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转移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挤出还是挤入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GMM分析

2013-10-26 08:48徐绿敏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

■徐绿敏

一、引言

政府支付给居民的社会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以及价格补贴、财政贴息和税收豁免等,构成了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出。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低保、购买家电价格补贴、农村灾害救济、贫困救助、化肥农药补贴、农机具补贴、苹果套袋补贴等一系列的保障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都构成了政府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出。政府转移支出的增加,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这种影响可以是推动居民消费的增加,也可以是带来居民消费的减少,它取决于挤入和挤出这两种力量的权衡。挤入效应(Crowding-in-Effect)是指财政转移支出或财政民生福利投入的增加,能够提振消费,财政支出带来互补配套的居民消费支出。例如:家电下乡补贴支出促进了农村居民家电消费支出和电力消费的增加。挤出效应(Crowding-Out-Effect)是指财政转移支出的增加或财政提供的公共品数量上升时,居民用于购买公共品的消费支出减少了,政府开支替代了居民公共品开支。例如:农村医疗保险降低了农村居民看病支出,减少了居民总消费。

为顺应“新工科建设”新目标,我国高校对现有工科专业进行了改革,以加快培养当前产业急需人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所有工科专业必修的通识性课程,需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相关教学改革,以培养能够适应这一历史机遇与使命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在“民生财政”的指导思想下,中央和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财政支出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并逐渐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领域倾斜,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政府对农村居民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转移支出不断增加,政府对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支出从2001年的61.53元上升到2010年的317.04元,增长了5.15倍。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也不断增长,从2001年的1741.08元上升到2010年的4381.82元,增长了2.52倍。

政府逐年加大转移支出的投入力度,在良好的初衷下,政府转移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是明显还是微弱,是否达到了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目的,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二、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到底是挤出还是挤入的研究由来已久。理论方面,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兴起。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乘数—加速数原理,认为政府扩大财政支出能数倍地带来对民间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增加。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滞胀后,反对政府干预的自由主义又重新兴盛,其认为政府增加开支将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将引起私人投资和消费的缩减,从而产生“挤出效应”。

实证研究方面,Bailey假设公共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当于θ(0<θ<1)单位的私人消费,由此构建了包含政府支出的消费需求函数,得出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有替代的结论。Kormendi和Aschauer使用长期收入决定模型对美国的数据进行了研究,Tsung-wu Ho利用亚太经合组织24个工业国面板数据作相关研究,均发现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而Karras用多国面板数据研究了居民消费与政府支出的关系,发现政府支出并不会导致对居民消费的挤出,相反居民消费反而很有可能被挤入。Shclarek(2004)研究表明,政府消费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消费都有挤入作用。

在国内,胡书东用现值汉密尔顿 (Hamilton)函数求解了家庭最优选择问题,并依此构建模型,利用1950—2000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得出了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挤入作用的结论。王宏利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进行研究,认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都是挤出的,教育文化支出及行政管理支出则是挤入的。楚尔鸣、鲁旭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1998—2005年居民消费与财政支出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支出挤出了居民消费,社会文教支出挤入了居民消费。李晓嘉对基于居民消费与政府支出关系的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民生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挤入作用,同时其政策效应存在着地区和城乡差异。

在这里,我们利用STATA 11.0对面板数据分别用两步差分矩估计和两步系统矩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并做相关的Sargan检验、AR(1)、AR(2)检验,估计结果如下:

三、实证分析

(一)理论框架

本文运用西方经典的消费理论来构建模型。消费函数这一概念最先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提出。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

Ct= α +βYtt=1,2,…,T

凯恩斯将消费分为“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自发消费α是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引致消费是指受收入因素和边际消费倾向影响所形成的消费,即:βYt,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也由此形成了消费函数最简单的形式。同样由于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在凯恩斯提出绝对收入消费函数以后,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消费行为存在着棘轮效应,即:消费会随着自己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增加消费是容易的;当收入减少时,因以往的消费水平所形成的消费习惯使得消费具有惯性,降低消费水平就有一定的难度,消费者几乎会继续在原有的消费水平上进行消费。

从表2可以看出,存在亚健康状况的学生中肺器官能量阻滞与能量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能量不足的人中男生10人,女生16人,占亚健康总人数的52%;能量阻滞的人中男生2人,女生11人,占亚健康总人数的22%;能量不足者要多于能量阻滞者.肺器官能量不均衡则讲话有气无力,容易感冒,易产生肺气不足、短气咳嗽等现象.

教师端主要是活动的审核和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发起定位信息的功能。学生在活动报名之后,教师可以在线审核活动,支持单个审核和批量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在活动开始的时候,需要教师在活动现场发起一个定位,然后学生通过学生端进行活动签到,根据教师定位的经纬度信息和学生定位的经纬度信息是否在一个范围内判断活动是否签到成功。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需要在教师端再次发起一次定位,根据教师定位的经纬度信息和学生定位的经纬度信息是否在一个范围内判断活动是否签退成功,否则视为学生活动未签退。教师端功能图如图2所示。

根据这一理论假设,Duesenberry消费函数可近似地简化为下式:

第二,对数农村居民人均非政府转移收入lnGOVit对当期农村居民消费影响较大,弹性为50% ~60%,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带来消费增加0.5—0.6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而言,农民增收为拉动农村消费的关键所在。

上表中差分GMM和系统GMM中AR(1)和AR(2)的P值反映出,在5%的置信度下,残差序列的差分虽然存在一阶序列相关,但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由Sargan检验得到的 P值0.6704和0.9197可知,工具变量的选择是合理的,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联合显著性Wald检验的P值说明模型总体上是非常显著的。

(二)模型构建

依据以上理论梳理,我们总结出当期收入和消费惯性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者的收入可以分为工资、经营、财产收入和来自于政府和其他组织的转移收入。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政府转移收入归为一类,另一类就是非政府转移收入。由此,我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

其中,t=1,2,…,T i=1,2,…,n

模型中i代表不同的省市,t代表年份。Cit表示t期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GOVit是t期政府对农民的人均转移支出,NGOVit是t期农民非政府转移收入(包括生产经营、工资、财产等收入等非政府转移收入),αit是常数项,μit为随机扰动项。我们对模型中各变量取对数,一方面可以平滑数据以减轻异方差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赋予模型中各变量系数“弹性”的经济学意义以便于分析,其中β表示前期消费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当期消费会提高β个百分点;同理γ表示当期政府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出,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当期消费会提高γ个百分点。如果γ>0表示政府当期转移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作用,带来了居民消费的增加;γ <0表示政府当期转移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作用;γ=0表现为统计上的不显著,意味着政府转移支出与居民消费无关。

(三)估计与检验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2001—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村居民消费与政府转移支出的相关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相关统计特征如下:

表1

动态面板模型中,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可能引起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的相关性和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误差项存在移动平均过程。因此,传统地依靠带有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的OLS回归,会造成估计系数有偏(Biased)。Arellano&Bond给出了差分矩估计法 (DIF GMM),采用t-2期前的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因变量一阶差分滞后项的工具变量,得到一致且更为有效的估计结果。另一种有效方法是系统矩估计法(SYSGMM),它由Arellano&Bover和Blundell&Bond提出,该方法增加了因变量的一阶差分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在有限样本下比差分GMM估计的偏差更小,有效性更高。

3.2 词表。词表(Wordlist)属于语料库索引工具的基本功能。它可根据研究要求由词表工具自动排列,如以形符或类符在语篇中出现的频率高低列出,或根据其字母顺序进行排列。

第三,对数政府人均转移性支出lnGOVit对农村居民消费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仅为3.6%~5.5%。这主要是因为目前财政支出中针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出规模很小,再加上通货膨胀预期和不确定收入前景的制约,导致目前转移支出对拉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大。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政府总支出以及分类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类支出研究大都关注于财政支出按用途的分类方法,即分为经济建设支出、行政支出、社会文教支出等。而对于另一种分类方法,按照财政支出是否得到等价补偿,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以及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很少涉及。结合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政策,研究政府转移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表2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打破了传统的选取模式,原则上以培养基本护理能力选取内容;以培养护理职业素质选取内容;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选取内容。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对数滞后项lnCit-1对基期消费的影响作用较大,DIF-GMM和SYS-GMM回归得到的弹性系数均为40%左右,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惯性特征。

Ct= α +βYt+γCt-1t=1,2,…,T

由于动态面板模型估计中使用了大量的工具变量,这样就存在工具变量是否有效的问题。针对此问题,Arellano and Bover(1995)和Blundell and Bond(1998)提出使用Sargan检验对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其原假设是:过度识别约束是有效的。如果不能拒绝原假设,则系统GMM估计中选择的工具变量是有效的。另外,他们使用AR检验来判断随机误差项 (μit)是否存在序列相关性。其原假设是:μit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在原假设下,经过差分变换后的残差一定会产生一阶序列相关性,但是,如果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性,则可判断原假设成立,即μit不存在序列相关性。联合显著性Wald检验用于检验模型总体上是否显著的。

因此,政府转移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总体上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目前这种推动作用还比较微弱。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对农村的各项保障和补贴制度仍然不完善,还不能降低农民对未来“大额刚性支出需求”的预期,因此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政府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民生转移性支出,具体而言,笔者给出如下政策建议:

高潮一边接电话,一边嗯嗯啊啊地应承着,心中却盘算,万一他们到了这里,到各家媒体展开危机公关,自己这个皮包网站的菜包子面目岂不露馅了?万一他们知道“焦点调查”是非法网站后反咬一口,向新闻出版管理机关举报,向公安系统的互联网监管部门报案,自己面临的很可能是锒铛入狱的结局。真的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这样一想,高潮心底陡添了许多不安和烦恼,连自己跟齐眉说了些什么,怎样跟齐眉结束通话的,都忘了个一干二净。

加大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调整补贴方式结构。目前我国政府补贴在新农保基金中的比例偏低,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政府财政补贴能有效地激发农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促进新农保的普及。在定额补贴的条件下,参保农民获得固定金额的政府补贴;在浮动补贴的情况下,参保农民多缴多补,少缴少补。在新农保试点初期,考虑到政府财力有限,为了扩大新农保的覆盖面,可以以定额补贴为主,浮动补贴为辅;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家财力不断增强,为提高保障水平,可以以浮动补贴为主,定额补贴为辅。

通常高职高专学校的检测设备不多,特别是精密测量设备,一般一种类型的测量设备不超过2台。在进行机械产品测量实训时,任课教师根据某一测量项目(如光学计测量轴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训实验,这样就会导致只有几个学生在进行测量操作,其他大部分同学在旁边无事可做,其结果一是一部分同学没有真正完成测量操作,抄袭测量数据;二是学生实际操作时间有限,很难熟练掌握检测仪器的操作,使得测量数据不准确。

增加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偏低、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突出。因而要求在“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县级政府负起主要责任,省、市级财政给以充分支持,以保证农村教育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尽快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教学设施、宿舍、食堂等方面的建设,提高教师待遇。要规范财政支付的方式,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力度,增强转移支付的透明度,杜绝挤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现象,并通过法律和政策规定使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化、长期化。

以水质检测中17项设备为标准;其中主要包含了:万分之一天平、浊度仪、PH酸度计、离子计、电导仪、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火焰原子吸收仪、原子吸收仪(火焰石墨炉一体)、原子荧光仪、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低本底α、β放射性测定仪、荧光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器以及培养箱。在所调查的7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其中有6家机构仪器均未达到要求。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水平。面对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需求和医药费用逐步增长的实际,新农合财政补助水平与农民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新农合“基本覆盖”的目标还没有实现,要达到“城乡统一”的水平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因而有必要通过优化转移支付制度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力差距,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县、乡新农合的投入,从而保证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的地区均等化。另外,还需要建立新农合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提高保障水平,并加强新农合基金筹资、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监管,弥补监管漏洞。

通过上述政府转移支出可以为农村居民构建强有力的社会安全网,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福利水平,降低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最终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

[1]Arellano and Bond.Some Tests of Specification for Panel Data:Monte Carlo Evidence and An Application to Employment Eqution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1,(58).

[2]Tsung-wuHo.The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 Consumption:a Panel Integration Analysi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1,(10).

[3]Kormend,i Roger C.Government Debts,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 Sector Behavior.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3, Vo.l73,Dec.

[4]Aschauer,D.A.Fiscal Policy and Aggregate Demand.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

[5]胡书东.中国财政支出和民间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2,(6).

[6]李广众.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J].世界经济,2005,(5).

[7]苑德宇,张静静,韩俊霞.居民消费、财政支出与区域效应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J].统计研究,2010,(2).

[8]李晓嘉.民生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及解释——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5).

[9]孙连铮,韩淑梅.论农村消费成本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J].经济纵横,2011,(7).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40年消费流变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新消费ABC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