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专项身体素质的追踪研究

2013-10-19 09:25张晗婧连道明
体育科学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年龄阶段女排幅度

张晗婧,连道明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连续参加2011年、2012年2年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营(女子组)的92名我国女排后备队伍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指标测试法:专项身体素质测试(主要包括助跑摸高、立定跳远、30m跑)。

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11年至2012年我国92名女排后备队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数据进行整理,用Excel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

比较分析法:纵何对比分析我国92名女排后备人才2011年和2012年的身体素质指标。

2 结果分析

2.1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2年间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身体素质的测试能够直接反映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一般运动能力较强的运动员身体素质较好,而身体素质较好的运动员,运动能力较容易得到提高,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1]在排球运动中需要的专项素质,主要包括弹跳能力、爆发力、腰腹肌力量、反映移动等等。[2]本文比较分析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助跑摸高、立定跳远和30 m跑。

2.1.1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2年间助跑摸高整体趋势的比较分析

在排球运动中,扣球、跳发球等助跑起跳与测试项目助跑摸高的技术动作结构极为相似,可直接测得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和扣球高度,同时也是衡量排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1所示,随着运动员年龄的不断增长,经过一年的生长发育和系统的训练,运动员助跑摸高水平的提高过程整体呈现先快后慢,并逐渐呈下降水平的趋势。女运动员在12—13岁进入生长发育高峰期,助跑摸高水平呈大幅度提高阶段,到了14—17岁年龄段,助跑摸高的水平呈缓慢提高、逐渐出现停滞的趋势。到了18岁年龄阶段,女运动员生长发育基本完成,运动员的助跑摸高的水平出现停滞现象,甚至呈现下降的趋势。

图1 2011年与2012年后备女排助跑摸高测试数据

2.1.2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2年助跑摸高提高幅度的比较分析

从表1可看出,在11—12岁年龄段,女运动员的助跑摸高成绩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P>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女运动员12—13岁进入青春发育阶段,这个阶段为发展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敏感期,也是运动员运动能力提高的快速时期,经过一年的生长发育和系统训练,助跑摸高水平在此时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助跑摸高在敏感期的提高幅度达到0.11 m,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在13—14岁年龄阶段,女运动员助跑摸高提高的幅度不及12—13岁年龄段明显,但在此阶段提高幅度达到0.06 m,P <0.05具有显著差异性;在14—17岁年龄阶段,助跑摸高成绩的提高幅度在0.03~0.04~0.01之间逐渐呈现减弱状态,P>0.05不具有显著差异性;女运动员进入17—18年龄段,在此阶段,运动员生长发育完全,动作基本定型,助跑摸高成绩提高幅度为-0.01 m。综上所述,女运动员在12—13岁年龄阶段助跑摸高提高的幅度最为显著,教练员应该抓住此时机,并有效结合女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的特点,制定出有效的、适当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

表1 2011年与2012年后备女排助跑摸高提高幅度 m

2.1.3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2年间立定跳远整体趋势的比较分析

立定跳远的测试能够有效发展运动员躯干和下肢的爆发能力,并能够测得女排后备人才的腰腹肌与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爆发能力。[3]通过图2可以看出,图表呈正态分布。经过一年的训练,12岁年龄段的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增长的幅度最大,从13岁—15岁年龄段,女排后备人才躯干和下肢的力量素质增长趋势逐步减缓。将15岁年龄段作为一个分界点,在16岁—18岁年龄阶段,与一年前的测试成绩相比较,女排后备人才的力量素质的增长趋势停滞,逐渐呈下降趋势,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2.1.4 比较分析我国女排后备人才2年间立定跳远提高幅度的

从表2中可得出,11—15岁年龄阶段,女运动员立定跳远成绩虽然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提高幅度不具显著性差异;经过一年的系统训练,女运动员在12岁时,立定跳远成绩提高的幅度最为显著,成绩提高0.14 m;到15—18岁年龄阶段,女运动员立定跳远成绩呈负增长,并且负增长的提高幅度日趋显著,尤其到了17—18岁年龄段,女运动员躯干和爆发力的力量下降明显,提高幅度达到-0.16 m,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表2得出,12—15岁年龄阶段是发展女运动员躯干和下肢爆发力的有效阶段,特别是处于12岁年龄段的女运动员,力量素质增长较快,但骨骼和肌肉还未发育完全,过大力量的训练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教练员应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点,在力量素质增长的高峰期,稳步提高女运动员在躯干和下肢等方面的力量素质。

2.1.5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2年间30 m跑整体趋势的比较分析

排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快速的反应和移动,而测验30 m跑能够有效地反应运动员的快速移动能力。从图3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系统训练,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女排后备人才的快速移动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13岁—16岁年龄阶段的运动员,提高的幅度尤为突出。与前一年相比较,在17—18岁年龄段,女排后备人才的30 m跑速度呈下降趋势,这与女运动员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此阶段,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的停滞期,女运动员的骨骼发育完全,脂肪的比例大于肌肉比例,过多的脂肪增加了运动员的体重,阻碍了女运动员的快速移动速度的发展。[4]

表2 2011年与2012年后备女排立定跳远提高幅度 m

2.1.6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2年间30m跑提高幅度比较分析

如表3所示,女运动员在11—13岁年龄阶段,30 m跑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但提高幅度P >0.05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13—14岁年龄段为女运动员运动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此阶段女运动员30 m跑的提高幅度达到0.19 s,P <0.05具有显著差异性;在14—15岁年龄段,30 m跑成绩提高幅度明显,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到了15—16岁年龄段,女运动员速度素质提高进入缓慢提升时期,提高幅度P>0.05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女运动员进入16—17岁年龄阶段,速度素质的发展呈现负增长趋势,并且这个趋势越来越显著,尤其是在17—18岁年龄段,女运动员30 m跑提高的幅度为-0.12 s。从表3可得出,在13—14岁年龄阶段,教练员应该把握运动员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合理的安排发展运动员速度素质的训练项目,将身体素质的测试项目融入平常的训练中,并在训练项目中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训练中应加强训练运动员短时间、高强度的连续性动作,例如助跑起跳扣球,连续拦网,滚翻救球等。

图3 2011年与2012年后备女排30 m跑测试数据

表3 2011年与2012年后备女排30 m跑提高幅度 s

3 结论

经过一年的生长发育和系统训练,女排后备人才在12—13岁年龄段,助跑摸高的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与2011年相比较,成绩幅度达到0.11 m,P <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立定跳远的成绩同样是在12岁年龄段增长最为迅猛,比前一年的成绩提高了0.14 m。从助跑摸高和立定跳远两个成绩增长的幅度可以得出:女运动员的躯干和下肢的力量素质在12岁年龄段得到快速的增长,在速度素质方面,女排后备人才在14岁—16岁年龄阶段,快速移动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14岁年龄段,与前一年相比较,30 m跑的成绩提高了0.19 s。

我国女排后备人才作为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教练员在培养儿童、少年运动员时,要遵循运动员生长发育的特点,在运动员青春发育期合理的安排有效的、系统的训练来提升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身体素质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运动员的各种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在儿童少年时期的发展敏感期是不同的。教练员应该在此阶段,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拔苗助长,根据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来发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1]孙庆祝.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4.

[2]石丹青.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探讨[J].体育科技,2003,24(1):19-22.

[3]李宁.我国女子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不同位置身体形态与素质特征的评价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5):437-439.

[4]蔡广.运动员身体成份与运动能力[J].体育科研,2008,29(4):78-81.

猜你喜欢
年龄阶段女排幅度
我的各路好友
单次止损幅度对组合盈亏的影响
红楼女排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微波超宽带高速数控幅度调节器研制
基于ANSYS的四连杆臂架系统全幅度应力分析
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分析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少儿美术培养的年龄阶段性研究
壮哉,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