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2013-10-20 08:51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77林庆田凌杨云山张静冷梅尹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团体空腹血糖

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77)林庆 田凌 杨云山 张静 冷梅 尹杰

随着当代医学对糖尿病病因理解的加深,有学者指出心理疗法与药物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心理疗法几乎对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康复都是有益的[1]。心理治疗可以通过让糖尿病患者接受患病事实、学会自我管理和排除畏惧心理方式达到理想治疗效果。国外研究者采用小组干预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小组干预可以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我国学者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发现治疗结束6个月后,被试者的临床指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研究者指出进行心理治疗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在其他专家研究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尝试将团体心理干预的方法应用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以验证团体心理干预在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的效果。所谓团体心理干预是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即心理医生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心理障碍[4]。以此来相互启发、支持和鼓励,使成员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以便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本研究通过将团体心理干预以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积极情绪体验和调节,进行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以期达到改善空腹血糖水平、调节患者情绪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整个实验按照如下程序进行1.1.1 访谈 研究者根据病历选取5名糖尿病患者进行深入访谈,主要目的是了解该群体的健康状况、情绪状态、生活行为习惯,为制定和完善干预方案做准备。

1.1.2 前测及分组 测量参与研究的80名被试的生物学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心理状况(焦虑、抑郁等)和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根据前测的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的入组标准排除了14名被试者,并根据匹配原则将合格被试划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1.1.3 干预 将干预组被试分成4个小组,由同一心理治疗专家及助手进行7周的团体治疗,每周1次,每次120~150min。团体治疗方案从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情绪控制等方面进行。干预组在进行团体心理干预的同时进行社区慢病管理。对照组仅进行社区慢病管理,在干预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原有的药物治疗。

1.1.4 后测 团体活动开始7周后,对被试者进行生物学指标、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测量。

1.2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抽取了80名2型糖尿病患者。入组标准:①空腹血糖>7.0mmol/L;②服用降糖药或用胰岛素不限;③年龄:50~80岁,生命体征平稳,能保证全程参加。排除标准:①有活动障碍、失明、不稳定心绞痛者;②重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通过以上标准,共获得被试66人,其中男性27人,女性39人。平均年龄为66岁(SD=7.1),教育程度分布在小学至大学之间。将被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33名(男性14人,女性19人),对照组33名(男性13人,女性20人)。经卡方检验,两组性别、教育程度、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研究工具

1.3.1 空腹血糖仪 美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的拜安捷2空腹血糖仪1455。

1.3.2 贝克抑郁问卷(BDI) 该量表由Beck等人研究用于评价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共包括21个项目,每个项目代表一个“症状-态度类别”,如悲观、失败感、罪感等。量表采用4点记分,程度可由0分(绝无影响)~3分(严重影响),总分范围为0~63。王振等人的研究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5]。

1.3.3 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 BAI是贝克等人在80年代所设计及鉴定用作量度临床焦虑症状的工具,它包括21个不同的焦虑症状。BDI的计分方式、总分范围均与BDI相同。此量表在国外患者及人民身上验证得一定的效度及信度,也是评估心理治疗进度常用的工具。郑健荣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中文版BAI 具有良好的信效度[6]。

1.3.4 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 该量表是评价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专用量表,能真实地反映与临床有关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7]。DSQL共27道题目,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1.3.4.1 生理因素(12个项目):了解糖尿病引起的躯体不适情况、疾病对感官功能和智力的影响、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1.3.4.2 心理/精神(8个项目)因素:了解糖尿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病人不良心理问题以及对治疗疾病的信心。

1.3.4.3 社会关系(4个项目):了解糖尿病对人际关系的损害程度,对经济、社会和家庭地位的影响。

1.3.4.4 治疗因素(3个项目):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以及患者低空腹血糖和饮食控制的发生情况。DSQL按“根本没有、偶尔有、有(约一半时间)、经常有、总是有”分别赋予1、2、3、4、5分,各项目之和为总分值,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组及对照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试值的比较结果 由附表1可见,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前测值、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前测值均没有差异(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后测值比较结果t=-3.763(P=0.000<0.01),表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后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后测值比较结果没有差异(P>0.05)。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BDI及BAI测试值的比较结果 由附表2可见,干预组与对照组BDI及BAI前测值没有差异(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BDI及BAI后测值没有差异(P>0.05)。

2.3 干预组与对照组DSQL及其四个维度测试值的比较结果 由附表3可见,干预组与对照组DSQL及其四个维度前测值没有差异(P>0.05)。

附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前后测试值的比较结果

附表2 干预组与对照组BDI及BAI前后测试值的比较结果

由附表4可见,干预组与对照组DSQL后测值比较结果t=-2.963(P<0.01),表明干预组的DSQL后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与对照组生理因素后测值的比较结果t=-2.59(P<0.05),表明干预组的生理因素后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与对照组社会关系后测值的比较结果t=-2.777(P<0.01),表明干预组的社会关系后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方面后测值的比较结果t=-1.995(P<0.05),表明干预组的治疗方面后测值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因素后测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

附表3 干预组与对照组DSQL及其四个维度前测值的比较结果

附表4 干预组与对照组DSQL及其四个维度后测值的比较结果

3 讨论

3.1 团体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与以往的大量研究一致,本研究的团体心理干预明显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8]。但本研究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并未出现显著性下降,可能是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指标通常反映的是患者近8~12周的空腹血糖控制情况,本研究前后测时间间距仅有7周,而以往的干预研究的间距至少6个月或数年[9][10]。为了进一步检验本研究中团体心理干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效果,需要经过更长的时间跨度后再次对被试群体进行测量。

3.2 团体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本研究所采用的团体心理干预共分为7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题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与心理的关系、生活方式与糖尿病、性格与糖尿病、药物依从性与糖尿病、人际关系与糖尿病、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等。主要采取的形式有知识讲座、小组讨论、团体互动、指导训练、家庭作业等。运用的心理学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2.1 支持疗法 让患者的情感得到适当的宣泄,进而采用关怀、启发、鼓励、说服等方式,帮助患者认识问题,改善心境。

3.2.2 认知行为疗法 主要通过讲座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关心患者,给患者讲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2型糖尿病的不良影响,对其存在的错误认识及对高血压的不利应付方式和不良人际关系给予纠正与指导。针对特殊情况因人而异,加以正确引导,帮助组员建立健康行为模式,如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规律运动等。逐步达到组员能够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认识来自觉矫正其不合理的、消极悲观的想法的目的。

3.2.3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培训师先后引导大家以如下四种方式发出声音,手指互相敲击;巴掌轮拍大腿;大力鼓掌;轮跺双脚。每种声音发出时,培训师都双手渐渐抬高(表示声音渐强)、双手渐渐压下(表示声音渐弱),还采用了其他一些放松训练的方法,如光柱技术。

3.2.4 兴趣培养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习惯、爱好及文化素养等,培养患者的多种兴趣,如绘画、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使其产生愉快的心理。

3.2.5 其他心理学技术 如家庭系统排列、角色扮演等,让组员站到对方的位置去体验其心理状况及情绪反应,以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情况。由附表2可见,本研究的BDI及BAI的前后测试值均没有显著差异,考虑与本研究的持续时间及其样本量有关。但参加团体心理干预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这种干预形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通过这种干预方式,组员能够正确认识糖尿病,增强了药物依从性,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经过认知行为等心理学技术的应用,组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思维,从而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让组员们真正体验到一种全身放松的感觉,疗效很好。

3.3 团体心理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活质量(QOL)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可定义为个体对生活的总体满意程度和对个人健康的感受。它是身体机能、精神状态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主观评价,是个人心理状态的全面反映[11]。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后,糖尿病病人逐渐明白糖尿病的严重危害性,也明白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学会控制和监测后,能明显的减轻患者的情绪障碍,使患者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家庭和社会,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生理因素、社会关系及治疗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说明开展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生理因素、社会关系及治疗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说明开展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进行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以期达到改善空腹血糖水平、调节患者情绪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团体心理干预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的观察。

猜你喜欢
团体空腹血糖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空腹喝水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