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同体模式下的高校立德树人实现途径探索

2013-10-23 11:53浙江工业大学
天津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共同体

■浙江工业大学 陈 冲 周 琼

一、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意义

1.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胡锦涛同志曾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任务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并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立德树人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

2.立德树人是师德的最高宗旨。

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处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阶段,这对高校立德树人的宗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成才健康成长,关系到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和声誉,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复兴的百年大计。为此,教师要以“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为座右铭来要求自己,按照立德树人的需要和标准,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只有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觉悟,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才能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才培养。

3.立德树人是师生共同体的最佳写照。

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一个由多人组成的群体,群体成员之间共同讨论、共同决定、共同影响。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正是基于教育的主客体都是生命个体、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师和学生皆是处在成长状态的个体。打造师生共同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够深化立德树人的效果。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师生教育活动中的互动和交流,是教师和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行为与态度的总和。教师与学生在对教育问题及现象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体现出教育的公共性,具备了立德树人的先决条件。

二、师生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师生共同体是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高校学生和导师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学术共同体的形式而存在的。由于受专业化发展、不健全竞争机制、功利性学习目标以及师生关系淡化等因素的影响,师生共同体日渐衰落,而大学的和谐发展又内在地要求师生共同体进行新构。

新构师生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就要进行对话,守护学术自由,进行跨学科教学活动,完善教师与学生评价机制。导师将立德树人视为在社会性学习生活共同体中逐渐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价值在于能为师生共同体做出个人的贡献,同时,激发并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归属感以及满足学生合群特性的深层需求,激发师生之间的信任、合作和友情,共同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师生教学相长,达到师生关系的融洽。可以说,师生共同体是学生个性发挥和导师成长两者互促发展、互携进步的有效单元。

师生共同体中,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和学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促进共同成长,在立德树人的理念引领下促进全面成长,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资源及人生经验,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感化。在教育活动中建立师生共同体,通过师生资源共享、积极互动等行为,促进立德树人的实现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有效学习。

传统关系理论囿于认识论的哲学基础,始终无法真正体现师生的主体性,而构建师生共同体蕴含着民主平等、对话交往、互惠发展等内涵特征,符合现代教育人本化发展趋势,顺应我国高等教育长远发展与立德树人的要求。因此,要尊重师生间的交互主体性,通过组建多类型的师生共同体,保持多层面的交互分享、人格影响等,规范导师立德树人过程的组织管理,来建立学生和导师之间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保证教书育人的质量和立德树人的效果。

三、对高校立德树人实现途径的思考

1.坚持德育为先。

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青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应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工作。其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后,高校德育格局要从校内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使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已经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因此,要借助新媒体平台,不断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要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专业教育、文体活动、美学教育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在大学的课堂内外,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之外,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道德养成,我国现阶段大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规范道德情操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主义新型知识分子。

3.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树人,即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使学生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向善向美的心灵。加强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的覆盖面,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疾患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发掘专业学科中所蕴含的健全人格教育的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的人格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的层次。

4.坚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的崇高事业,以人为本、满足个性需要和期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这是对教育界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的科学阐释。这就要求教育者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5.坚持“身正为范”的教育准则。

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功的关键。教师要有职业道德的意识和责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作为学生学业和人生的导师,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也要通过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育人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了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才会把崇高的道德信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促使学生全面成才和健康成长,为党和国家培养优质人才。

6.优化体制机制。

健全制度规范,多方位考核管理,是高校在推进立德树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全面育人、育人光荣的良好风气。全方位、多层面地考核教师的工作实绩,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是否合格以及聘任、遴选学生导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不负责任或者不能胜任者,要及时调整。定期组织对学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检查评定,检查结果与学生导师的升等晋级、出国深造、年终考评、奖教金评选、招生计划等直接挂钩,建立奖惩机制,将学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工作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共同体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爱的共同体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共同体的战斗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