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药用本草考证△

2013-09-26 11:35石亚娜金航杨雁张立宪朱新焰王丽季鹏章刘大会
中国现代中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草果本草功效

石亚娜,金航,杨雁,张立宪,朱新焰,王丽,季鹏章,刘大会,2*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31;2.云南民族大学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500)

草果药用本草考证△

石亚娜1,金航1,杨雁1,张立宪1,朱新焰1,王丽1,季鹏章1,刘大会1,2*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31;2.云南民族大学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500)

草果作为常用中药,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通过考证历代本草及方书,发现草果(Amomumtsao-ko)与拟草果(Amomumparatsao-ko)其成熟果实经常一起使用,药效也相似,可以相互作为替代品使用,其功效主治与目前基本一致,但用法各个朝代间略有差异。为研究草果的品种来源及传统功效、用法提供了文献学依据。

草果;本草考证;品种;传统药用

草果Amomumtsao-koCrevost et Lemaire为姜科豆蔻属多年生常绿丛生草本植物,全株均有辛香气味。草果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及越南等地区,是热带、亚热带湿热林下的经济作物。草果的果实是常用中药材,有祛湿化痰、温中祛寒的功效;同时又是饮食烹调的调味品[1]。随着各种新药、速效药的诞生,草果的药用价值正逐渐被忽略,且市场上草果的替代品及伪品日益增多,严重扰乱了整个草果市场的秩序。为此,本文从草果的入药历史、产地及功效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对草果应用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为草果在医学方面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草果及伪品、替代品的分布和形态进行区别,为规范草果市场的秩序提供参考依据。

1 草果名称考证

草果(《宝庆本草折衷》),或名草果仁(《局方》、《传信适用方》),草果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老蔻(《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又名红草果(《中国植物志》),广西草果(《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桂西草果(《中草药》)等[2-7]。

2 草果基源考证

草果入药始见于《局方》,《宝庆本草折衷》首先将其补入本草。《本草品汇精要》云:“草果,生广南及海南。形如橄榄,其皮薄,其色紫,其仁如缩砂仁而大。又云南出者,名云南草果,其形差小耳。”《本草汇言》曰:“草果,长如荔枝,其皮黑厚有直纹,内子大粒成团。”《本草从新》曰:“草果,形如诃子,皮黑浓而棱密,子粗而辛臭”。《桂海虞衡志》宋范成对草果的形态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绘,并指出《图经》中对草果的描述不详细,指出《图经》中将草果与良姜属的红豆蔻、缫子姜的描述相混,其实这三种植物的花及果实一点也不像。由此可以看出,在宋代时期便已将三者相区分。今证实,《本草品汇精要》、《本草汇言》、《本草从新》所载草果形态特征与本品Amomumtsao-koCrevost et Lemaire一致。

《植物名实图考》中称“豆蔻即草果”,根据图以及文中的描述,其所指的“豆蔻”应该是如今姜科山姜属的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Hayata;《本草备要》中也称“草豆蔻,一名草果”,称福建产的叫草蔻,云南、广西所产的称为草果,“二者虽是一物,微有不同”。《本草纲目》记载:“草豆蔻、草果虽是一物,然微有不同。”李时珍误以为草果与草豆蔻为同一物,仅略有差别,而将草果并入“草豆蔻”条。据《本草求真》记载,草果与草豆寇,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在古时已经发现了姜科山姜属的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Hayata)与草果的形态略不同,气味相同,功效无异,名称多混淆。

《晶珠本草》记载:“嘎果拉祛脾寒、胃寒。珞、门出产的,分白、紫两种。白色种(果拉嘎保)个大皮厚,紫色种(果拉莫保)个小皮薄。”该书记载的果拉莫保的果壳油润,外表满布黑、白纹等描述与草果相似;而果拉嘎保的果壳薄,色灰白,内有果隔膜等特征又与草豆蔻相近。据调查,各地藏医大都不分白、紫两种,均以草果作为“嘎果拉”入药。根据藏医用药经验和中药学的考证,草果与草豆蔻的气味相同,功效无别,然形态上略有差异。嘎果拉的紫色种为草果,草豆蔻作为代用品,两者性味、功效相似,可同等入药。

为明确草果的基源植物,董辉、徐国钧等先后到草果的主产地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进行调查,查清了全国作草果使用的有3种豆蔻属植物,即云南产的草果(Amomumtsao-ko),广西、云南的拟草果(A.paratsao-ko)及广西、云南的野草果(A.koenigii)。药源调查表明,拟草果分布类同草果,其成熟果实与草果一起使用,药效也相似,草果中常有两种混用[8-11]。草果伪品、替代品植物种类、分布及形态区别见表1。

表1 草果伪品、替代品植物种类、分布及形态区别

3 草果产地考证

《本草品汇精要》中记载,“草果生广南及海南,又云南出者名云南草果”。据《广南府志》记载,明代的广南府指今日的云南省文山州与广西、越南接壤的那一带。《植物名实图考》曰:“云南山中多有之。”《本草从新》曰:“滇广所产”,“滇广”即云南及广西。《本草汇言》曰:“(草果)生闽广。”《本草蒙签》曰:“草果惟生闽广”。“闽广”即今日的福建、广西,由于古书中一直将草果与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Hayata混淆,而草果有关产地记载以福建的并不多,推测《本草汇言》与《本草蒙签》中所描述的草果的形态与本品相一致,但并未明确的将草果产地区别开来。由此看来,本草中对草果产地的确切记载主要以云南、广西、越南居多。

4 草果功效考证

草果性辛、温,归脾、胃经。关于草果的药用记载,现今通行的中药学教材(6版,新世纪)皆谓出于元朝的《饮膳正要》,而今版《中华本草》则记载草果入药始见于《局方》,《宝庆本草折衷》首先并入本草。对于其药用出处,并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认识。《局方》中载草果之方15首,对其炮制修合进行了说明,与刊行于1123年的《普济本事方》“实脾饮”中对草果的应用相比,《局方》所跨的时间段更为长久,然而两书却均无对其性味、功效、归经的记载。

宋金元时期,《宝庆本草折衷》首载草果具有:“主温中,去恶气,止呕逆,定霍乱,消酒毒,快脾暖胃。”《饮膳正要》曰:“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本草元命苞》曰:“健脾消饮。”此一时期对于草果入药应用已十分普遍,如《卫生家宝》的“草果汤”治疗寒热驱痰。《局方》“草果饮”治脾寒疟疾,亦治寒疟。“常山饮”治疟疾发散不愈,渐成痨瘵之症。其他如“人参养胃汤”,“缩脾饮”,“痢圣散子”,“分气紫苏饮”,“分心气饮”,“秘传降气汤”,“新法半夏汤”以及此后的《传信适用方》载“草果饮”等皆以草果入药,突出其温中破痰、开胃健脾、行气开郁的作用。

明代,对于草果的应用又有发展,对于草果的功效与使用方面,《普济方》中对于治疗大肠脱肛的方法是:将草果去壳碾碎,敷于发髻中;还有关于治疗妇女产后胞衣不下,也是将草果去壳碾碎,敷于两个脚心下。对于草果的配伍应用方面,《本草蒙筌》提出“草果同缩砂温中焦;佐常山截疟疾。”《本草纲目》曰:“草果,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热。”对于草果的使用注意以及禁忌方面,《本草蒙筌》以及《本草汇言》中做了首次阐述,可知明代对于草果主要应用于脾胃寒湿、逐瘴疟。

清代,对于草果的应用主要沿袭前者,只是在《本草备要》中补充了草果“忌铁”,在配伍方面,《得宜本草》提出:“得乌梅截疟;得木瓜、曲檠疗中虚恶谷。”

总结起来,草果在本草中的药用功效主要有:温中祛寒、温通去湿、燥湿、治疗疟症、消痞散滞等[12]。

草果的药用功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温中祛寒,太阴主药

草果辛温,入脾胃经,善能温中、行气、燥湿,诸家载同,如《本草从新》载:“草果,除痰截疟、辛热破气、除痰、消食化积、(疟积)治瘴疬寒疟。《雷公炮制药性解》谓:“草果,入脾、胃二经。”,《景岳全书》云:“草果,味辛,性温热,阳也,浮也,人足太阴、阳明”。

4.2 温燥并用,治疟有功

疟证临床分型包括“瘴疟”、“寒疟”、“温疟”、“瘅疟”、“风疟”等,故而历代医家所治不一。《本草正义》说:“草果善涤湿痰,而振脾阳,更以知母辅之,酌量其分量,随时损益,治疟颇有妙义”。《本草纲目》言:“草果,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热,取其一阴一阳无偏盛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盛之寒,知母治阳明独盛之火也”。《本草求真》亦云:“草果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气味浮散,凡冒巅雾不正瘴疟,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

4.3 温通去湿,消痞散滞

在《温病条辨》之寒湿篇第四十七条载“足太阴寒湿,舌灰滑,中焦滞痞,草果茵陈汤主之”。《本经逢原》:“草果,除寒,燥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鱼、肉诸毒。”[13]

5 草果应用与配伍考证

用于脾胃寒湿症。草果辛香浓烈,性温而燥,凡寒湿阻中之脘腹冷痛、胀满、呕吐,泄泻,舌苔浊腻者,均可应用。湿重者,配苍术、厚朴、藿香等以芳香化湿;寒重者,可配吴茱萸、干姜等,以温暖中焦。若寒热不和,气机阻滞而泄泻或痢下赤白者,多与地榆、枳壳、甘草等同用,以散寒清热,调气止泻,如《传信适用方》草果饮;若因暑湿而致吐泻交作,可与砂仁、扁豆、葛根、乌梅同用以祛暑化湿,如《局方》缩脾饮[14]。

用于疟疾。草果为截疟要药,可与常山、槟榔、知母等配伍,如《慈幼新书》草果饮;若瘴疟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可与清里解热之黄芩、柴胡配伍,如《济生方》清脾汤;若属脾寒疟疾不愈,振寒少热者,可与温阳散寒之附子、生姜命用,如《济生方》果附汤;若属久疟正虚,亦可配人参、何首乌、白术等补养之品。

此外,草果尚可用治宿食不消,胸脘痞满呕恶等症,有消食化积作用,可与神曲、半夏、枳实等合用,以消积除痞。

5.1《本草元命苞》:“赤白带下,同乳香煨,为末,饮服。”

5.2《本草蒙筌》:“同缩砂温中焦;佐常山截疫疟,辟山岚瘴气,止霍乱恶心。”

5.3《纲目》:“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热。”

5.4《得宜本草》:“得乌梅截疟;得木瓜、曲蘗疗中虚恶谷。”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中也有关于治疗脾胃虚寒,反胃呕吐;治胃肠冷热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热泄泻,脏毒便血;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痢;治瘴疟;治脾寒疟疾不愈,振寒少热,而青不食,或大便滓泄,小便反多等附方的记载[15]。

6 小结

草果在现代中医临床应用很广,中医使用晒干、炒至焦黄色并去壳的草果仁用于临床,治疗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咳嗽、疟疾等症状,以及解酒毒,去口臭;草果的水煎剂以及与其他中药配伍可治疗乙型肝炎、牛瘤胃鼓气、腹部手术后腹胀等。著名的草果四味汤(嘎高拉西汤)可理气健脾,用于胸腹胀满,呃逆,消化不良等症。

草果药食兼备的功能自古便有记载,在《滇南本草》中除对药用功效记载外,还陈述了“今人多用为香料,调剂饮食甚良。”如今,草果的药用功能已经逐渐被食用功能慢慢替代,虽然对草果物质代谢和抗氧化应激损伤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但草果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及其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及减肥的作用机理还没有解明。因此,研究草果功能因子的构效、量效关系及作用机理,筛选出草果生物活性物质,确定其分子结构,阐明其生理调节机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10]。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22.

[2] 宋·陈衍.宝庆本草折衷[M].郑全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 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4] 宋·吴彦夔.传信适用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5] 宋·佚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

[6] 方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7] 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 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印本,1926,2:15.

[9]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10] 徐国钧.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研究(第三册)[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1] 高嘉骏,王洪图.草果古今药方纵横[J].天津中医药,2007,24(1):15-18.

[12] 杨素芳.《温病条辨》祛寒湿用草果规律探析[J].光明中医,2008,23(10):1602-1603.

[1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14-617.

[14]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5] 段书德,俞龙泉.中国草果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443-13445,13458.

MedicinalTextualResearchon‘Caoguo’

SHI Ya-na1,JIN Hang1,YANG Yan1,ZHANG Li-xian1,ZHU Xin-yan1,WANG-Li1,JI Peng-zhang1,LIU Da-hui1,2*

(1.InstituteofMedicinalPlants,Yunn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Kunming650231,China;2.KeyLaboratoryofEthnicMedicineResourceChemistry,StateEthnicAffairsCommission&MinistryofEducation,YunnanUniversityofNationalitie,Kunming650500,China)

As one of the often used Chinese material medica,‘Caoguo’ has a bright prospect.Medicinal textual research on ‘Cao guo’ finds the fruits ofAmomumtsao-koandAmomumparatsao-koalways used together,they have similar medicinal effects,and can be used as substitute for each other.‘Cao guo’ present effect is the same as ancient literature,its usage changed a little during past dynasties.This research provided further literature evidence of the variety origin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use for ‘Cao guo’.

Caoguo;Medicinal textual research;Traditional medicine use

2013-06-02)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MZY1102)

*

刘大会,Tel:(0871)68060003,E-mail:juhuacha2007@sohu.com

猜你喜欢
草果本草功效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不同烘干方式对怒江草果产品质量的影响
炖肉放草果,提鲜健脾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豆花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