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0年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2013-10-08 03:23郑丽玲黄小凤周冰新
海南医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足月儿死因早产儿

郑丽玲,黄小凤,周冰新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2.福建省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新生儿死亡率是衡量国家和地区医疗水平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新生儿科近8年来259例住院新生儿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新生儿的死亡率及其死亡病因的变化,以提高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院内感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患者9 196例(剔除过期产儿),足月儿6 856例,早产儿2 340例,死亡259例(早产儿176例,足月儿83例)。将259例死亡新生儿按时间段分为2003-2006年(前4年)和2007-2010年(后4年)两组,分析新生儿、早产儿、足月儿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变化。

1.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住院死亡情况变化 2003-2010年共住院新生儿9 196例,死亡259例,新生儿死亡率为2.82%,前后4年死亡率比较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P>0.05)。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1.81%,后4年死亡率(1.46%)比前4年死亡率(2.45%)有明显下降(P<0.01)。早产儿死亡率(7.52%)是足月儿死亡率(1.21%)的6.76倍。早产儿后4年死亡率(6.60%)比前4年死亡率(10.11%)有明显下降(P<0.01)。足月儿前后4年死亡率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P>0.05)。见表1。

2.2 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其变化 2003年-2010年前3位死因共占82.63%(214/259),第1位死因新生儿感染占29.73%(77/259),第2位死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占28.57%(74/259),第3位死因新生儿窒息占24.32%(63/259)。早产儿和足月儿主要死因及其变化见表2。

表1 前后4年新生儿、早期新生儿、早产儿、足月儿死亡人数和死亡率比较(%)

表2 259例死亡新生儿前后4年死因情况[例(%)]

2.3 新生儿早期死亡主要死因及其变化 早期死亡新生儿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4.1%(166/259),其中早产儿占 79.5%(132/166),足月儿占 20.5%(34/166)。早期早产儿死亡主要原因是呼吸窘迫综合征,占44.7%,其次是感染,占28.8%,而早期足月儿死亡主要原因是窒息,占70.5%,感染所占比例为11.8%

4 讨论

4.1 新生儿总体死亡情况分析 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妇幼保健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由于新生儿死亡约占婴儿死亡的2/3,因此新生儿死亡率也被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1],减少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我国婴儿死亡率的关键。我院8年来住院新生儿例数9 196例,死亡259例,死亡率为2.82%,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占645%(166/259),足月儿死亡占32%,早产儿死亡占68%。近年来感染性疾病已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目前我国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占新生儿疾病首位[2]。表2资料显示新生儿死亡前3位的原因为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新生儿感染居首位。前后4年死亡原因发生变化,新生儿窒息、RDS死亡率明显下降,新生儿感染死亡明显上升。这是因为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设立,及其新生儿呼吸支持技术的改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和肠内肠外营养策略的发展等大大改善早产儿预后[3],从而降低了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而随着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技术的成熟,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强产、儿科协作是成功的关键[4],所以我科和产科合作,大大降低了窒息死亡率。而感染引起的死亡有上升,目前我们NICU主要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如体重≤1 500 g、胎龄≤32周、侵入性操作、胃肠外营养、抗生素的应用、延长住院时间等,随着我科NICU的发展,我们先后开展了上述有创性的操作,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是NICU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一个主要挑战,明确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正确制定防控措施是必不可少的[5]。因此,应重视潜在危险因素的预防,要强化医护人员洗手意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行早期微量喂养。我们发现持续鼻饲喂养比间断鼻饲喂养有更多优点,如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平均静脉补液时间缩短,提高喂养耐受性,降低减少并发症等,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呼吸机及中心静脉置管等装置需加强护理,定期消毒并对感染进行监测等。

4.2 早期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前4年共有613例,死亡79例,死亡率占2.45%,后4年共有1 727例,死亡87例,死亡率占1.46%,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孕期保健和NICU技术的提高,新生儿死亡率虽有所下降,然而最新的统计仍表明:新生儿死亡仍占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37%,且大多数新生儿死亡(约75%)发生在生后第1周[6],所以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高低对整个新生儿期死亡率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7]。早期新生儿指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也属于围生儿,处于高危状态,这是因为新生儿刚开始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成熟,以及一些先天畸形等因素,使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新生儿期最高,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8],如何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已经成为国内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早产儿早期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窘迫综合征,而足月儿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是窒息。由于早产儿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差,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感染等,因此做好围产期保健,加强孕期卫生的宣教,注重孕期营养,增强孕妇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措施[9]。同时我们要注重新生儿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定期输送专业医师和护理人员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培训,建立一支优秀的医务人员队伍,并合理更新医疗设备,加强对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使得新生儿死亡率和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成稳定下降趋势,特别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所以要提高窒息抢救水平,加强对危重新生儿的监护。

4.3 早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本组新生儿死亡259例,早产儿占67.95%(176/259),是足月儿的2.21倍(83/259),早产儿仍然是住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群体。随着围产医学水平的发展,宫内及产时及时监测,发现胎儿宫内的危象,适时地终止妊娠,增加早产发生率。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我国早产儿发生率为8.1%,较1992年18城市的调查资料上升了3.2个百分点[10]。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许多下级医院转诊的高危孕妇和高危新生儿,导致我科早产儿逐年上升,后4年比前4年增加2.74倍(1727/631),但随着我院产科围产保健水平和各种并发症治疗水平的提高,及危重新生儿救护水平提高,使得早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后4年死亡率(6.60%)比前4年死亡率(10.11%)显著性下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本资料分析,NRDS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产科加强高危妊娠和分娩的监护及治疗,对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母在产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及对产后有适应证的新生儿应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以减少肺泡表面张力,本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病情减轻。对于转入我科NRDS的早产儿,主要应用机械通气为主(PS价格昂贵,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效果显著,但也增加肺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风险。近年来,应用气泡式鼻塞持续气正压通气(Bubble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NCPAP)防治早产儿NRDS的研究引起重视[11],国内研究的比较少,肖作源等[12]研究认为在临床上对生后早期(半小时内)应用压力为8 cmH2O(1 cmH2O=0.098 kPa)的BNCPAP对于预防及治疗胎龄28周或以上早产儿NRDS是安全有效的。近1年来,我科参照肖作源等方法应用气泡式鼻塞持续气正压通气,在临床也起得预防和降低NRDS死亡率的效果。

4.4 足月儿死亡情况的分析 前4年足月儿首要的死亡原因是新生儿窒息,占足月儿死亡率的72.5%。新生儿窒息多为胎儿窒息(宫内窘迫)的延续,常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窒息的发生及窒息后的正确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的重要措施。我国至20世纪80年代起约每10年更新一次《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均与国际水平接轨[13],2005年我国发布了第四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14],逐级举办了全国各地师资培训。近年来我院全面推行产、儿科医生、助产士及麻醉师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2007年起儿科医生进病房工作,产儿科联合抢救新生儿窒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降低窒息死亡率。

总之,新生儿科医生应尽早识别出危重新生儿,按各种疾病的高度危险期积极救治,同时提高早产儿极低或超低体重儿的监护和治疗水平,以降低住院新生儿的病死率。

[1]詹会莲.丽江市1999-2006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156-157.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2.

[3]Hibbs CS,Baker LC,Caughey AB,et al.Level and volume of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and mortality in very-low-birth-weight infants[J].N Engl J Med,2007,356(21):2165.

[4]许厚琴.上海市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2,27(2):12-14.

[5]PolinRA,Sahni R.Newer experience with CPAP[J].Semin Neonatol,2002,7(5):379-389.

[6]World health report2005.Make every mother and childcount[R].Geneva:WHO,2005.

[7]许亚娣,杨秀珍.2003-2008年宁波市新生儿死亡资料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20(5):1207-1208.

[8]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8.

[9]李 敏,沈云琳,刘万红,等.儿童医院住院早期新生儿134例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2471-2473.

[10]陈自励.早产儿主要并发症防治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5):387-389.

[11]Ammari A,Suri M,Milisavljevic V,et al.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the early failure of nadal CPAP in low borth weight infants[J].J Pediatr,2005,147(3):341-347.

[12]肖作源,陈国娟,唐薪意,等.早期应用BNCPAP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1):78-80.

[13]陈自励.早产儿主要并发症防治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5):387-389.

[14]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试行稿)[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5):381-384.

猜你喜欢
足月儿死因早产儿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不同胎龄足月儿临床转归研究
我国死因认定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产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某肿瘤医院2010-2014年恶性肿瘤患者死因分析
近足月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