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新建院校构建基于第二课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2013-10-10 06:43覃伟年苏建欢黄俏奕李新富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河池第二课堂应用型

覃伟年,苏建欢,黄俏奕,李新富

(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一、引言

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新建本科院校在起步阶段,往往是学习、借鉴、模仿老学校,尤其是在第一课堂方面(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实践环节设计、教学管理等)。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本科办学的基本格局。但由于受到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生源质量等因素的制约,其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受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老学校自身也面临着从学术型人才培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问题,因此,新老学校都面临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改革、实践等问题。

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对比新老本科院校的差距,如果说我们的师资整体水平的差距是10年的话,那么,我们的学生整体水平的差距就不到5年。因为在学校里,师资队伍是“铁打的营盘”,学生是“流水的兵”。教师队伍的成长是要靠长期积淀的,而学生的录取重在高考分数,高考几十分的差距并不等于学习能力的差距,低分也并不等于低能。所以,在学生成长方面我们更容易追赶,要舍得在学生身上花功夫,第一课堂的差距可以用第二课堂来弥补。

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专业教学计划要求之外、由学校组织(引导)开展的、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益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各项课外活动。笔者在承担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团队)等项目的建设与改革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如果说第一课堂时间有限、给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则是时间充裕、给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多,是学生锻炼成长的大舞台。这样,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一、二课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几点认识

·组织开展各类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参与教师科研和参加学术讲座,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锻炼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图1 基于第二课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模型

经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平台,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大舞台,必须整合学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校人才培养新体系。

·第一课堂重在传授知识,第二课堂重在锻炼能力,第一课堂是第二课堂的重要基础,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重要拓展,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二者缺一不可。

·第一课堂重在开发学生智力(IQ),有利于学生专业发展;第二课堂活动既有智力项目也有非智力(EQ)项目,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课堂由学校计划驱动(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对学生有统一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第二课堂则由学生兴趣驱动,形式多样化,目标多元化,学生各得其所,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第一课堂多由教师主导,有利于“传道、授业、解惑”;第二课堂多由学生主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

·基于第二课堂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效结合与互动,可促进学校对第一课堂建设管理的改革,促进教师对第一课堂教学的改进,促进学生对第一课堂学习的改善。

三、构建基于第二课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专业应用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等。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河池学院按照“高水平人文活动、高质量科技活动、高品位艺术活动”的目标,构建基于第二课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人文、科技、艺术的融合,注重内涵,强化特色,提升水平,打造品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组织开展各项文艺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支持地方文化建设,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发挥高校对地方的文化引领和辐射作用,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魅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大学生见习村官和“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开放心态,培养学生自我应变和心理调适能力。

……

基于第二课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第二课堂活动”支持“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支持系统”保障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四、多方合力,推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

(一)领导重视,全力支持学生活动

基于对第二课堂活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河池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安排专门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管理第二课堂活动,在政策、管理、指导、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予以保障,全方位组织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院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每月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对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全面的交流、检阅,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即使是在前些年教学行政用房最困难的时候,学院也先后利用老旧平房、利用新建学生宿舍楼的架空层等,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尤其是社团活动)提供场地保证。2012年,学院投资1000多万元(其中,美国朋友捐款15万美元),建成了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面积6000M2),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舞台。

学院各个系(院)也各显神通,结合自身条件和学科专业特点,努力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安排专任教师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供指导帮助,并将“应赛”训练延伸为“常态”训练,使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如艺术系坚持每年组织开展“音乐五项全能大赛”和“美术五项全能大赛”,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各系(院)间还经常交流学习,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良好局面。

同时,学院将第二课堂建设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和管理,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如设立创新学分,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又如利用桂西北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体育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开设了本土文学资源课程群、民族音乐与艺术选修课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本土资源开发课程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因势利导,发扬学生主人翁精神

一方面,学院地处民族地区,长期在县级市办学,环境条件差,校外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匮乏,信息交通相对闭塞,学生对外交流少,社交圈子小。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存在既渴望自由又害怕孤独的矛盾心态,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摆脱了高考的束缚,却不适应高校的开放式管理。在这样的环境条件和心理状态下,学生迫切需要得到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希望充实其课外文化生活,愿意抱团发展。

学院因势利导,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凝聚人心、提振人气,营造了团结向上的和谐校园氛围。学生们以兴趣为驱动,联合志同道合者,组织(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积极参与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学生们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组织,踊跃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锻炼自我,展示自我,集体凝聚力明显增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很大提高。

(三)无私奉献,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学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学院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主动指导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教师主动吸纳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手把手地将学生引入科研的大门。不少教师还拿出课题经费支持学生第二课堂购置仪表、工具、元器件和耗品耗材。长期的办学传统,河池学院干群关系融洽、师生关系密切。学院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绝大部分是不计工作量、没有报酬的。广大教师完全是出于对岗位的责任、对学生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承担起了这样一份义务。如中文系教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公开出版了《实践的足迹——河池学院学生新闻作品选评》、《南方故事——河池学院学生小说选评》、《水边的文字——河池学院学生散文选评》、《大山鸣泉——河池学院学生诗歌选评》等系列丛书,使学生受益匪浅。正是由于一批批专任教师的坚持,才有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一届届延续。是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支撑起了被社会所广泛认同的“河池学院文化现象”。

五、主要成效

(一)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学院共有63个学生社团,涵盖了理论、文学、科技、艺术、体育、公益等六大类,参与社团活动的在校生超过50%。学生们以兴趣为动力,自愿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绿原子”环境保护协会被评为广西高校“十佳社团”。不少社团还自办内部交流刊物,既让自己得到锻炼,又达到了宣传交流的目的。如1998年起学生自办文学刊物“南楼丹霞”,锻炼了一批批写作人才,并从中走出了不少知名作家,在区内外文学界产生较大影响。2011年11月,《光明日报》以“高校如何引领地方文化发展——广西‘河池学院文化现象’透视”为题,宣传了学院的文化建设成绩。2011年12月,《中国教育报》以“搭平台,掘内涵,铸品牌——河池学院校园文化异彩纷呈”为题,肯定了学院的办学经验。

(二)学科专业竞赛成绩喜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学生将第一课堂的学习与第二课堂的训练相结合,在“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全国和自治区的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如在2011年12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我院学生获特等奖1项(全国13项)、一等奖1项(全国260项)、二等奖2项(全国750项)。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和比例也逐年增加(如图2所示)。

(三)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

河池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利用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民族地区采集文化素材、挖掘民族元素,对民族艺术、民族体育、民族风情旅游等资源进行研究、整理,促进了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与传承创新。中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诞生于学院所在地宜州,学院发挥地缘和历史资源优势,建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桂西北调研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进村挂职等实践活动。学院还首创“村民自治在广西”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课程,对学生进行民主法治教育。学生通过参加河池各县(市、区)的各种大型文体活动,发挥了高校对地方文化的辐射影响作用。学院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的民族舞蹈《唱山歌》、《甜蜜蜜》、《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连续荣获第一、二、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展示了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魅力。学院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队代表广西参加2011年9月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自治区教育厅领导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向大会推介时说:“河池学院着力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学艺术创作氛围,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系统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构建了地方特色教育教学文化氛围”。

(四)校园文化熏陶和第二课堂历练,学生自信心显著增强

偏远的地域环境条件、薄弱的办学基础,往往使部分新生在入学时产生自卑情绪,甚至有个别学生入学一段时间后还申请退学重考。几年的大学生活,学生参与并见证了学院的建设发展,享受了学院改革发展的成果,校园文化的熏陶和第二课堂的历练,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增添了信心。2011年学院向前四届本科毕业生发放《河池学院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工作评价调查问卷》,在回收的557份有效问卷中,认为就业质量“高”和就业适应能力“强”和“较强”的均占大多数(如图3所示)。2011年12月,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教育部专家组评价“学校定位准确,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学校的变化和成就令人瞩目。实现了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本科教学质量‘三个基本保证’的评估目标”。教育部一位评估专家说:“考察中我还特别地感受到咱们河池学院的学生有一种很独特的热情、大方、尊师、爱学,特别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一个精神面貌,这是在我走了很多学校中间,河池学院的学生给我印象最深,确实跟其他学校的学生不一样!”

六、结语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第五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指出:“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长期以来,人们对第二课堂活动都存在一定的习惯思维:从认识的角度看,第二课堂活动常常被认为是学生自娱自乐、自生自灭、可有可无的活动,被置于从属地位;从建设的角度看,学校的资源往往是按第一课堂的需求来配置的(师资、设备、场地、时间安排等),而第二课堂只能利用“边角料”开展活动;从管理的角度看,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前者强势,后者弱势,各自为政。河池学院能够突破这样的习惯势力,克服地处偏远山区的不利条件,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并构建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平台,使一、二课堂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人才培养之路。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二是学生有强烈的需求,并踊跃参与;三是教师主动配合,无私奉献;四是部门协调配合,两个课堂良性互动。

(感谢王五生、韦丽秋、韦丽春、罗相巧、黄文胜、易云飞、罗昌勤、彭金松、覃勇荣、覃奠仁、欧造杰等老师对论文提出修改建议)

[1]刘兵,完善高校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9,(18).

[2]曾德生,推行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学分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9,(22).

[3]乔静芝等,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大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4]彭巧胤等,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中).

[5]刘长青,关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0下).

猜你喜欢
河池第二课堂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河池书法家系列之六 蒙壮科作品选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