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与班主任、辅导员角色关系与定位研究

2013-09-25 02:29毕强
学理论·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角色辅导员

毕强

摘 要: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国内高校纷纷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从定义分段式本科生导师制出发,重点阐述了在实施过程中本科生柔性导师与传统班主任的角色关系与差别,本科生刚性导师的角色定位及其与辅导员的关系,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育人质量做出了较有意义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班主任;辅导员;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53-02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很多高校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对加强个性化教育,学分制的改革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高校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有许多种,如:按学习时段划分,可分为全程导师制和年级导师制;按导师工作任务划分,可分为科研导师制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按培养对象划分,则有全员导师制和优秀学生导师制等。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基于现实的低生师比困境,同时兼顾让最大范围的本科生能在这种新的培养模式中受益,在学习、分析和研究其他高校的众多模式后,提出并试行分段式本科生导师制,即:柔性导师制和刚性导师制两个阶段,共同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涯的始终。柔性导师制,即从入学伊始,每个班在同一专业教研室或学科领域选派一名教师作为柔性导师,并且担当该班班主任,任期四年;刚性导师制,即当本科生进入大三学年后,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刚性导师,角色和职责接近于研究生导师。本科生导师共同肩负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的“五导”职责。

实践表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结合,推进了素质教育进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从这些高校近年来的实践开展情况看,本科生导师制还多半停留在表面或形式上,广大教师对其本质和内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另外,本科生导师制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和辅导员制的基础上建立的,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导致投入精力不足;同时,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导学”活动中,导师学术以外的思想、言词无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是非观念,具有和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工作目标一致性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只顾学业指导,缺乏与班主任、辅导员的沟通与相互支持,各自为政;有的出现都有职责管却都不管的现象,影响着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发挥。

一、本科生柔性导师与传统班主任的角色关系与差别

基于对本科生柔性导师的角色和职责定位,从高校教育管理需要的角度看,柔性导师是传统班主任的继承;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角度看,柔性导师强调学生的个别指导和个性发展,柔性导师是传统班主任的延伸和发展。两者虽然在外在表现上均以“班主任”的身份出现,但在角色的本质上、职责范围与工作侧重点等方面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角色定位和职责不同

传统班主任通过参加班会、共青团活动,加强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们一起,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通过个别谈话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加强班级干部的队伍建设;通过深入课堂和寝室,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行为表现,对于出现行为问题和思想偏差的学生,能够给予及时的指正和教育引导;重点参与班级的评奖、评优,国家奖助学金评比等重要事务的评选和推荐工作;关注班级同学的课外活动参与情况等。强调的是班级整体建设,角色倾向于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者和管理者。

柔性导师制班主任要在完成常规的教育管理工作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所属专业的特长和优势,强化了对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在个性指导每名学生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导师通过的高尚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避免了正面的言辞说教,使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强调的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和专业启蒙引导,化管为导,角色倾向于大学生成长的思想导师和成才的引路人。

2.选聘对象不同

传统的大学班主任队伍一般由兼职人员组成,大多为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的从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和其他行政干部中挑选,优先考虑的是工作积极性和教育管理的能力水平;而柔性导师制班主任按照其角色定位和职责的需要,必须从专业对口的角度在专门从事教学且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师群体中选拔,同时要求具有较强的工作热情,熟悉教育教学规律。

3.柔性导师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关系

基于大学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柔性导师班主任仍以传统班主任的角色为主,只是从专业指导的层面上提供了“对口”的前提和基础,刚性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凸显个性化教育。为此,柔性导师班主任在学生工作方面仍要按照国家和高校提出的教育管理要求在辅导员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

二、本科生刚性导师的角色定位及其与辅导员的关系

作者与团队经过实践,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刚性导师制实施办法。同时,明确了刚性导师的角色定位:“刚性导师既不是任课教师,也不是班主任、辅导员,是学生学习、为人、生活及修身的导师。具体包括,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就业指导,考研及相关资格考试指导等。导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在这样的角色定位下,刚性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界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本科生刚性导师制和辅导员制在人才培养中应为辩证互补关系

辅导员制原本就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两项主要职能,本科生导师因学分制的出现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萌发,是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的产物,主要职责是通过导学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素质教育。二者之间虽然职责不同,教育过程不同,但从工作目标上却是人才培养这一共性问题。从个性问题看,本科生刚性导师是教师身份,是专业教育的主体,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主体,却是从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从职责任务上看,辅导员被赋予思想教育、行为管理和处理日常事务的职能,而导师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以良好的师德师风熏陶融合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从另一个角度支持和赞同辅导员工作的主张,二者职能互补,相得益彰。

2.辅导员与导师在学生工作中的主从关系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2006 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导师是辅导员全面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辅助力量。本科生导师制提供一种载体,创造更多学生接触教师的机会,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更多教育和启发,导师以其学术水平、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等影响和塑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这样就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结合。此外,本科生导师制模式下导师层面上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育方式更显个性化,提高教育针对性;教育情境更有亲和力,提高教育认同性;教育方式更具渗透力,提高教育实效性。

虽然导师与辅导员之间不存在隶属与领导关系,但导师的职责却有明确的学生工作的促进功能,为此,在学生工作中,必须要明确辅导员的主力军地位,要按照大学生成长的要求从面的层面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党团教育,明确符合大学生身份特征和校园秩序管理的具体要求。同时,要对导师明确学生工作的具体目标和职责,从点的角度开展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润物无声的影响、熏陶和作用于大学生的成长。

3.基于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辅导员角色转换

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既然在辅导员制、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注入了本科生导师制这一新的模式,辅导员的角色和功能也要适当改变和完善。

第一,桥梁与纽带。辅导员是最早接触学生的教师,在大学阶段的前两个学年负责指导学生完成步入大学后在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转变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最贴近学生,了解学生,为此,在学生步入大三配备刚性导师时,辅导员要将最详细的性格特征、爱好特长和基础知识等学生信息呈报给导师,也要将完善的导师信息公布给学生,提高师生契合度,来更好地实现师生双向选择。同时,在导师与学生的交往和交流过程中,导师发现的问题尤其是思想政治问题也需要和辅导员多沟通,一起形成育人合力,共同建立因材施教格局。

第二,架子工。辅导员在素质教育体系中也具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职责,从这一点上看,和刚性导师也存在着异曲同工和同曲同工的统一。为此,辅导员应积极为本科生导师制搭建素质教育平台,拓展和完善学生第二课堂体系,以促进导师与学生“导学”活动开展,充分利用导师资源,不断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永,高艳阳,仪建红.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0).

[2]左军.本科实施全员导师制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09,(7).

[3]司同.本科导师制与高校育人机制创新[J].网络财富,2009,(15).

[4]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81,(5).

[5]姚青.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研究[J].网络财富,2009,(7).

[6]陈玲丽,刘文,杨晓慧.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9).

[7]朱小虎.本科生导师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借鉴[J].滁州学院学报,2011,(6).

(责任编辑:田 苗)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制角色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
构建能动专业本导制实施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