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头皮针留针配合肢体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2013-10-02 13:07王京军金章安崔译心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4期
关键词:肌张力头皮痉挛

王京军 金章安 梁 頔 崔译心

(1.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北京 10230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相当于中医之“中风”。笔者加用朱氏头皮针留针配合肢体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住院的发病3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或MIR确诊;③年龄为18~65岁;④病程在3个月内,病情稳定,神志清楚,可以耐受针灸及康复治疗;⑤肢体肌张力,按照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分级,痉挛在1+~3级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本研究并按研究试验方案执行者。(2)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或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伴有意识障碍或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糖尿病,或有严重出血倾向者;③已进行肉毒毒素注射或近期持续服用镇静作用的中、西药及肌肉松弛剂者;④晕针者。(3)剔除脱落标准:①复核不符合入选/排除标准者;②受试者撤回知情同意书,或未完成试验而中途退出;③违反试验方案者,或合并使用其他疗法或药物而无法判定疗效;④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不计入最终疗效,但计入安全性评价;⑤未按规定方案治疗出现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4)中止标准: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者,治疗无效者,设计方案或试验中出现重大问题,无法判定疗效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稳定血压,脑细胞保护剂等基础治疗,并同时给予疏血通注射液(2 mL/支,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5 d,间隔2 d,继续第2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如下治疗:(1)采用朱氏头皮针疗法:选用顶颞前斜线(患肢对侧),顶中线,额中线。进针时先由前顶向百会穴透刺1寸,再在顶颞前斜线上从上而下依次透刺3~4针(即接力刺法),每根针的进针点之间距离为1寸左右,深1寸左右,当上述针沿皮下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术者执针的指下感到不松不紧而有吸针感时,可施行抽气手法,即针体平卧,用右手拇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3次,然后再缓慢地向内退回原处(插至1寸处),以紧提慢插为主,如此反复运针10遍,共计约5 min,间歇动留针4 h;每隔30 min可行针5遍。(2)康复运动功能训练:留针第1小时和第4小时由康复医师对患肢进行专业功能训练,每次20 min。以上治疗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间隔2 d,继续第2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内容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定两组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肌张力使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进行评定,分为0~4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共 11 项,总分 58 分。(1)肌张力减轻程度疗效判定:痊愈:肌张力完全恢复正常;显效:肌张力未恢复至正常,但肌张力已下降2个级别;有效:肌张力下降1级;无效:肌张力治疗前后无变化。(2)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评定参照文献[1],临床疗效评定的依据是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减少(功能改善)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将疗效分为6类,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小90%~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计数等级资料作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肌张力减轻程度比较 见表2。经过治疗,治疗组肌张力减轻程度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比较 见表3。经过治疗,治疗组缺损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若未能及时恢复供血,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将会坏死,形成脑梗死,导致神经功能缺损[2]。脑梗死后痉挛是脑损伤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运动的能力下降和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再抑制的改变、突触前抑制的丧失以及肌肉等内在特性的变化[3]。在治疗过程中,笔者选取顶颞前斜线(患肢对侧)为主穴,配以顶中线,额中线。因为用头皮针针刺顶颞前斜线、顶中线、额中线,并留针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增加脑组织的供氧量,从而促进了大脑神经组织的修复,改善和调节大脑神经组织的功能。施针时,抽气手法,是“得气”的有效手段,催气方法中“留针候气”是本治疗留针的理论依据。头皮针刺激不但可扩张血管,而且针刺时产生的生物电还能影响到大脑皮层机能状态,促使痉挛的肌肉神经冲动的传导,可有利于周围神经修复、再生、激活,又可抑制神经的异位兴奋,有效缓解痉挛状态[4]。本研究应用头皮针配合肢体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加快患者相应肢体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肢体功能的锻炼也会将信息反馈给所针刺头部感觉运动区,促进脑功能的恢复[5]。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本临床观察初步表明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尽早进行朱氏头皮针留针配合肢体训练治疗可以降低肢体肌张力,减少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2 两组肌张力减轻程度比较(n)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n)

[1]陈清棠.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李新民,王锦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304.

[3]冯绪刚,赵思宇,于璐.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7):83-84.

[4]张红岩,李佩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 2012,28(10):75.

[5]蔡恒,李萌.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85.

猜你喜欢
肌张力头皮痉挛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头皮出油多会导致脱发吗?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让头皮爱上做SPA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