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问题,谁的问题?

2013-11-04 06:39王旭红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英语老师班主任同学

旭红专栏

王旭红 哈尔滨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工程组委会专家顾问团教育心理学专家、哈尔滨市快乐影响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咨询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学硕士,英国注册临床催眠治疗师,英国临床催眠治疗协会终身会员。

中学高级教师,拥有14年的国内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经验,7年的英国临床催眠治疗经验,主攻方向为青少年的情绪问题与行为障碍研究。

【案例】

男生特有女生缘,这个问题要如何处理

在成人世界里,常常会说某某男人有女人缘。可在一个班级里,若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也很叫人挠头。在我们班,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现象,更是一个问题。这源自那天晚课的一个事件。我班有这样一个男生A,很有个性,也很聪明,长相中上。那天,在英语课上他调皮捣蛋,被英语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一顿。当时,他的态度还不错,大家以为这个事也就过去了。可一下课,外班的一个女生就声嘶力竭地朝英语老师扑来,“你凭什么骂A?”年轻的英语老师气得不得了。那个外班的女生气焰很嚣张。后来,经过老师的劝说和那个男生A的强烈要求,外班女生给我们班的英语老师道了歉。平时,我也看出来,A身边总有一些女生环绕,感觉不像是在恋爱,也没有太过问,却没想到会出了这样的事。于是,我找了A谈话。A说:“那个外班女生不是他的女朋友,他们之间不过是比较熟而已。”再后来,我了解到,A这样的朋友很多,学年里各班都有,本班的也有。有的女生给他买吃的,还有的给他钱花。为此,我找A谈了好多次话,A也承诺不再和外班女生联系。在班上,我也密切关注A和本班女生的关系,他们之间似乎收敛了一些。不过,我总觉得他们之间还没有彻底断绝往来。对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加以解决呢?

桦南县实验中学 康磊

班主任老师迫切追问“男生特有女生缘,这个问题要如何处理?”,似乎女生缘是最棘手的难题,是引发一系列干扰教学管理秩序事件的根源。可是,在案例陈述中,班主任坦承一直以来仅把男生A很有女生缘当成现象,只有当男生A晚课上被英语老师批评,随之发生外班女生替他“抱打不平”后,“女生缘”才在老师的意识层面升级为问题。

那么,到底“女生缘”是问题呢,还是男生违纪是问题,抑或“抱打不平”是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考虑,有没有其他可能性:看不清楚究竟什么是问题才是问题?

我们还是先从“女生缘”开始吧。

《辞海》解释“缘分”是因缘、机缘,指出“缘”为梵语,经典解释为“原因”,它常常和“因”一起合称为“因缘”。什么是缘分?有人问隐士。隐士想了一会说:缘是命,命是缘。此人听的糊涂,去问高僧。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这人不解自己的前生如何,就问佛祖。佛不语,用手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于是顿悟:缘不可求的,缘如风,风不定。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考察,所谓有女人缘的男人,他们在社会活动中能敏锐地洞悉他人的身体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规律,而且对人的语气、语调、音量变化以及潜台词有很好的识别力,并对自己的社会交往发展走向有较准确的预见。这些男士对自己有比较恰当的评估,与大多数人相比,他们更自信,性格温和的同时又有鲜明稳定的个性和处事原则。特别需要明确的是,他们擅长与所有的人融洽相处,并非仅限女性。人的天性中具有渴望被关注的需求,无论哪种性别、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都乐于跟关注自己且容易沟通者交流,乃至保持良好社会关系。当人们说某位男士有女人缘,通常是一种褒义,这说明他在各种场合举止言谈得体,其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让与之交往的人们获得正向积极的情绪体验,如轻松、有趣等。

诚如班主任所述,男生A很有个性,也很聪明,连老师也承认A同学身边虽然很多女生围绕,但不是谈恋爱。既然从班里到班外没有女生因为A同学吃醋打架,也没有男生因为与女生的关系找A同学“决斗”,那么,只能说A同学符合如上所述有好“女人缘”的男生特点:社会交往能力出众。A的社会功能好还表现在英语课的晚课上,他调皮捣蛋被英语老师严厉批评之后,立即表现出息事宁人的良好态度,使气性很大的英语老师也认为“这个事儿就过去了”;另外,在外班女生为其“抱打不平”冒犯英语老师之后坚持原则,强烈要求那位女生跟英语老师道歉,如果用一句俗语来概括A同学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那么“既能请神也能安神”则最为贴切。

班主任老师把“女生缘”升级到“问题”,其转折点并非A同学课堂上的捣蛋行为,而是突发外班女生为A同学“抱打不平”事件。由于这位外班女生是一下课立即冲过来的,从时间方面分析,A同学没有机会去跟外班女生叙述课堂上捣蛋挨批评的经过,也没有请援兵来替自己重挑事端。我们可以推测是因为英语老师严厉批评A同学的音量很高,并且内容比较针对这位个性鲜明的男生某些特点,女孩子在邻班教室听到之后情绪失控,下课后自发地奔过来表示对英语老师的不满。这位女生的表现让人不由地联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本杜拉的儿童模仿成年人攻击行为的实验,女孩过激的情绪与高分贝的音量似乎更像一面镜子,照出值得年轻英语老师深思的内容。既然A同学没有指使任何人表示对英语老师的不敬,班主任把外班女生的不理智行为归结为A同学的过错则未免牵强。

不容否认,这个外班女生的过激情绪与行为,让原本平息的属于班级内课堂教学管理失控环节顿时变得复杂起来,引来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多重关注,从年轻的英语老师、A同学的班主任以及外班女生的班主任直到学校领导。这让班主任本已平静下来的心忽地提到嗓子眼,感觉“摊上事儿了,摊上大事儿了”。遗憾的是,当教育管理上出了问题,教师不肯反躬自省分析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却急忙把包袱甩到A同学身上,指责都是因为他跟外班女同学关系好,才让本已平息的事情再起波澜。班主任如此理解整个事情的发生与发展,对学生不公平,对教师个人的教育经验积累也无裨益。

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安稳,有的老师把它看成学生在给自己传递特殊信号,读懂这个信号,及时调整,教学会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有的老师则理解为学生在跟自己过不去,顿时怒发冲冠,瞬间把课堂变成整顿教学秩序的现场会。比如,为什么A同学在晚课上调皮捣蛋?是他跟不上老师讲课的内容,还是老师讲的他早已经掌握了?教师往往不假思索地把所有的课堂违纪现象设定为学生的过错。其实,天资优异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老师讲课的内容很快被理解并掌握,于是注意力无法继续关注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苦于无聊难耐才捣蛋或者做些小动作。他们的行为其实是在引起老师关注,要求更多新的知识内容满足其求知欲。如果教师及时提供超过普通进度的内容给这样的学生,资优生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在学业上持续进步,老师和其他同学也免受打扰,师生各得其所。

从班主任老师陈述来推测,A聪明、反应快,人际交往能力出众,比较符合天资优异学生的基本特征。所以,英语老师可以在他捣蛋的时候设计一个提问,既包括晚课的重点或难点,也满足A渴望关注的心愿。如果答对了,就说明A的确需要更多其他新的内容以满足其求知欲,老师不妨找一篇有趣且难度适当的阅读材料,让他有新的关注焦点,用安静的阅读代替捣蛋行为;答错了呢,老师则可以温和地建议A跟大家一起动脑筋,参与课题教学活动。另外,我曾在本刊2013年第1~2期《转学中的迷失》提到过,詹姆斯·莱文与詹姆斯·F·诺兰的《课堂管理原则》一书中为教师们提供了7种方法可以快速阻止课堂违规者,也分别举出相对应的例子,年轻的英语老师不妨尝试一下,免得课堂教学时间常常被自己批评学生的愤怒所充斥,既坏了自己的心情,也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耽误教学进度。

倘若英语老师能按如上内容管理课堂,化A同学的课堂捣蛋行为与无形之中,那么,她一方面可以让全班同学不辜负晚上坐在教室里的时光,另一方面也增加了A同学对英语的兴趣和对老师“降伏”自己的钦佩之情;既省去了跟A的义正词严,也免掉了被外班女生“气得不行”的负面情绪与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获得一份年轻教育工作者成就上的自我满足感。

至于外班女生的情绪和行为,是这位女生个人在管理情绪和掌控行为的能力有障碍,如此的爆发性事件即使不在这次出现也会在别的场合出现,换句话说,是她自己惯常情绪与行为模式的显露。由她的缺陷导致的师生冲突并不是A同学的过错,更不能归为A同学的问题。如果说A同学有值得纠正的行为,那就是经常接受女生的钱和吃的,但班主任恰恰将此现象在陈述中一带而过,却并未当成一种隐忧。

综上所述,A同学的女生缘是优点而不是问题;如果老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并能有效掌控课堂,A同学的捣蛋也不必看成是问题;如果年轻的英语老师没有在课堂上大发雷霆,也不必触发外班女生的极端不尊重教师的经过。“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身为教师倘若也被“果”所困扰,如何启发教育学生学会思考、了解事物发展规律,并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呢?结论是,教师缺乏丰富的教育理论和灵活有效的教育思想才是真正的问题,是教育工作者的问题,也是教师培养和教育管理制度的问题。

猜你喜欢
英语老师班主任同学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英语老师必须跨越的一座大山
夸夸我的班主任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第一次见英语老师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我的英语老师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