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校文化,挖掘特色,走内涵发展道路——访天津市南开区中心小学校长刘明娜

2013-10-23 11:53韩大勇校长刘明娜
天津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德育学校发展

□本刊记者 韩大勇 ■校长 刘明娜

天津市南开区中心小学前身是由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创办的南开中学小学部,目前,学校拥有校舍三处,学生2300余人,教师192人。学校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发展之根基,实行人性化管理,以“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为准则,通过树立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形成了宽松、民主的人文环境,构建了和谐师生关系。近年来,学校积极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线,以“照镜子”活动和“行为训练课”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从小夯实做人基础,形成健全人格。2008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重点课题德育先进实验学校、天津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比活动先进集体、天津市书香校园、天津市优秀家长学校、天津市红十字标准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刘明娜是南开区中心小学现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南开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南开区名校长、南开区“十大”杰出青年、南开区优秀共产党员等。从普通教师到一校之长,刘明娜扎根基础教育20年,对基础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本刊记者围绕学校文化、学校特色等内容采访了刘校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作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南开区中心小学作为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校,如何定位?

■我校注重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汇聚力量,寻根铸魂,致力于以文化的方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具学校特色的文化体系,为不断促进学校的持续、优质、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深入调研,专家论证,我们举全校之力,最终达成办学共识,确立了“为师生的自主发展导航”这一办学理念。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其功能是积极、主导、发展;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其功能是育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习惯、达到持续发展。只有做到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亲密合作,协调互动,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发展。同时,我校注重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使教育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生命体与学生生命体交相辉映、和谐发展的过程。

2009年11月,我校高水平通过了天津市现代化学校标准验收,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基本确立,我们提炼出学校的核心精神是“同心竞进,笃实致远”,这预示着我校师生同心同德,与时俱进,踏实笃行的进取之心和奋斗激情。同时,我们还重新设计了校徽、校歌,修订了“三风一训”的内容,最终确立了“自主天地宽,良习成自然”的校风、“学思蕴乐,习智共长”的学风、“博雅立范,乐教启慧”的教风、“养正美言行,善学益才智”的校训和“培养明礼成习、主动发展的阳光少年”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学校的文化氛围愈加浓厚,新的校徽、校歌、“三风一训”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全校上下初步形成了和谐、奋进、笃实的良好环境。

□只有高素质教师,才能发展高质量的教育。而高素质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高尚的品德还需要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对此,您是如何看的?

■我们认为在新的时期,加强师德建设,就要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平,为此,我们向全校教师提出“做有道德的教师”口号并以此作为师德建设的主题。

一是让教师在场。教师是师德教育的主体,只有让教师主动参与到师德活动中才会产生教育效果。我校提出“做一名有道德的教师”的口号并由大家进行讨论,引导教师从主体的立场上去解读师德内涵,在大家的交流与思想碰撞中达成共识。

二是让教师感动。教师是一项感动人的事业,良好的师德教育,应该让教师学会感动。自2008年以来,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我身边的好教师(好党员)”征文和演讲活动。老师们把从日常生活、教育教学中捕捉到的一个个精彩细节和典型事例记录下来,宣扬身边教师、党员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一句句如沐春风的话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使大家感受到彼此间的温暖与力量。

三是让教师成功。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获得幸福的基本前提。我校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重点,把对教师的管理聚焦到学习上来,引领教师加强学习、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让学习日益成为每个党员干部、教师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把学习当作增长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终身追求。在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帮助每位教师制定个人成长档案,针对教师的不同年龄和水平,我们实施了“青蓝工程”,对教师进行“三级”培养,即,新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同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设三环道路:“外环”,即教学基本功;“中环”,即教学策略;“内环”,即教学思想。与此同时,学校积极为每位教师搭设实践与展示的舞台,让每位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同课异构”、“一课二上三讨论”等活动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加速专业成长。

□您认为好的管理应该是怎样的?

■几年的管理工作让我们悟到:“死的制度加上灵活的执行,才是制度管理的最高境界。”为此,我们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教师办公守则、礼仪守则、接待家长守则等,为教师的各项行为树立正确的导向。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迫使我们经常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了解教师们的需要、苦衷和感受,“制度无情,管理有情”,让教师心中充满制度管理带来的阳光,只有使教师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学校的整体工作才能做好。

实践证明,“三分管理七分情”。尊重教师,需要我们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化、激励,通过我们用情感与智慧作用于教师,营造出富有浓郁的人情味和有利于保持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外在环境,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内在动力,让教师享受成功带来的欢乐。

□那么,在操作层面如何体现这种管理?

■一是民主管理,教师参政议政。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会议议事规则,坚持重大事务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形成了分工明确、协调有力、团结共事、纪律严明的领导集体和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学校每学期都召开以教代会为核心的不同层面的会议,向教师汇报学校工作并听取代表提案,有力地调动了干部教师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使大家的主人翁责任感大大增强。

二是尊重教师,开展谈心活动。学校领导的信任和尊重可以转化为教师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上的激励,往往比物质奖励更为重要。工作中,我们尊重教师的人格、隐私和选择,领导班子约定不在公开场合批评教师,即使有过错、有不足,我们也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他谈心、交流,指出错误,给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条件,让有错误的人在得到尊重的同时,也乐意接受学校的教育。我们提倡“当面论短,背后论长”。

三是精心呵护,关注教师生活。学校向教师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想方设法关注教师的生活。近年来,学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每个年级组购买了微波炉,安装了热水器,为每位教师购置了个性化办公桌椅,为保障课堂教学有效,学校分学期为各教室安排了多媒体设备,不断改善师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教师在和谐的环境中踏实工作。

□请您谈谈学校的德育特色。

■我校以养成教育为基石,将德育渗入学生学习与生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注重探索德育模式,努力践行培养目标。我们注重主体性的德育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中心,提倡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在学生常规德育管理产生实效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制度制定,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他们增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二,以科研为先导,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我校以科研为先导努力做到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化。我们结合培养目标,找准问题,由课题负责人制定实施方案,坚持开科研例会,与实践教师及时沟通交流。我们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市、区级科研课题,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及区级科研先进单位。通过科研,我们树立了新的理念,推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第三,在规范中实现德育目标。良好习惯的养成,始于一点一滴,成于日积月累。学校始终将养成教育内化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多年来,“行为训练课”和“照镜子”活动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为学生创设自育环境,构建学生自育网络,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在行为训练课中我们始终坚持贵在明理、倾注情感、重在训练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思想实际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给予正确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活动自己评价,自己分析、选择,达到自我教育目的。我校学生每人拥有一个行为训练笔记本。每周班主任根据德育校本教材并结合班内实际,确立训练主题,以“提示语”的方式每周一记在“行训本”上,每日督促学生自觉对照“提示语”反思自己落实的情况。这样避免了学生一味地被动受训,形成自觉参与训练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了学生内驱力。通过“照镜子”活动,助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学生对“照镜子”活动的形式乐于接受,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我纠正、自我教育的方法,能够正确看到自己的不足,自我激励、自我教育。

第四,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活动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文体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在展示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快乐、主动地发展。我们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学生品德实践场所,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体验道德情感。我们不断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实践环境,让学生们体验未来职业、采摘、手工制作、武术的魅力,让他们在进行各种实践、娱乐、体验的同时感悟生活。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学校教学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对此,您如何理解?学校制定了怎样的教学思路?

■在当前关注人的发展、更关注生命质量和幸福人生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无论是基于历史的责任还是现实的使命,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理性的反思及有效的实践都显得尤为迫切且意义深远。基于此,我校制订了总体教学思路:依据“教为学服务,教以学为依据,教是为了将来不教”的教学准则,围绕“资源共享,教研共进,因学定教,自主高效”的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探索“以学论教,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授受知识,启迪智慧,润泽生命”的教学目标。

□在实践层面,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一是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深入研究“以学论教,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检查预习,引出新知→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反馈延伸,运用新知”的“四环节”课堂教学结构。

二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校在低年级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复习习惯和作业习惯;中年级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预习习惯,为高年级打好基础;高年级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会质疑、会总结、会复习的好习惯。

三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用赏识的心态促使学生健康发展,为学生成长创设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当前,对“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发展”,大家说的很多,可是往往实行起来很难,在这方面,贵校有哪些好的做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发展迫在眉睫。为此,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大学习反思的力度。我校校本研修的定位是“人本、校本”的发展,注重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学习。学习的理念是: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为根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名师、教学骨干、教研组长及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同时,构建学习型网络,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结合课程改革过程学习,坚持结合热点话题学习,坚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学习,坚持结合出现的问题学习,坚持同事间相互交流学习,坚持反思。在反思中坚持做到“四个‘二三’”,即每周选择二三节课,每课花二三分钟,细致总结二三方面,坚持二三年。

二是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进行教学叙事大赛、教学观摩与研讨等。我校还多次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并聘请市、区教研员以及特级教师等进行现场评课,参与互动,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三是严格流程管理。教学管理人员深抓、狠抓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五个环节,优化教学各要素。向教师提出口号:“起始年级要人人过关,段段过关,避免分化;过渡年级要分层辅导,滚动推进,补差补缺,促进全面提高;毕业年级要侧重抓好中优生,关注‘学困生’,培优拔尖,完成质量定位。”

猜你喜欢
德育学校发展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