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精灵

2013-10-08 02:56张永生
翠苑 2013年5期
关键词:黄羊狼群精灵

■张永生

我第一次看《狼图腾》,是大一暑假前同学推荐的。这位同学是蒙古族的,狼就是他们的图腾,他说读此书绝对会让你震撼。当时只以为他是王婆卖瓜,但当我从学校图书馆书架翻到这本书,我就再不敢这么认为了。只看第一眼,就被封面上那一双绿幽幽的眼睛深深吸引了,暑假还未过半,厚厚的一本书就读完了。时隔七年,我再次通读了这部描绘和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享受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

作者姜戎先生是书中主人公陈阵的原型,他40多年前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在草原的11年间,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他沉迷于狼嗥、狼耳、狼眼、狼食、狼烟、狼旗等等各种有关狼的细节,将狼的生物性和精神性天衣无缝地勾连起来。在潜意识里,我们惧怕狼甚至憎恨狼,但我从姜戎先生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真正的狼,并不是众多成语中邪恶的代名词,也绝非电视动画中傻的可爱的灰太狼,而是具有卓越军事才能,并集勇敢与智慧、顽强与尊严、团结与牺牲精神于一身的草原精灵。

生存第一,永远的危机与斗争意识。广阔的草原危机四伏,而危机正是锻炼强者的摇篮。草原狼在冬季漫长、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学会了在冰窖雪窖中储存食物;在更强动物威胁和人类捕杀中学会了利用气象与地形;在哺育下一代中学会了选择生育地点的隐蔽与逃生。能生存八九年的老狼,都经历了太多的生存与死亡的战斗,有很多次它们都是用危机意识把自己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敌人在它们身上留下了太多的伤痕,而这些伤痕也见证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狼的斗争是智慧的,它们在捕杀猎物时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而且狼在战斗中总能选择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

规则第一,永远的服从与执行意识。书中那次五十余头狼全歼几百只黄羊群的场面犹在眼前,头狼率领狼群在草丛中静静守候,没有它的号令,谁也没有擅自行动,它们在等黄羊吃饱喝足撑破肚皮丧失逃跑速度的最佳时机。尽管有些黄羊近在狼群咫尺,狼只要轻轻一跃,就能捕获一只肥美的黄羊饱餐一顿,但没有一只狼这么做,它们全都按耐住暂时的饥饿和贪欲,绝不打乱全队的部署。终于随着头狼的一声号令,狼群像高速前行的鱼雷般从高草中嗖嗖飞出,几百只黄羊束手就擒。这是一场多么惊心动魄的战斗,这是一场多么生动的军事课。这场捕食的胜利,除了狼卓越的智慧与耐性,最为关键的就是狼群超强的服从与执行意识,整个战斗中,无一头狼擅离职守,无一头狼擅自行动,从凌晨直到太阳升起间几个小时的蹲守,无一头狼发出一点声响,多么可怕的“军队”,多么可怕的执行力!

团队第一,永远的合作与大局意识。在强者生存的大草原上,孤军奋战只能是自取灭亡;智慧的草原狼很少各自为战,团结协作才是它们在无数次实地作战经验中得出的生存之道。争夺食物的战场就可能是死亡的前线,狼的集体作战攻势锐不可挡,群狼有组织、有纪律、有忍耐、有章法、有配合,在头狼的统一指挥下,进则同进、退则同退,从容协作、服从大局,不抢功、不贪利,个个凶猛强悍、杀气腾腾,这种气势就压倒了弱者。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之时,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团结战斗到最后一刻。

忠诚第一,永远的感恩与牺牲意识。狼忠诚于自己的配偶,感恩于自身的狼族。狼还会记得帮助过它们的动物或人类,并在后者需要的时候给予回报。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丧子的母狼,毅然决然地用自杀式的攻击方式重重的悬挂在马的侧腹做最后的殊死拚杀;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退缩。这母性最强的动物,把“士可杀,不可辱”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死也要死得悲壮,死得骄傲。

狼,是草原上的精灵,是腾格里赐予草原的守护者;狼图腾,是草原人的骄傲,更是草原游牧民族的灵魂。

猜你喜欢
黄羊狼群精灵
母性的力量
冬精灵
欢舞的精灵们
母黄羊之死
德国老人 用40年融入狼群
狼群之争
《重返狼群》
南江黄羊杂交改良本地黄羊母羊的生长发育效果分析
俏美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