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初中数学课的导入

2013-10-18 07:41孙福玲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同类项端点木条

孙福玲

怎样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生活化,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导入是关键。下面是我在新课导入时的几点做法:

一、直接导入

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指明学习活动的方向,这样能使学生情绪很快安静下来,既起到组织教学的目的,又为后面的巩固练习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这样的导入简单明了,短小精炼,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起注意力。

二、情境导入

我在讲合并同类项时设计了如下的情境:我拿了一些硬币,其中有5分、1角、5角的若干枚,随后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我想知道一共是多少钱?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下。刚开始,同学们都用十分困惑的眼神看着我,当然了,这时他就很想知道我要干什么?随着问题的抛出,他们很自然地就会开动脑筋思考,都非常想在最快的时间内告诉我答案。显然,方法决定速度,将硬币分类来查是最快且可行的,由此引入了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

三、实践导入

讲平移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随机选3名学生与我合作,我让他们从同一点出发,每人走2米后站好,结果出现了不一样的位置,学生们也在想,同样是走2米,怎么就不一样了呢?因为我没强调走的方向,学生顿悟,无形之中为下面的游戏奠定了基础。这时我留下一名学生,我让他向前走,他照做了,当快要到墙时他放慢了速度,为什么?我不说停,他就应向前走,只因为我并没有说向前走多远,即使撞墙也不能停。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他们一定很清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是平移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水到渠成的告诉他们这就是平移的两大要素。平移只是改变了位置,形状和大小都没有改变。我想无论他们以后做什么,这节课都让他们终生难忘。

四、演示教具导入

今年,我从初三循环回到初一,现在刚刚接触空间与图形领域,可以说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教师的导演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领得好,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为以后的图形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讲“直线、射线、线段”时,我先说出“金箍棒”三字,然后出示亮着的手电筒及直尺。让学生展开联想,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借助小学的基础,学生能很容易地想出直线,射线,线段。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很轻松地将学生领进本节课的学习中去。这时还要趁热打铁,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数学思想研究一下这三者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适当的点拨(可以从方向、端点、是否可测量等方面探讨),得出结论。试想金箍棒要多长有多长,所以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不是延长,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没有端点,不可度量的。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也不可度量,而线段不延伸(却可延长),有两个端点,可度量。联系是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接下来我插入这样一个情境:现在正值冬季,解决学生放棉衣的问题,准备在墙上用钉子固定木条,从节约的角度出发应怎样做?(不妨让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效果会更好)。发现:钉一根钉子时,木条可任意转动没有达到固定的目的,所以一根钉子不行。要想固定木条就需要再钉钉子,所以学生继续操作,第二根钉子钉上后,发现木条不动了,显然达到固定的目的(当然三根、四根、五根……,可不节约)。从节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两得。这时最好借此引导学生将钉子看成点,木条看成直线,得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及“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的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以强调一下“有”说明存在性,而“只有”说明唯一性。

五、疑问式导入

疑问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如,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不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猜你喜欢
同类项端点木条
鲁班锁玩法大解密
例谈求解“端点取等”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方法
不等式求解过程中端点的确定
电筒的灯光是线段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木条餐具柜
巧用口诀 识别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学习三步曲
“有理数的乘除法”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