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西医综合治疗与西医治疗疗效Meta分析

2013-09-24 05:36桑博默方显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西医异质性

桑博默,方显明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且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引发多种临床事件[1]。而控制血压、降压达标以减少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也是各位专家达成的共识[2]。本研究检索高血压病的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综合治疗疗效对比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以高血压病治疗疗效为研究对象,且设有中西医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将有关文献资料按其质量和可靠程度分为五级,选取二级(含二级)以上的临床研究文献资料;报告研究总病例数在90例(含90例)以上者;疗效评价指标必须是有3个以上(含3个)的临床文献都有的。

排除标准:与高血压病治疗疗效相关的试验研究文献;只有中西医治疗组或单纯西医治疗组的临床研究文献;二级以下的临床研究文献;报告研究总病例数不足100例;疗效评价指标只有2个(含2个)以下的临床文献。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来源于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年限为2001年10月—2011年10月,检索式为:高血压病(中文标题)和治疗(二次检索)。手工检索依据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等检索期刊。并查阅相关文章所附参考文献。

1.3 质量评价 依据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3],按照文献的质量和可靠程度分为五级,选取二级(含二级)以上的文献资料纳入研究。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评价。若遇分歧而难以确定时通过讨论或联系原文作者确定。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统计分析,采用卡方(χ2)检验分析统计学异质性,即P≤0.10时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同时采用I2对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即I2>50%时,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较大;没有统计学异质性时,研究结果之间的数据合并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疗效效应量同时采用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区间估计采用95%可信区间;假设检验采用U检验,假设检验结果在森林图中列出。

2 结 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应用文献检索初检得到2 657篇文献,依据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和文献纳入标准,有13篇文献[4-16]入选而进入Meta统计分析,研究总病例数为1 620例。13篇均为随机对照资料,文献质量为二级,有1篇文章提及病例的退出,存在其他潜在的偏倚,如纳入研究各组间例数、年龄、性别等基线情况可比性较小,发生偏倚的可能性不清晰。文献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入选Meta分析临床研究的基本情况

2.2 Meta分析结果 为了更好地评价临床疗效,将直接影响疗效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因素如血压(SBP及DBP)、血脂(TC)、中医证候疗效,作为综合疗效考核指标纳入分析。

2.2.1 收缩压 有8篇文献报告了两组收缩压比较,因其异质性较大(Cochranes P<0.1,I2=76%>50%),即 Meta分析中不同研究间的各种变异较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见图1,两组收缩压有统计学意义(P<0.05),95%CI:5.70[2.71,8.69]。

图1 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收缩压森林图

2.2.2 舒张压 有8篇文献报告了两组舒张压比较,因其异质性较大(Cochranes P<0.1,I2=78%>5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见图2,两组舒张压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95%CI:3.30[1.33,5.28]。

图2 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舒张压森林图

2.2.3 血脂(TC) 有4篇文献报道了两组血脂胆固醇比较,因其异质性较大(Cochranes P<0.1,I2=87%>5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见图3,两组血脂胆固醇有统计学意义(P<0.05),95%CI:0.68[0.05,1.31]。

图3 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胆固醇森林图

2.2.4 中医证候疗效 有4篇文献报告了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因具 有 异 质 性 (Cochranes P=0.40)0.1,I2=0% <5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见图4,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95%CI:4.46[2.57,7.74]。

图4 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疗效森林图

2.3 发表偏倚 收缩压、舒张压及血脂分析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因此分析无漏斗图;中医证候疗效分析中,以OR值为横坐标,SE(logRR)为纵坐标绘制漏斗图,资料对应的点位于95%可信区间内,但图形呈不对称分布,说明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

2.4 敏感性分析 将每一篇纳入文献逐一剔除后的 Meta分析显示,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未见明显改变,表明以上四项Meta结论均具有较良好的稳定性。

3 讨 论

本研究对13篇1 620例入选的临床研究使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在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P<0.10,I2>50%,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可能存在的局限性:①受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失访和退出以及其他潜在的偏倚:纳入研究各组间例数、年龄、性别等基线情况的影响,证据质量较低,从而导致发生偏倚的可能性较高。另外,也不排除误差因素的存在。发表偏倚是Meta分析中最常见的系统误差,是客观存在的,而漏斗图是从直观上识别发表偏倚的方法。发表的文献中一般都是阳性结果者居多且容易发表,而阴性结果者一般很少发表。②由于高血压病目前在国内的日益年轻化趋势,以及其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低的特点,导致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较差,因而以回顾性研究报道为主。此次系统分析研究所收集纳入的相关临床文献,总的质量相对偏低,虽为随机对照,但有些未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因而认为其随机方法不清楚;而且对照组的文献研究设计尚不够严谨,没有一篇文章提及双盲法的使用,且存在基线情况的偏倚,如纳入研究各组间服药治疗疗程、例数、年龄、性别等不具可比性。而这些因素同时也导致了纳入资料存在一定的偏倚。③虽然有些文献涉及进入Meta分析指标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胆固醇及中医证候疗效,还涉及了诸如血液流变学、24h动态血压、血糖、左室舒张功能参数、尿常规、肝肾功能等,但报道文献太少,或者研究标准和观察指标不一致,差异较大,或者是临床科研设计不够严谨科学,不足以进行Meta分析,因此,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在设计上仍需进一步提高,相应地对其研究和系统评价也需要不断地完善,通过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文献,使得系统评价更加客观更为可靠,为高血压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依据。

目前,西医药降压治疗高血压病占到了相当的比例,但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较少得到统计学证据支持,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尚未得到体现。治疗理念、技术手段、病患自身特点、中药厂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限制了中医药疗效的发挥。新指南[2]强调指出,非药物性治疗措施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高血压的进展、降低血压、控制高血压并发症的危害并降低高血压的病死率。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研究结果在既往的报道上不断发展,提示本病的证候特点可能较以往有所改变,而中医治疗也应随之发展,才会对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高血压病产生更大的积极效应,这有待我们临床的改进与提高。单纯西医降压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不易克服的困难为中医药的作用发挥提供了机会。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是值得肯定的。

[1] 王文.全面理解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九项要点[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16(5):325-327.

[2] 李专,毕小燕,温变珍.5种联合方案抗高血压治疗的对比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1314-1315.

[3] 刘屹,吴滨,刘巍,等.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防止性研究文献评价[J].中国针灸,2002,22(2):7-8.

[4] 蒋红霞,竹剑平.波依定与石斛养阴方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104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27(3):277-280.

[5] 蔡勇.补肾活血方配合氯沙坦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1(4):39-40.

[6] 廖蔚茜,何泮,郑粤文,等.化痰安神熄风法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及其对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2):12-17.

[7] 邹碧云,颜红红.活血熄风汤配合尼群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4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1,33(10):37-38.

[8] 周红梅.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27(5):363-365.

[9] 赵晓红.加味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6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11):1663-1665;1673.

[10] 赵在文,袁建喜.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6):127-128.

[11] 张栋林,张福平.芪苓天坤汤治疗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15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65.

[12] 赵璧完,祈俊,戴广丽,等.山菊稳压胶囊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65例[J].现代中医药,2010,30(1):5-7.

[13] 李鸣放.天麻钩藤饮治理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7):38-39.

[14] 钱海凌,虢沛,曾梓临.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11,30(8):790-792.

[15] 李娟,张东霞,曾莉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09,15(24):3824-3826.

[16] 陈利群.滋阴潜阳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5):518-519.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西医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