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歧义容忍度影响学习成效的定量分析

2013-10-30 03:14樊继群张亲青
黄山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容忍度歧义学习策略

樊继群,张亲青

(淮南师范学院 外语系,安徽 淮南232001)

一、研究背景

歧义容忍度(tolerance of ambiguity)是二语习得中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个性差异因素。作为学习风格的一种, 歧义容忍度主要指学习者对具有歧义、复杂或不一致的学习材料或环境刺激信息进行直觉加工的方式。对歧义容忍度的研究始于心理学界对歧义不容忍的研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经常会遇到陌生的、模糊的、复杂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会造成他们不同的态度反应,影响其学习成效。为了找到歧义容忍度与外语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有些研究者在该领域做了一些探讨。例如,Chapelle 和Roberts 分别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对美国一所大学里学习英语的外国留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英语能力测试,结果显示,歧义容忍度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歧义容忍度高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具有优势。[1]El-Koumy 的研究结果表明,歧义容忍度与阅读理解分数之间(受试是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有显著相关,歧义容忍度高的学生阅读理解的分数较高。[2]Ely 对韩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歧义容忍度也进行了研究, 指出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不确定性的认识至关重要。[3-4]同时文献研究表明,近十年国内学者对歧义容忍度也展开了如火如荼的研究,如:殷燕、张庆宗、张素敏、周英。[5-7]再如戴曼纯在评介J.Arnold 所编 《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时也涉及了“歧义容忍度”问题。[8]张庆宗在英语专业本科生中调查了歧义容忍度对外语学习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殷燕从理论上分析了歧义容忍度对课堂英语教学的启迪;[6]张素敏以量表的形式研究了外语学习歧义容忍度的性别和城乡差异,结果发现外语学习歧义容忍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却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7]

总结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大部分研究均从二语学习(ESL)角度出发,但从外语学习(EFL)的角度做的实证研究较少。在国内学者所做的歧义容忍度各方面研究中,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涉及很少。鉴于此,本研究将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歧义容忍度情况如何;2.高、中、低歧义容忍度在学习成效上是否呈正相关关系。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参加此次调查研究的样本来自安徽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选定的三所应用型本科院校2009 级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被试均是课题组主要成员所在学校和班级学生。为了检测不同水平学习者语言歧义容忍水平,三所高校选取样本均遵循高中低语言学习者各占1/3 的比例。学生语言水平测评依据高考成绩和大学第一学年期末考试英语成绩的总分。具体挑选如下:首先把任课教师所在班级学生两次成绩总分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最高分向下取50名学生为高水平学习者,170 分(两项考试的满分为250 分)向上、下各取25 名学生为中等水平学习者。然后以100 分为最低线向上依顺序取50 名学生为低水平学习者。100 分以下的学生没有包括在研究范围之内。最后每位任课教师向这些学生发放问卷150 份,三所院校共450 份,收回有效问卷416 份。其中女生228 人,占总被试者的54%;男生188 人,占总被试者的45%。这些学生此前没有参加过类似的调查。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集了被试2011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作为学习成效的数据代表。同时采用了Norton 设计的歧义容忍度问卷 (Measurement of Ambiguity Tolerance,简称MAT-50)。笔者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 收集整理和分析问卷的数据,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歧义容忍度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

Norton 认为在MAT-50 表格中,得分高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的被试可定义为高歧义容忍度(HAT);低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的被试可定义为低歧义容忍(LAT);高于或低于平均值半个标准差内的被试可定义为中歧义容忍度者(MAT)。[9]此研究416名被试按照歧义容忍度总分≧M+SD、M-SD<总分<M+SD、总分≦M-SD,划分为高、中、低歧义容忍度组(数量分别是129、167 和120),其中中度歧义容忍度者占全体人数的40%。另外,高度歧义容忍度的被试为31%,低度歧义容忍度为29%。由此可推算,被试属于中度歧义容忍度的样本数最多。

表1 416 名被试歧义容忍度的描述性数据

为了检测歧义容忍度差异是否对成绩有预测作用,本研究以高、中、低不同歧义容忍度为因素变量,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如下:

表2 歧义容忍度对学习成效影响的描述性数据

根据表2 所示,中度歧义容忍度学生(MAT)所得的平均值为4698.63,低度歧义容忍度学生(LAT)所得的平均值为4331.02,高度歧义容忍度学生(HAT)所得的平均值为4878.81。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歧义容忍度会导致学生不同学习成效。表3是歧义容忍度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所示,高、中、低歧义容忍度学生在大学英语四级的学习成效上有显著差异 (F (2,413)=12.522,p<.05)。高歧义容忍度学生大学英语四级成绩高;低歧义容忍度的学生,相对而言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就会差一些。由表2 和表3 的结论可知容忍度高的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语言。

表3 三组学生不同学习表现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表4 歧义容忍度的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

表4 数据显示歧义容忍度高水平者比中度水平者的英语四级得分要高(p<.05);歧义容忍度中水平者比低度水平者英语四级得分要高(p<.05);歧义容忍度高水平者比低度水平者英语四级得分要高(p<.05);此结果表明高、中、低歧义容忍度群体在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中有显著差异(p<.05)。

四、讨论分析

三所应用型大学的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歧义容忍度调查结果显示:40%的被试歧义容忍呈中度水平,31%的被试歧义容忍度偏高,29%的被试歧义容忍度偏低。高、中、低歧义容忍度学生在大学英语四级的学习成效上有显著差异(F(2,413)=12.522,p<.05)。歧义容忍度高的学生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相对高一些;歧义容忍度低的学生四级成绩相对会差一些。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根据学生歧义容忍度影响学习成效这一现象,应该因材施教,将教学做得更主动、更有针对性,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第一,有效提高学生的歧义容忍度。

二语习得歧义容忍度为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这一充满歧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变力、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如果语言学习者能够容忍语言上的模糊含混的歧义现象,愿意尝试新的、不断变化的语言现象,积极参与各种语言输出活动,那么就会鲜有不安焦虑的情绪产生,语言运用能力就会取得进步。低歧义容忍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完美,凡事都要存在一个清楚明确的解释或解决办法,忍受不了任何语言上的模糊含混的歧义现象。可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上的歧义是不可避免的。通常情况下,能容忍歧义的认知方式是语言学习者一个值得肯定和褒奖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果。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歧义的客观存在及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对低歧义容忍度的学生有意识地采用不同的情感干预和补偿策略来加以调控。

第二,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来积极面对外语学习中的歧义现象。

在语言习得理论中,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10]20在学习活动中,适当的学习策略是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保证。[11]一般而言,高歧义容忍度学生更多地使用元认知学习策略和补偿策略,学习效果明显。中歧义容忍度学生使用认知策略频率很高,并取得了相应学习成效。低歧义容忍者使用策略时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歧义容忍度和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两个直接变量, 同时学习策略又作为歧义容忍度影响学业成绩的一个中介变量存在,歧义容忍度影响着学生的策略选择,最终影响着学习成效。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歧义容忍度水平,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策略教学手段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策略培训,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来积极面对外语学习中的歧义现象。

第三,夯实基本功,减少歧义情景。

英语歧义主要来源于三方面: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在听说中,结合交际语境、逻辑分析、会话原则,可以减少语音歧义。词汇歧义一般是由词的多义性或同形异义等引起的歧义,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词汇基础和猜词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平时更多地强调听说,在英语词汇等基本功方面较弱。在句法层面上,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我们说出或写出的每一个句子都有一个深层结构。每一个深层结构的句子有时可能有不同的表层结构,形成同义句,使语言表达丰富。学生多了解一些由语法结构的不同分析所致的歧义现象,也能减少歧义情景。

五、结 语

通过研究,发现安徽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歧义容忍水平为中度,且学生歧义容忍度水平与其学习成效间存在正向影响。根据这一研究成果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应在教学中鼓励容忍度底的学生提高猜测能力,勇于尝试;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以弥补学习者所欠缺的部分;同时加强学生基本功正确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增强他们自我纠正,自我评价的机会。在本课题研究中,也发现了歧义容忍度与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微妙关系,并希望通过后续研究进一步深化在此方面的讨论。

[1]CHAPELLE C,C ROBERTS.Ambiguity tolerance and field independence as predictors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1986,36(2).

[2]El-Koumy, A.S.A.Differences in FL reading comprehension among high-, middle-, and low-ambiguity tolerance students[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Egypt, 2000.

[3]Ely.Tolerance of ambiguity and us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9,22(1).

[4]Ely,C.M.Tolerance of ambiguity and the teaching of ESL[C]// J.M.Reid.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5]张庆宗.歧义容忍度对外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

[6]殷燕.“歧义容忍度”影响英语学习对课堂英语教学的启迪[J].外语界,2005(2).

[7]张素敏,王桂平.焦虑在歧义容忍度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4).

[8]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读J.Arnold 编《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1999)》[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6).

[9]Norton, R.W.Measurement of ambiguity tolerance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1975,39(2).

[10]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1]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在中国[J].外语界,2003(6).

猜你喜欢
容忍度歧义学习策略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eUCP条款歧义剖析
英语专业不同感知风格者模糊容忍度与写作水平的关系
English Jokes: Homonyms
模糊容忍度与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水平相关性研究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口语产出质量与模糊容忍度的相关研究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