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住“化”字开新局——山西城镇化建设纪实

2013-11-05 01:32刘亮明
支部建设 2013年25期
关键词:新区城镇化建设

■刘亮明 冀 业

山西,站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节点上。

国际经验证明,人均G D P超过3000美元、城镇化率在30%至70%之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也是社会经济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键期。

“山西正当其时。能否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积极稳妥地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能否真正实现。”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的认识清晰而深刻。

如何又好又快地实现城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跨越发展?山西超前谋划、因地制宜,扭住“化”字做文章,不断开创城镇化新局面。

科学规划,大手笔迎来快发展

城市规划事关未来发展。“十二五”以来,山西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紧扣提速、提质主题,按照“一核一圈三群”布局,对全省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规划,形成了以城镇体系、城镇群、城镇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组成的城乡规划科学体系。

摊开山西地图,依着太行、吕梁和汾河的走向由北向南,“一核一圈三群”的“人”字形城镇化大格局赫然在目:“一核”即太原都市区,是全省经济转型增长极;“一圈”即以太原为核心组成,辐射周边吕梁、阳泉、忻州的都市圈;“三群”即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

近几年来,全省各地按照规划,城镇化建设“天天有新进展,月月有新变化,年年有新面貌”。

太原市“以现代化为基干、特色化为神韵、人性化为根本”,突出汾河概念,大做山水文章,快速推进汾东新区、晋阳新区、西山生态景观区、东山人文科技生态区等建设步伐,以汾河为轴线的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型格局渐具雏形,承载能力迅速提高,“核”的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

太原、晋中同城化持续提速。总投资近100亿元、总建筑面积360万平方米的大学城拔地而起,10所高校陆续入住;晋中科技创新园昼夜推进,中航集团、吉利汽车等一批重大装备制造项目相继落户;太榆科技城建设紧锣密鼓,通信、城市道路、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两市之间的乡野之地逐步成为企业港、智慧谷、商业区、生活城。

长治市位列晋东南城镇群要冲,近年来,全市围绕打造“一核双圈”城镇群的思路,巧借“内圈”6县中心城镇,通过建设市区至周边6个县城近百公里的快速连接线,实现了中心城区到周边6个县城的20分钟通达圈,形成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通道。同时“外圈”5县跟进互补,实现了“双圈”优势叠加、良性互动。仅去年就新增城镇人口近21万人,实现主城区、大县城、中心镇一体化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2万元和7000元。

“塞外煤都,改天换地。”这是人们对大同市城镇化建设异口同声的赞誉。几年来,大同市统筹推进古城保护和新区建设,老城区古韵犹存,御东新区气势宏大,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美术馆、体育中心等公共文体建筑拔地而起。

忻州市新增加的22平方公里的城区框架内,大道纵横,新居民区崛起;曾常年枯水的南云中河,芳草萋萋,绿树成荫,120多万平方米的亲水公园已见雏形。

阳泉市“千亿(产值)阳泉、百万(人口)新城”工程火热推进,市区、两山、三路、九圈绿化工程,产业园区建设、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等重大工程齐头并进。

省住建厅长李栋梁介绍,2012年,山西城镇化率已达到51.26%,城镇居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山西已开始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

产业支撑,大动作带来快融合

出太原向南,进入临汾大地,沿汾河由北而南一路走来,一座座新的街镇新区,一片片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转型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生态文化旅游区有序交融,一片蓬勃生机。

近两年,临汾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大气魄,打破行政区划,统筹整合资源,全力打造总面积2200多平方公里的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转型发展局面大开,“沿汾崛起,两翼齐飞”,以产业为支撑的晋南城镇群迅速隆起。

产业项目的合理布局,使当地大批农村劳动力变身产业工人、城镇居民。在曲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3000栋蔬菜大棚、6500平方米智能化育苗温室,在尧禾百益公司3000亩现代温室育苗基地,随处可见农业工人忙碌的身影。“仅大棚蔬菜每年就可为农民创收3亿多元;苗木花卉已畅销北方6省市区,年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

临汾市委书记罗清宇介绍:围绕汾河两岸,临汾正在打造18个大型工业园区、10个大型现代化农业园区、6个物流园区、17个文化旅游景区,重点建设2个中心城市、4个大县城、19个重点镇。“人口进新区,产业进园区,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互动互促,比翼齐飞”。“十二五”末,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将分别占到全市的65%和60%;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0%提高到63%;绿化覆盖率将超过45%。

煤炭大市吕梁巧借循环经济、农业产业化等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孝义市曾有不少地方是村中有厂、厂中有村,居住环境恶劣,企业发展受限。在工业新型化、特色城镇化双轮驱动下,几年间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在依山而建的梧桐新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展示出全市城镇化的新面貌。

忻州经济开发区,过去处于城中村的包围中,随着城区路网建设的完善和和周边基础设施的提升,忻州美新通用机械有限公司、香江国际大酒店等众多项目纷纷加快建设,形成了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工业、医药制造业等数十家企业聚集的投资创业宝地,同时也成为宜居家园。

运城市清尚创意城异军突起,集设计策划、电子商务、休闲娱乐、生活购物、演艺会展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园区,不仅汇聚了大批创新人才,成为文化产业孵化基地,也成为充满活力的城镇新区。

省发改委主任王赋介绍,近年来,按照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的模式,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农村新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化经营集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全省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的蓬勃发展,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和支撑。

以人为本,大情怀开创新生活

“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享几年城里人的福。”坐在280平方米的小楼的客厅里,62岁的长治市振兴试验区居民关炳成得意地说,原来住在山沟里,脏乱不说,进出还不方便。现在小区平整干净,买东西、瞧病、上学出门就到,家里还没闲人,一年总收入近10万块。

“城镇化让老百姓留得住、有活干、能致富、生活方便、质量提高才是硬道理。”长治市长席小军说,振兴试验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以企带村、兴企建村、并村建区”,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近城镇化,成为一大特色和亮点。

2009年以来,长治市振兴集团作为城镇化投资开发的主体,先后投资3.6亿元,新建了住宅小区、中心学校、幼儿园、卫生院、便民超市、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出功能齐全、生态优美的城市化公共空间。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既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土地支撑,又使就地打工者变为农业工人。去年,试验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近7 亿元,职工和农民人均收入已分别达到近3.7 万元和1.6 万元。

朔州市各县市喊出了“向城镇化要幸福”的口号。怀仁县在推进新区建设,实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程后,群众的创业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俺们这儿如今是县成园林、村成社区、林成风景、水成公园、路成网络、校成殿堂。”38 岁的新区居民孟志杰自豪地说,去年他刚买了一套130 平方米的大房子。在怀仁县“打拼几年买套楼房的人多着哩!”朔城区东鸿小区63 岁的张伟原住在“城中村”的老旧平房里,去年迁入近100 平方米的新楼房。“咱这小区干净整洁,一出大门还建起一座金沙植物园,景儿好,空气也好。”他说。

走进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让人眼前一亮:这个曾经因采煤塌陷的山村,近年来通过移民搬迁,成为街道畅通、商业繁荣、居民小区整洁优雅的现代化的宜居城镇。“上了楼不等于进了城,流转了土地但有了工作,一年能挣4 万多块,这才是城里人的感觉!”在煤化工园区上班的王瑞金道出了新居民们共同的心声。

晋城市委书记张九萍介绍,晋城不断健全完善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打造村镇建设到位、产业发展成熟、创业和生活环境优良的宜居小镇,特别是沁河流域小城镇带,贯穿三县六镇,一批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园林新镇迅速兴起,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只有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根本改变,城镇化才能真正实现。”山西省长李小鹏说,近两年全省累计完成投资784 亿元,用于城镇公用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快速提升,同时,先后投入600 多亿元完成了两轮农村民生“五个全覆盖”,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业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了“农民既能进得城,又能留得住,更能发展好”。

猜你喜欢
新区城镇化建设
宜宾市三江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新安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查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