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茶业发展中应有所作为—访武夷山市副市长江书华

2013-09-25 08:17陈红波
茶博览 2013年12期
关键词:武夷山市大红袍茶山

本刊记者 陈红波

日前在武夷山第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期间,武夷山市副市长江书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武夷山目前茶叶种植面积13.8万亩,茶业企业有2000多家,年产茶1.15万吨,产值15亿元;茶农7万人,人均茶叶年收入2500元左右,占年人均纯收入的25-28%。”介绍武夷山的茶业,江书华如数家珍,“有两点值得一说,一是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发源地;二是大红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有‘茶中之王’的美誉。”

武夷山市副市长江书华 摄/渔樵

控制茶园面积

武夷山出好茶,好茶能卖好价钱,于是,农民们纷纷扩张茶园。结果,问题很快显露出来:自然生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比如水土的流失。武夷山茶,若离开了那方独特的水土,怎么会出产好茶?

一经发现了问题,武夷山市立即采取铁腕手段予以解决。一盆盆“冷水”浇在了发展过热的茶园上。

从2007年开始到2012年,武夷山陆续出台了“限茶令”:如2007年的《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严格审批,适度开发”的规定;2008年的《关于科学开垦茶园保护生态资源的通告》,划分了适度开垦区和禁止开垦区;2010年的《关于规范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提出“规范开发、规范生产、规范品牌、规范市场”,要求茶山开垦做到“山戴帽,腰绑带,脚穿鞋”;2011年制订《武夷山市治理违规开垦茶山专项活动方案》,提出“对在禁开区开山种茶的应组织专项队伍拔除,并及时补种适宜树木,对毁林种茶者严厉打击”的禁令;2012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违规开垦茶山综合整治的通知》,以高压态势制止违规开垦茶山行为,不仅财政拿出100万元作为整治经费,还将整治茶山任务列入乡镇、街道绩效考评中,这一年,武夷山整治茶山11277亩。

5年来,武夷山“扒掉”违规茶园3万亩,有效控制了茶园面积。生态环境保护好了,茶业的发展就有了可持续性。

“这些年,我们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走过来的。”江书华这样说。“开始许多人不理解,现在好了,都认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有眼光的。因为,最终得到实惠的,是茶农和茶企。”

狠抓产品质量

武夷山地理位置独特,很少有大面积的成片的茶园,大多数茶园都是东一处西一块散落在山坡上,于是,有专家索性形象地称之为“盆栽式茶园”。由于这“盆栽式茶园”完全处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有些虫子如蜘蛛等,本身就会捕食茶树上的害虫;再加之采取利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等杀虫的手段,茶园中的虫子就几乎绝迹了。至于施肥,武夷山推广天然有机肥,用的是油菜饼、豆粕等。所以,武夷山的茶,是真正的有机茶。

“为了保证武夷山茶的质量,我们多年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去做。连续11年,我们的茶在国家和省级层面上的检测,都是合格的。武夷山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我们申报有机茶时,有机茶的原料是免检的。”江书华自豪地说。在全面质量把控上,武夷山茶的制作技艺也是非常重要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茶叶采来后,会直接放在水泥地上摊晾。这样做其实是不清洁的。现在生产过程中严格规定,摊晾茶青时,使用了专门的晒青布,不让一片鲜叶与地面接触。而在此后的杀青、揉捻、烘干,直至拣剔、精制、包装等生产制作过程中,也实现了茶叶全程不落地的清洁化流程。”江书华告诉记者。

“如今,市里还每年举行诚信茶企业评选、好茶叶评比,促进茶企、茶农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武夷茶走的是高端市场路线。好生态带来好品质,好品质自然带来好收益,这是良性循环。”江书华说。

延伸产业链条

多元开发和深度开发,是武夷山茶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于是,形成和拉长产业链成了武夷山发展茶产业的重要战略。

将茶产业与旅游、养生等产业相结合

武夷山香江茶叶园,占地100亩,是一个以茶叶自动化生产加工与仓储、茶产品深度加工为主体的大型综合项目,它的建成弥补了武夷山至今无集生产、游览、参与、品鉴为一体的茶叶生产企业的空白。

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在武夷山投资的生态疗养度假区项目,拟投资20亿元,占地800亩,将建中医养生会馆、彭祖中医药谷、旅游养老度假中心。

正在规划中的仙店茶叶深加工园区,在为一批中小茶企业提供一个发展壮大平台的同时,将建成可供游览参观的园林式茶叶加工园区。

武夷山景区推出专门的茶旅慢游线,游客可观茶景、赏茶礼、品茶味、游茶园。

将茶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印象大红袍作为文化项目的成功破题,给武夷山茶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2012年接待观众54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借鉴印象大红袍的成功模式,武夷山还引进武夷千古情城项目,实施了花车巡游等。

武夷星作为武夷山最大的茶企业,把文化融入到产品开发中,品一款茶,就能了解一处文化,仅今年新开发的产品就有40款。

瑞泉茶厂则建造了一座私人茶叶博物馆,可供参观、品茶、了解茶文化。

将茶产业与展会业相结合

利用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在武夷山的举办,做足茶产业上的每一篇文章,无论是茶经贸、茶创意、茶展示、茶文化,还是斗茶、禅茶、说茶等各类茶活动,都使茶与会的结合彰显极强的经贸活力,仅今年11月举办的茶博会现场签约198个项目,总投资420.83亿元;本届茶博会展馆交易完成57.1亿,其中现场交易1.28亿,意向交易额55.82亿元。签约项目主要涉及食品加工、生态旅游、机电、度假休闲、养生保健、纺织等行业,以及以茶叶种植、观光、精深加工为主的农业项目。对外,武夷山积极参加各类有影响的茶盛会、茶活动,让“大红袍”的身影展现其中,持续扩大影响。同时,按照“航线开到哪里,茶旅活动做到哪里”的思路,形成茶、旅游、文化三者合一的大外宣格局。

将茶产业与食品、日化产业相结合

武夷山生产的健茗茶枕,产品远销欧美;玉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出原茶饮料,在今年茶博会上高调亮相;印象大红袍公司则与食品、日用品生产企业合作,开发出茶食品、茶日用品,也已打开市场。

江书华副市长在采访结束时特别强调的是,文化之于茶产业的重要性。“茶产业没有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活力就没有生命力。”江书华说,“比如,没有文化的注入,大红袍的走红是不可能的。武夷山旅游业,靠得是文化;武夷山茶产业,靠得也是文化。”□

猜你喜欢
武夷山市大红袍茶山
快乐书面坊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生书面展
快乐书面坊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生书面展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快乐茶山行
茶山谣
大红袍
万亩茶山 十里飘香
大红袍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韩城大红袍花椒
武夷山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武夷山市进行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