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热诱导的货币流动变向与经济后果——基于“开发热”的金融视角

2013-10-21 13:39刘秀光
关键词:楼堂馆所鄂尔多斯市住房

刘秀光

(广东白云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广东 广州 510450)

一、引言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新区域开发建设的成功案例充分说明,建立在现实经济基础之上并且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开发,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例如,深圳历经30多年的开发建设,由边陲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始于1990年的上海浦东开发,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是,如果开发建设是不顾现实经济基础且忽视科学论证的“开发热”,其结果将会走向反面。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就是其中一例。2012年8月,鄂尔多斯市80%以上的建设项目停止施工,该市高楼鳞次栉比的康巴什新区竟然成了人烟稀少的“鬼城”。甚至对于某个区域开发的鼓噪,也将引发严重的经济后果。例如,随着《日本列岛改造计划》①1972年6月,作为竞选纲领,田中角荣提出“日本列岛改造”构想,同月,出版《日本列岛改造计划》一书。一书的发行,日本出现了股票投机、土地投机、剧烈的通货膨胀以及“企业投机者时代”[1]。

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发热或许各有各的目的: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本地区的知名度、发展地方经济、显示地方政府政绩,等等,这些“目的”可能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基于金融视角聚焦开发热,揭开开发热诱导货币流动变向的面纱,透析由货币流动变向带来的不良经济后果。

二、对开发热本质的剖析

所谓开发热是指背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凭借狭隘的利益冲动形成的开发局面。其中,狭隘的利益冲动表现在某些地方政府决策者为获取“政绩利益”的冲动和某些地方政府官员贪图享受追求私利的冲动。

近些年来,开发热景象不时出现在社会公众身边,也经常见诸各种媒体。笔者汇集了开发热的部分典型案例(见表1)。这些在开发热中“诞生”的案例,不是被社会公众质疑为“荒唐”,就是动辄几千万元直至上亿元资金投入的“宏伟蓝图”,最终沦为“烂尾”的劳民伤财之作。

表1中所列开发热的典型案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人工星星”和“人工月亮”为代表的人造景观开发建设,第二类是以盲目扩大城区和城市复古建设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建设。

首先,以“人造景观”开发建设为主体的案例表明,许多“人造景观”构想,是毫无科学根据的主观臆想。“人造景观”反映出来的是某些地方政府的决策者不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到九霄云外。因此,在“人造景观”问题的背后,暴露出的却是某些地方官员为谁执政和如何执政的问题。这些政府官员应该从“人造景观”的狂潮中得到警示,不要重犯“浮夸”和“大跃进”的错误。

表1 2004~2012年中国部分开发项目

其次,现存的古城遗迹或者文献记载的古城等民族遗产,无一不是千百年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积淀,都是千锤百炼的建筑精品。例如,作为中国古代帝王宫苑的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耗时89年建成。与承德避暑山庄齐名的颐和园、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如果为了研究和观赏价值而适度开发,传承历史而走向未来,从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的确无可厚非。但是,一哄而起的所谓“古城再造”和粗制滥造的“赝品古城”,很难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中国文化的特质以及民族危难时期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作为热衷于此类“开发”的某些地方政府,能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合理解释:他们为什么偏好“古城再造”的“赝品古城”?

再次,开发热催生违法违规用地行为。2006年10月,监察部、国土资源部颁发了《关于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但是,在此之后各地违规违法用地依然屡禁不止(见表2)。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开发热不平息,各地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就难以制止。

最后,某些地方政府官员借开发热之机修建楼堂馆所,贪图享受追求私利。例如,2012年9月初据媒体报道,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某镇政府斥资3000多万元建起8000多平方米的豪华办公楼,投资总额和建筑面积均严重超标,仅书记、镇长的办公室面积就近200平方米,并且装备书记、镇长的专用电梯[2]。虽然这栋办公楼的规模和耗资尚不算“巨大”,但绝对是违规建造楼堂馆所和奢侈铺张浪费的“样板”。

表2 2007~2011年国土资源部查处的违规违法用地案件和用地数量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央政府就明令禁止修建楼堂馆所。1988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清理楼堂馆所建设项目的通知》和《楼堂馆所建设管理暂行条例》。此后,中央以及相关部门又为此三令五申。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2007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等七部门的《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2007年)。那些热衷修建楼堂馆所的地方政府官员们,能不能扪心自问: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丢到哪里去了?执政为民的理念何在?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国土资源部的结论:中国80%违法用地的违法主体是政府[3]。

三、开发热诱导货币流动变向的经济后果

所谓货币流动变向是指由于某些领域预期的或者现期的高收益率,导致货币为追逐高收益率改变投入方向的现象。

是“薄今厚古”还是“厚今薄古”,可能是对历史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学术争论问题,不过,无论是在现代土地上复制古建筑,还是用现代建筑将古建筑取而代之,其中,最实际的问题都离不开货币的投放。但是,开发热诱导的货币流动变向将对经济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第一,开发热诱导的货币流动变向制造了局部地区的“畸形房价”。“畸形房价”是指由于开发热的冲击,短期内脱离真实价值而暴涨的房价。例如,2005年鄂尔多斯市的住房平均价格仅为1000元左右/平方米,2007年升至3000元/平方米,2012年10月普通楼盘超过8000元/平方米,高端楼盘甚至高达2.2万元以上/平方米。尽管鄂尔多斯市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厚,并且借助资源的开发,惊现所谓“经济神话”①据内蒙古统计局的资料,鄂尔多斯市2011年GDP为3218.54亿元,人均GDP为25000美元。。但是,鄂尔多斯市的“经济神话”是通过出卖资源“暴富”的,导致其经济结构畸形,而畸形的经济结构造就了“畸形房价”。鄂尔多斯市的房价在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大幅下跌,就是开发热诱导的货币流动变向催生“畸形房价”的有力佐证。

第二,开发热诱导的货币流动变向影响其他产业或领域的健康发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开发热本身存在着一种“驱赶效应”。所谓“驱赶效应”是指通过改变货币的流向进而影响其他产业或领域的健康发展。“驱赶效应”的作用,一方面是预期的或者实际的高收益率产业不断被推高形成泡沫,例如房地产的高利润诱使房地产企业不断追加投资,或者其他生产企业转而涉足房地产;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受高收益率的驱动,其发放贷款的取向必然青睐房地产。这样,当更多的货币注入房地产不断推高房地产泡沫的同时,被货币“驱赶”的那些产业,因货币的短缺而萎缩和衰退,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衡(假设原有的产业结构是协调的)。另一方面是这种“驱赶效应”将改变家庭的投资、消费和储蓄结构。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之一是“财富效应”:当房价上涨时住房的拥有者认为其财富增加了,于是,他们将降低储蓄倾向而提高消费倾向。在此条件下,房地产的“财富效应”带来的消费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增长。房地产本身具有的这种“财富效应”,将鼓励家庭将其储蓄转为购买住房投资或者进行住房投机。但是,由于房价持续上涨,购买住房的家庭意味着其实际储蓄相对减少,而家庭的消费支出也将相应减少[4]。

第三,开发热诱导的货币流动变向导致家庭资产结构严重失衡。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分为消费支出、储蓄和投资支出三部分。其中,投资支出包括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显示,在中国家庭总资产中,70.9%为房产,5%为金融资产。从这一家庭投资支出的比例中,可以判断出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在投资意愿方面青睐住房投资。这一方面说明,对于住房的刚性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应该清醒认识到,70.9%的房产其价值是账面资产,并且该价值量包含着由于开发热诱导的货币流动变向形成的资产泡沫。

开发热诱导的货币流动变向,改变了家庭的支出结构和资产结构。具体地说,受开发热的鼓噪以及高收益的引诱,家庭会“挪用”本来用于消费支出和储蓄的那部分货币,用于购买住房作为投资或投机的资产。例如,鄂尔多斯市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一直保持比较谨慎的放贷原则,使得开发商的资金来源超过80%依赖民间借贷市场。该市住房的投资者或投机者60%以上来自普通市民,90%以上的家庭投资或投机于房地产。

由于房价暴涨将导致家庭在住房的支出剧增。例如,2011年广州市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00元。根据网易房产监控阳光家缘的网签数据,2011年广州市(十区两市)的平均房价为13401元/平方米[5]。按此计算,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只能买2.6平方米住房,如果将收入全部用于购房,购买100平方米的住房大约需要40年。

消费是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消费行为对于理解短期经济周期极为重要。当消费急剧变动时,很可能会通过对总需求的冲击影响产出和就业[6]。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既定的,并且消费支出、储蓄和投资支出互为余数。家庭用于购买住房的支出陡然剧增,就必然导致消费支出的锐减。减少消费导致消费不足的结果,不仅会降低家庭的福利水平,而且由于消费品市场的疲软(与住房相关的消费品市场不一定疲软),势必影响着经济景气的回升。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提供的数据,中国家庭总资产中金融资产只有5%,而美国是38%,中国家庭总资产70.9%都是房产,而美国却只有30%。究竟什么样的家庭资产结构是理想的或许没有定论,不过,家庭资产中的某一部分过重显然是不尽合理的。因为,无论金融资产还是实物资产(如房产),在遭遇市场风险时资产比例越大,家庭财富的损失就越大。“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对分散投资规则的经典表述,也是告诫那些家庭资产某一部分过重的家庭如何防范市场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证明,遵循经济规律并且建立在现实经济基础上的开发,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但是,由狭隘的利益冲动掀起的开发热,不仅破坏和浪费社会资源,引起广大社会公众的质疑和反对,也将由此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危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金融的视角考察,开发热诱导的货币流动变向对经济社会产生了种种不良后果,主要包括开发热制造了局部地区的“畸形房价”,影响其他产业或领域的健康发展,导致家庭资产结构严重失衡。诸如此类的问题,应当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各级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应当恪守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职能,坚持不懈地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规律,在现实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开发,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1]宫崎义一.泡沫经济的经济对策——复合萧条论[M].陆华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9.

[2]镇政府200人,办公楼8000平米[EB/OL].[2012-10-15].http://roll.sohu.com/20120904/n352252461.shtml.

[3]于祥明.国土部:中国80%违法用地面积的违法主体是政府[EB/OL].[2012-10-17].http://house.focus.cn/news/2007-07-13/335677.html.

[4]刘秀光.“驱赶效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甘肃理论学刊,2011(5):121-124.

[5]广州房价记忆:10年前买3房的钱去年只能买单间[EB/OL].[2012-10-18].sz.house.163.com/12/0414/11/7V2139V400073T3P.html.

[6]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萧琛,主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94.

猜你喜欢
楼堂馆所鄂尔多斯市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绿染鄂尔多斯高原
法治漫坛
大医精诚福泽一方——专访鄂尔多斯市防盲治盲眼科医院
鄂尔多斯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年鄂尔多斯市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情况
对披着“马甲”的楼堂馆所要零容忍
对披着“马甲”的楼堂馆所要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