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

2013-10-11 06:20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苏醒丙泊酚芬太尼

张 峥

山东德州市立医院麻醉科 德州 253012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应用。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性小、痛苦轻、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宜的麻醉方式不仅可降低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还能帮助患者顺利通过手术。我们对本院2011-08—2012-08收治的50例行LC的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50例行LC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0~65岁,平均35岁。体质量60~80 kg,平均71 kg。ASA分级:I级13例,Ⅱ级12例。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22~64岁,平均33岁。体质量58~82 kg,平均70 kg。ASA分级:I级15例,Ⅱ级10例。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Ⅱ级。两组患者均排除心血管、呼吸、肝功、肾功等系统疾患。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以及ASA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均禁食12 h,禁饮6 h。麻醉前30 min给予阿托品0.5 mg和苯巴比妥钠100 mg,肌内注射。入术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给予心电监测,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指标。麻醉诱导前,给予患者氧气吸入3 min,咪达唑仑0.04 mg/kg。麻醉诱导:治疗组:采用丙泊酚1~2 mg/kg,待患者出现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等意识消失后,给予阿曲库胺0.8 mg/kg静脉推注,之后再给予舒芬太尼0.065~0.075 g/kg静脉输注,5min后行气管插管[1]。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70 g/(kg·min)与舒芬太尼0.065~0.075 g/(kg·min),分别持续静脉输入。手术结束后,应停止输入。对照组:采用丙泊酚1~2 mg/kg,待患者出现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等意识消失后,给予阿曲库胺50 g/kg静脉推注,之后再给予瑞芬太尼0.25 g/kg静脉维持。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注药,待患者呼吸完全恢复及意识清醒后,方可拔除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后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尿潴留及苏醒期兴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术后均能快速苏醒,应用舒芬太尼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瑞芬太尼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应用不同麻醉药物的2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皮肤瘙痒、尿潴留以及恶心、呕吐和腹胀等不良反应的情况。观察组仅1例患者出现苏醒期情绪兴奋,对照组有10例出现苏醒期情绪兴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实施LC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首选方法。术者在对患者实施手术前,应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既往史,在实施该术式时,由于CO气腹容易导致腹内压升高,膈肌抬高及CO吸收,因此,会造成患者循环和呼吸紊乱,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影响,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排除心血管、呼吸、肝功、肾功等系统疾患者,麻醉过程中尽量让患者的腹肌保持松弛状态,较深的麻醉有利于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嘱患者不要躁动。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治疗,目前,对该类手术麻醉相对安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麻醉的风险主要取决心、脑、肺及肾的损害程度,因此,手术要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血氧饱和度等状况,患者术后能尽早苏醒、早期活动、顺利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是腹腔镜手术的关键所在,因此,麻醉药物的合理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丙泊酚作为一种真正的短作用时间的静脉麻醉药,性状为白色乳剂,每毫升含双异丙酚10 mg,符合静脉麻醉用药,主要适用于诱导麻醉以及维持全身麻醉[2],具有起效快、血浆清除率高、血药浓度降低快,适合连续输注给药等优点,也可用于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作用。但丙泊酚有一定循环抑制作用,单用丙泊酚进行快速静注诱导麻醉时,患者容易出现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注射部位疼痛等症状,同时,还伴有外周血管扩张、血管运动中枢抑制等作用,丙泊酚的镇静效果与剂量成正相关,伴随着剂量的不断加大,呼吸抑制所受影响也会随之增强,可导致血压下降,致使呼吸变浅,甚至会出现呼吸频率变慢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容易增加麻醉的风险性,因此,对丙泊酚进行静注推注时,速度不要过快,同时,严密坚持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丙泊酚药物本身没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及肌肉松弛作用,因此,临床上通常将其与其他镇痛药物或者局部麻醉药复合使用,以增强其镇痛作用。而瑞芬太尼为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是新型超短效麻醉性镇痛药,主要成份为盐酸瑞芬太尼。具有其独特的药理学特点,可被组织及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快速降解,主要用于全麻诱导和全麻中维持镇痛,其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功能影响以及假性胆碱脂酶缺乏的影响,该药物在机体内1 min即可达到血-脑平衡,停药后半衰期仅为3~5 min,具有起效快,不影响术后苏醒,作用时间短,消除快,重复给药无蓄积作用等特点,患者个体差异及身体状况对其代谢的影响不大[3]。瑞芬太尼的药动力学模式和其他阿片类药物不同,两药复合输注麻醉在国外已得到广泛证实,两者可发挥协同作用,尤其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方面效果尤为突出。并能有效地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增加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在术后清醒和拔管期间,可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心率显著加速及其他心律失常等症状,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刺激因素导致的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剧烈变化,麻醉医师在拔除患者气管导管前给予一定剂量的镇静、镇痛药物,可显著降低该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性。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中长时、强效阿片受体激动药。是芬太尼的N-4噻吩基衍生物,近年来,伴随医药领域的研究深入,芬太尼家族中舒芬太尼脱颖而出,具有镇痛作用强,镇痛持续作用时间长等优点,其效力为芬太尼的5~10倍,其镇痛持久性是芬太尼的2倍。因此,得到了临床医生的推崇。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可使患者手术后感到更加舒适。尤其是术后短期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对含有芬太尼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应用。患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应禁用。根据研究发现,两组术后均能快速苏醒,应用舒芬太尼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瑞芬太尼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诱导之前,我们采用咪达唑仑0.03 mg/kg的主要目的是起到镇静作用,有利于麻醉诱导能够平稳地过渡及丙泊酚静脉注射疼痛的消除。综上所述,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LC的镇痛时间长,麻醉效果较好,患者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1]张建敏,王芳.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手术的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2):123 -125.

[2]史会建,孙小珊,李国华,等,异丙酚、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疗效比较嘲[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9):20-21.

[3]白念岳,郭曲练,程智刚,等.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4(1):59 -62.

猜你喜欢
苏醒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植物人也能苏醒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