极主动地向患者介绍急诊观察室的环境,对昏迷清醒患者及时告知患者其所在地点、时间、家人情况及病情好转的情况,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针对空间环境的改善主要是通过对急诊观察室的日常保洁和按规定的消毒工作,提供给留观患者一个干净卫生的治疗空间,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同时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做到“4个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加强病区内走廊及宣传栏的宣传性文章的张贴,改善留观患者的留观和治疗环境,尽力做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适感。(2)积极严格监控护理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急诊观察室环境相关因素如:适度、温度、清洁度、安静程度等严格控制及监督。严格遵守护理安全质量,护士必须具有急诊相关专业培训及专业护理操作技术,同时护理管理者加强对急诊观察室的日常巡视,及时准确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患者出现不满情绪之前将问题解决,减少投诉和医患之间的不必要纠纷,从而取得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的信任,努力提供给患者一个满足患者心理身体需要的安全舒适的环境,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和害怕情绪。(3)认真细致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在临床实际护理中,各种情况的留观患者都会可能出现,这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准确的采取相对应的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变化。临床中常见的几种不良情绪所采取的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列举如下:针对内心恐惧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的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成功的治疗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安全感,缓解恐惧的心理。针对焦虑的患者,要积极主动热情的询问患者的相关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每个问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患病情况及预后,消除患者的疑虑,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针对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多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可以谈论一些患者较感兴趣的话题和事情,同时逐渐鼓励诱导留观患者与急诊观察室内的病友进行沟通和交流,逐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4)尽可能减轻患者感觉负担:改善观察室的环境,避免强烈的灯光照射患者头部,使有噪音的医疗器械也尽量远离患者,室内灯光调至柔色调,尽量多鼓励患者等护理措施均可减轻患者的感觉负担。(5)改进沟通交流方式:在与患者交流时,多采用朋友式的沟通方式和鼓励式的交流方法,在沟通交流中采用改进后的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能够及时有效的自我调整心情,改善患者自我的焦虑、抑郁、害怕等心理情绪[10]。(6)心理暗示及相关松弛治疗:针对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害怕等负性情绪的特点,可以通过表情、语言、行动等给患者适当的刺激,提高患者对病情痛苦程度的耐受度,加上适度的松弛治疗,让患者全身肌肉放松,维持舒适体位,闭目养神,可有效缓解留观患者的不良情绪。

本次研究通过对急诊观察室患者实施正确及时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改善了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的心理状况,实施该种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帮助患者调整自我心态,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袁静,潘玲燕,潘文静,等.急诊观察室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6):1577-1578.

[2]陆梅,袁美华.循证护理对急诊留观患者心理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5):134-135.

[3]王梓凌.急诊观察室病人的心理需求调查分析[J].2006,3(1):47-49.

[4]李翠芳,徐燕琼,胡雪琴,等.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注射患者心理及情绪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132-133.

[5]郝卫文,李学丽.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应对措施[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6)408-409.

[6]刘淑英,徐欣,孔默.急诊观察室护理工作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2000-2005.

[7]赵春英。急诊观察室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49-350.

[8]高雪梅,张娣.对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101.

[9]曹雅平.急诊观察室护理危机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2):391-392.

[10]孙淑病,廖进芳,刘均娥.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8,39(5):396-398.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对照组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感受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齐刺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组织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