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π和P-g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3-09-21 07:27郑纪宁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肠癌阳性细胞染色

孔 易,郑纪宁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大肠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并化疗是临床上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手段。术后化疗可有效抑制肿瘤复发、防止转移,化疗的成败直接关系患者的预后[1]。肿瘤的多药耐药可影响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影响化疗的疗效,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GST-π)和P-糖蛋白(P-gp)与肿瘤多药耐药的产生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GST-π和P-gp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上判定大肠癌患者的化疗敏感性提供客观的参考指标,也为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选择 2012年3月-2013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大肠癌的标本86例,均为首次发现肿瘤,且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35-82岁、平均61.6±9.2岁。取同期距癌灶>10cm的远端正常组织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9-67岁、平均56.3±8.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取组织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

1.2 主要试剂 鼠抗人GST-π单克隆抗体、鼠抗人P-gp单克隆抗体、DAB显色剂,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免疫组化试剂盒,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P-gp一抗浓度1:60、GST-π一抗浓度1:80,以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以已知染色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DAB显色。

1.4 评定标准 GST-π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浆,P-gp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膜/浆、以细胞浆为主,阳性产物均为黄色或棕黄色颗粒。每张切片在×200倍显微镜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按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及染色强度进行分级:阳性细胞数<10%、细胞染色无黄色,为阴性(-);阳性细胞数10%-25%、细胞染色淡黄色,为弱阳性(+);阳性细胞数25%-75%、细胞染色黄色,为阳性(++);阳性细胞数>75%、细胞染色为棕黄色或褐色,为强阳性(+++)。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GST-π和P-gp的表达情况 大肠癌组织GST-π和P-gp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远端正常组织(P<0.01,P<0.05)。见表1。

表1 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GST-π和P-gp的表达情况

2.2 大肠癌GST-π和P-gp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大肠癌GST-π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部位、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大肠癌P-gp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部位和侵袭深度无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淋巴结转移者P-g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见表2。

表2 GST-π和P-gp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大肠癌GST-π和P-gp表达的相关性 大肠癌中GST-π和P-gp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36,P<0. 01)。见表3。

表3 大肠癌GST-π和P-gp表达的相关性(例数)

3 讨论

化学治疗是目前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措施,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多种化疗药物不敏感,主要原因是多药耐药的形成[2]。多药耐药是肿瘤细胞防止化疗药物攻击的重要防御机制,近年的研究提示,GST-π、P-gp在大肠癌中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多药耐药有关。

GST-π是一种多功能的二聚体蛋白,也是一种具有解毒功能的酶[3]。GST-π是GST的一个亚型,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有两个:①GST-π可催化机体中谷胱甘肽与化疗药物结合,增加药物的水溶性,使药物易于排出体外;②GST-π自身与亲脂类化疗药物结合,促进药物代谢从而降低药物的细胞毒作用[4]。本研究中,大肠癌组织GST-π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远端正常组织,提示大肠癌组织GST-π的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耐药性形成有关。

P-gp是多药耐药基因MDP-1编码的一种膜型糖蛋白,是最先被发现的与肿瘤多药耐药相关的三磷酸腺苷结合跨膜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5]。P-gp是一种能量依赖性的跨膜药物输出泵,可同时结合ATP和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在浓度梯度下进入肿瘤细胞后先与P-gp结合,然后P-gp再与ATP结合获得能量,发生能量依赖性变构,通过通道将化疗药物主动泵至细胞外,使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蓄积下降,无法形成有效杀伤,从而导致耐药性的形成[6]。本研究显示,大肠癌P-g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远端正常组织,亦证实了这一点;进一步分析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P-g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大肠癌P-gp高表达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本研究中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肠癌中GST-π和P-gp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影响大肠癌多药耐药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单因素和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各因素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GST-π和P-gp在大肠癌中均有过度表达,二者均可能参与大肠癌多药耐药的形成,且二者间存在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大肠癌GST-π和P-gp的表达,有助于判断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设计合理的个体化化疗方案,从而提高化疗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1]Woodcock TM. Colorectal cancer chemotherapy [J]. J Ky Me Assoc, 2009, 107(3):93-94.

[2]Murakami S.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J]Nihon Rinsho, 2008, 66(1):193-203.

[3]Lage H, Aki-Sener E, Yalcin I. High antineoplastic activity of new heterocyclic compounds in cancer cells with resistance agains classical DNA topoisomerase II-targeting drugs [J]. Int J Cancer 2006, 119(1): 213-220.

[4]Holley SL, Rajagopal R, Hoban PR, et al. Polymorphisms in th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u cluster are associated with tumou progression and patient outcome in colorectal cancer [J]. Int Oncol, 2006, 28(1): 231-236.

[5]Bow DA, Perry JL, Miller DS, et al. Localization of P-gp (Abcb1 and Mrp2 (Abcc2) in freshly isolated rat hepatocytes [J]. Dru Metab Dispos, 2008, 36(1):198-202.

[6]Higgins CF. Multiple molecular mechanisms for multidru resistance transporters [J]. Nature, 2007, 446(7137): 749-757.

猜你喜欢
大肠癌阳性细胞染色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bFGF和MMP-1阳性细胞率比值与损伤时间的关系研究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
简单图mC4的点可区别V-全染色
油红O染色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应用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人胎脑额叶和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发育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