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祛痰活血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观察1)

2013-09-24 05:36王晓勇吴明华张秀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阻络中风活血

王晓勇,吴明华,张秀胜,梁 森

急性脑卒中是近年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属于脑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二者辨病均属急性“中风”范畴。在临床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常分为痰瘀阻络证、肝风上扰证、痰热俯实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等;其中以痰瘀阻络证最为常见,表现为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口角流涎,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本研究拟以自拟祛痰活血方合并常规西医治疗手段,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生存质量分析评分(SSQOL)等指标,观察自拟祛痰活血方合并西医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急性期和远期疗效,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的中医规范化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3月我院脑病中心住院患者符合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纳入标准:中医证候诊断符合1996年全国中风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痰瘀阻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苔薄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神经病学》脑梗死诊断标准,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OCSP)分型为前循环缺血者,无溶栓指征;或有溶栓指征家属或患者不接受溶栓者;中重型患者,NIHSS大于4分,发病1周内,年龄80岁以下。治疗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5岁~77岁(65.45岁±10.76岁);发病时间3h~148h(57.88h~9.55h)。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48岁~79岁(67.30岁±5.50岁);发病时间1.5h~148h(70h±10h)。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基础疾病、病情程度、新发脑梗死部位分布、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生理盐水100mL加依达拉奉30mg,静脉输注,2次/日;生理盐水250mL加疏血通注射液6mL,静脉输注,1次/日;生理盐水250mL加长春西汀注射液30mg,静脉输注,1次/日,治疗14d;阿司匹林0.1g,口服,1次/日,21d;及对症处理如降压、降糖、降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祛痰活血方1包,冲服,1日2次,疗程21d~30d。组方:制南星10g,天竺黄10g,赤芍10g,川芎10g,水蛭5g,僵蚕10g,地龙10g,天麻10g,钩藤30g,石斛10g。选入院当日、治疗第14天、90d±3d为观查点,观察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记分SSQOL变化以及中药副反应等。

1.3 总体疗效评价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恶化、死亡6个程度。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NIHSS评分)和患者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恶化、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时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第14天显效率62% ,对照组第14天显效率55%,两组第14天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90d±3d显效率72%,对照组显效率65%(P<0.05)。综合临床各项评分,急性期自拟祛痰活血方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有效,其远期治疗疗效更有优势。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2)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14d、90d±3 d时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治疗14d、90d±3d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2)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4d 治疗90d±3d治疗组 60 6.84±2.14 4.05±2.501)2) 2.25±2.141)2)对照组 60 7.28±2.30 5.52±3.031) 4.05±2.251)

2.3 两组Barthel指数记分比较(见表3) 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4d、90d±3d 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90d±3d治疗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改善(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s) 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2)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4d 治疗90d±3d治疗组 60 45.05±24.63 61.75±21.311) 70.30±22.801)2)对照组 60 46.50±22.21 50.32±23.751) 57.01±22.351)

2.4 两组卒中生存生活质量分析评分(见表4) 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4d、90d±3d生存生活质量分析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90d±3d生存生活质量分析评分有明有显著提高(P<0.01)。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s) 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2)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4d 治疗90d±3d治疗组 60 158.50±40.51 182.06±43.151) 207.50±41.041)2)对照组 60 162.02±39.01 179.81±42.311) 190.05±41.071)

3 讨 论

中风是目前中老年的常见病,其致残率、致死率都较高。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证。因其起病急骤多变,与风邪致病性质相似,故名中风。中医学把本病列为四大症之首[3]。急性脑卒中的西医治疗主要以抗血小板药,抗凝,脑部保护,改善微循环等措施为主,急性期可以给静脉或者动脉溶栓治疗;中医理论认为脑卒中发生后有一个发生进展的动态过程,临床上可以划分为不同病期,有相应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在治疗上必然各有其侧重点,目前学界普遍认同根据卒中不同分期和证型实行“辨证论治”治疗,更加有利于卒中的恢复[4-10]。本研究认为在西医治疗脑卒中基础上,按脑卒中不同分期和证型实行“辨证论治”,可以大大提高急性脑卒中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痰瘀互阻贯穿中风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的始终,无论是中风先兆期、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后遗症期,不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无论是中经络还是中脏腑,痰瘀阻络均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之一。“痰”是中风常见病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嗜食肥甘厚味者颇多,加之饮食不节(不洁),久之损伤脾胃;平素脾胃虚弱,终致脾胃失健,酿生痰湿,痰湿上蒙清窍,或发为神昏;又或因瘀血阻滞脑脉,气血不行,清窍失养,终发为中风;“瘀”常因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或因气阻阻滞脉络,影响血行,最终导致血凝脉络,凝阻为瘀,亦发中风。痰根于津,瘀本于血,痰与瘀是人体津与血的病理代谢产物,痰瘀同源,两者可以互相转化,相互作用,相兼为病,可谓痰瘀互结贯穿中风病始终。本研究自拟祛痰活血方,系经方涤痰汤加虫药组成。本方以天麻平肝熄风,祛风通络,川芎活血行气化瘀,既行血分瘀阻,又解气分郁结,制南星通经络,善祛风燥湿化痰,三者相伍为君,共奏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之功;臣以钩藤熄风平肝,赤芍凉血活血散瘀,天竺黄清热化痰以防痰热化,石斛滋阴;佐使以水蛭、地龙、僵蚕等虫药,性咸寒,善走窜,搜风剔络,发挥破血化痰通经逐瘀之效。本方痰瘀共治,痰化血行,血行痰清,气血贯通,以达治疗之功。

本研究认为,自拟祛痰活血方合西医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较单纯使用西药相比,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此结论与国内同行研究结论相符[11-14]。不足之处是样本量较小,且临床观察时间不长;并且由于中医药作用机制复杂,未能够从药理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临床观察治疗无法进行严格的多中心双盲对照观。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可能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缺失的改善,全面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需要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5]。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M].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6.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张瑞丽.中风治疗体会[J].光明中医,2008,23(6):828-829.

[4] 朱天民,孙宏.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4,45(5):384-385.

[5] 郭志成.辨证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前景[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36-38.

[6] 狄道明,狄政莉.辨证治疗中风56例[J].陕西中医,2001,22(8):457.

[7] 贺思霞,李妍怡.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12,28(8):57-58.

[8] 于志洋,王飞.缺血性中风(痰瘀互阻型)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44-45.

[9] 陈丽英,李青.缺血性中风的分期辨治[J].陕西中医函授,2001,6:19-20.

[10] 吴明华,张秀胜.自拟通脑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22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0):2003-2006.

[11] 付利.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114.

[12] 杜国良,张瑞玲.缺血性中风从痰论治64例[J].河南中医,2006,26(3):1-5.

[13] 刘庆宪.痰瘀同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3):165-166.

[14] 吴明华,胡华白,张秀胜,等.自拟祛痰活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磁共振波谱分析[J].四川中医,2012,30(9):60-62.

[15] 陈宝鑫,张允岭.中风证候要素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1):68-69.

猜你喜欢
阻络中风活血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3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应用东方活血膏530例体会
关于对“东方活血膏”有关问题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