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聚民心 众志促跨越——隰县创新党建促发展纪实

2013-11-05 01:32张伟杰郭玉奇郭宁虎
支部建设 2013年25期
关键词:党员

■ 张伟杰 郭玉奇 郭宁虎

隰县是晋西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重镇。这里民风淳朴,人们都有一股不服输、不怕难、不嫌累、不叫苦的勇气,凡事总要干出个样子,达不到目标就永不停歇。近年来人们关注隰县,是因为这里出了许多令全国人民为之感动的人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孟佩杰,用爱的力量证明,坚强可以承受不幸命运的打击和过早而来的重任;“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之一来虎平,用热心书写平凡中的感动;“中国好人榜”上人物冯廷记、宿全保以及“兵妈妈”张卫华、“暴走妈妈”郭珍珍等,都用坚强不屈和热心助人催人泪下。这让人们不能不开始研究,隰县这块土壤,是不是有点特殊性?近年来,隰县又在全省爆开了“化茧成蝶”、“凤凰涅气吞山河、转型跨越的凯歌,我们来到隰县,耳濡目睹,记下一些高高举起党的旗帜、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

在我们国家,党的号召力毋庸置疑。但怎样才能使党的组织发挥最大作用?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却是一个久久思量的问题。只有把全体党员都带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才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隰县受自然条件限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10万人的一个小县,前几年,财政收入一直徘徊在5000万左右,人称吃饭财政。

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转变了观念,经济建设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眼瞅着国家在变,全省在变,变是考核工作的标准。不变,就脸上没有光彩;不变,就没有经验可谈;不变,就没有话语权;不变,就被视作工作无能,“腰不粗,气不壮”。

党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产生原动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人都想把自己的组织建设成第一流组织,可怎样进行建设,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隰县县委认为,只有打破常规,把那些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的人源源不断地用进领导班子,让他们掌实权、抓经济,才能促进面貌大变、快变。

由此,选能人进班子,成了隰县党组织建设的头等大事。

选能人,不能瞎选,如果把那些思想意识不好、党性不纯的人选进班子,不仅不能带领群众快速致富,还可能手握重权,贻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严格把关,隰县县委数次发出文件,严格选人标准。隰县发展经济,有一个“366”规划,今年初,在全县组织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王天郎说:“领导班子,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负有全面责任,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我们选用干部的标准是什么?就是把那些政治素质强、民主作风好、领导经验丰富,有勇气开拓进取,善于驾驭全局,公道清廉正派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混日子的干部不用,缺德的干部不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涛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选干部,进班子,是我们打赢经济翻身仗的第一板斧,我们一定要配好班子,让隰县有一个强的发展动力。”

桑梓村地处209国道边,这里曾经是“游出摆进没事干,家无余粮人缺钱”的穷困村。四年前,退伍军人田其福被选为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搞大棚种植,在南瓜苗上嫁接甜瓜,然后再在甜瓜秧上嫁接西瓜,被村民视作种植奇迹,四年迈出了四大步,今年大棚发展到850多座,被隰县树为“白色走廊”红旗。过去一年种一茬瓜,现在一年种两茬瓜;过去是单打独斗,现在是抱团发展。这里种出的西瓜,皮薄、瓤沙、汁多、肉厚、味甜。他们培育的品种“玉露香”甜瓜,更是独具特色。人均收入由千元飙升到万元。

梨果是隰县的传统产业,在隰县梨博园你可以看到300年前的梨树。可是,他们从来也没有想过依托梨树发展梨文化。1998年,县老促会聘请李元生协助筹建“百种精品梨示范园”,这位老共产党员把家安在了习礼。2011年4月,第一届梨花节开幕,人山人海。这个节日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一届比一届办得有特色。梨花节不但发展了梨文化,还吸引客商纷纷签约。现在,隰县的梨根本不愁卖,还成为隰县的农产品主打产业。李元生在梨博园搞实验,研究出了梨玉露香品种,也成为中国梨知名注册商标。

去年,全县梨果面积32万亩,总产量4亿斤,总产值4亿元,仅梨果一项,农民就人均增收4000元。

基层党组织缺乏内动力,隰县县委就给它们输进新鲜血液,增强它们的造血功能。县委要求,按照党群部门到难村、经济部门到穷村、政法部门到乱村、农科部门到专业村、社会部门到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从县直各单位选派9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党组织任“第一副书记”。他们开展了“百部门联百村”活动,要求派党性强、有能力改变面貌、能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的干部驻村蹲点,蹲点驻村效果与工作考核、干部晋升相联系。

原隰县职业中学退休教师张天生,1997年来到陡坡乡,每年在乡实际住100多天。他给农民讲课,到地头给农民传授梨果栽植技术,直到农民能操作为止。他组织唐户塬30多名果农外出参观,回来后进行专题培训,培养了20多名技术骨干,建立了200多亩连片示范园,果品质量大大提高,每市斤苹果2011年就卖到了2.6元,最高达3.2元;梨一斤3元。人们称他是“活财神”。

去年,全县共有9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公平竞争,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13名优秀大学生村官被遴选为乡科级副职,21名致富带头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

隰县把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当作重点工程来抓,先后邀请国家、省、市知名专家到隰县讲课,培训干部达3000余人次。

他们实施县处级领导干部包联工程,目前全县县处级领导已包联重点项目工程198人次,有88个关系隰县跨越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化“访、知、解”活动,平均走访群众10户以上。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共与基层群众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980个。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涛到隰县考察,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成绩。隰县因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突出,被中组部、国家人社部评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先进单位。

让民心在党旗的感召下凝聚,让党旗在破解难题的风口上飘 扬

隰县在实施县城扩张战略之前,唯一的交通要道只有穿城而过的209国道。这条国道长期以路代街,交通堵塞、事故频发、尘土飞扬。与209国道相伴的是一条绕城环流的臭水河,因为年久失修,河水变成了污水、黑水,河床堆满了垃圾,蚊蝇孳生,恶臭无比。

隰县是有名的穷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对滨河路进行改造,将滨河路建成10公里经济文化生态长廊,总投资2亿元,全部为自筹资金,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

县委、县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跨越的第一抓手,不仅要建滨河路,还提出60多个重点项目,其中有隰县广场建设项目,堆金山、龙凤潭、蒸汽机火车头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奥体中心和儿童公园建设项目、晋西革命纪念馆续建项目和小西天景区扩建项目等。这些建设项目少则投资几百万元,多则投资几个亿,都需要有自筹配套资金。许多人听了更是摇头,说县委书记王天郎想得不实际,说得太轻松。

王天郎也和许多有识之士反复议论:“是不是咱们想大了,想偏了,犯了好大喜功的错误?”

经过反复议论和论证,最终统一了认识,他们认为:共产党员就是要有敢想敢干的思想,让民心在党旗的感召下凝聚,让党旗在破解难题的风口上飘扬。

2010年3月,冰雪还没有完全融化,滨河路建设工程正式启动。王天郎在动员大会上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发扬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精神,把决战滨河路当作检验共产党员党性的试金石,众志成城,决战绝胜,创造出一种“隰县精神”,用大干快上唱响跨越转型的第一支壮歌。

经过八个多月的艰苦奋斗,也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水,一条在隰县从未出现过的最亮丽、最震撼人心的集交通、文化、游览功能为一体的风景线出现在隰县人民眼前。有人评价,这条县城交通主干道50年不落后,是隰县建县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民生工程。滨河路的建成,使县城面积由原来的6平方公里扩展到了12平方公里。与此同时,与滨河路相伴的总投资6500万元的城川河改造工程也胜利完工,实现了“还我清流、佑我百姓”的愿景。

堆金山森林公园,是塑造隰县新形象的又一个民生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分三期工程建成。第一期包括烈士陵园维修,3600平方米承志广场、176米人行步道、30个景观灯、3000米景观灯带、2000平方米草坪、近1万株各种乔灌木绿化等;第二期包括南园建设工程,主要建设八角亭、石柱浮雕和水帘。八角亭直径9米、占地35平方米,后面是文化廊,用汉白玉雕刻镶嵌,内容为隰县历史文化;6根石柱浮雕,每根高6米,展示隰县历史上发生过的6大历史事件;水帘位于浮雕和石柱中间,共三层,占地2012平方米,下为戏水池,占地1050平方米。堆金山森林公园依托东山,因形就势,与历史文化小西天和滨河路相互辉映。现在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初见雏形。

以项目建设为纽带,隰县开始描绘活力迸发、气吞山河的画卷。一个个夺人眼球的亮丽工程、民生工程、富民工程相继展示在人们的眼前,昭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民心凝聚力,人们纷纷歌唱,“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隰县”。

2012年9月,隰县举办“喜迎十八大·放歌金秋”大型文艺展演活动,万人空巷,盛况空前。许多在隰县工作生活过的老同志和隰县籍在外地工作的同志纷纷回到隰县,感受隰县精神和隰县建设速度。他们纷纷感怀:隰县旧貌换新颜,隰县各级党组织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去年省委书记袁纯清到隰县视察,看到隰县发生了人们想象不到的变化,高兴地说:“隰县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思路是对头的,效果是明显的”。原省委书记、建国初期曾在隰县担任过县委书记的李立功听说隰县发生巨大变化后,不顾年老体弱,坚持要回隰县看看,并欣然为隰县题词:“喜看隰县大变化”。隰县进入了跨越发展的跃升期、民生改善的高潮期、凤凰涅槃的腾飞期。

我是党员我光荣,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党员我自律

隰县,民风淳朴。继震撼全国的女大学生孟佩杰带着母亲上大学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之后,隰县掀起了向孟佩杰学习的热潮。全县很快涌现出许多倍受人们尊敬、能够感动隰县的标杆人物,推动了隰县正气上升。隰县主要领导想,能不能借这股东风,重塑共产党员形象,拉动隰县的三个文明建设?他们认为,有必要在共产党员中开展一场活动,建设精神家园,提高隰县的精神基础软实力。

2011年3月,这项备受隰县人民关注的精神重建活动正式启动。主题为:我是党员我光荣,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党员我自律。

活动的第一个要求是:“党员带头亮身份”。他们要求党员在工作期间必须佩戴党徽,共产党员家庭必须挂出“共产党员户”牌子。尤其是在社会服务窗口,必须标明共产党员身份。他们认为:这既是一种社会监督,也是一种身份自律。目的是通过对共产党员施加压力,使党员高标准要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促进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转化。

活动开展后,基层党组织以支部为责任区,向党员发出倡议,开展活动。县委领导带头亮明身份,佩戴党徽,取信于民。全县共有6000余名党员积极响应,投身到亮牌活动中来。2012年初,为了推动活动向更深和更高层次发展,隰县又开展了“身边党员在行动”系列活动,县乡村三级书记,通过电视公开向群众承诺。对于承诺结果,由群众进行民主评议,对于评选出的红旗支部和先进个人,给予重奖;对于承诺没有兑现、任务没有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不合格的党员,给予相应的处分。

留城村李福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他平时就对村里的事情很关心,爱做好事和善事。看到村里发展梨果产业群众缺乏技术,且比较散乱,缺乏组织动力,他就建议成立果农协会。他免费向村民传授玉露香梨嫁接管理技术,去年以来共免费培训村民50余次。附近村民听说李福生为村民免费上课,也纷纷赶来听课。村民受益匪浅,通过高接换优、科学管理等方法,去年人均增收5000元。

宿全保,一位非常普通的老党员。平时,从不爱在人前抛头露面。在滨河大道建设期间,人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位老人,担着很沉重的绿豆汤在工地跑来跑去。开始人们还以为是工地雇的工人,后来才发现老人总在自己家里熬绿豆汤。老伴在家里一锅一锅熬,老头往工地一桶一桶送。烈日炎炎,工地上很难走,宿全保又上了年纪,于是就显得很吃力。县领导很奇怪,于是就向工程指挥人员打听,怎么雇了这么个老汉?后来才知道,宿全保老两口是义务为工地服务。县领导劝老头要注意身体,以后不要再来了。但宿全保硬是不肯,整整一个夏天都没有断过,直到工程胜利竣工。每天喝着老两口辛辛苦苦熬的绿豆汤,工人们很感动,也不知道是谁把老人送绿豆汤的照片发到了网上,感动了社会,老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被誉为“米汤老人”。

目前,“我是党员我光荣,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党员我自律”活动已在隰县广泛深入开展。全县305个基层党组织,全部签订了《党组织公开承诺书》;5784名党员签订了《党员公开承诺书》,承诺事项17298件。

党员承诺,搭建起了党员服务群众的“大平台”,使“无职”变成了“有责”,“无位”变成了“有为”。党员说,“感觉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群众说,“又看到了党员的形象”。

为了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活力迸发,隰县县委改变工作观念,全面打造“党建示范走廊”。以通道布点,按区域辐射,在经济活跃、矛盾易发的209国道、328省道,沿线逐村建起49个党建示范点。

对于不自觉的党员,开展了“问责治庸”、“问勤治懒”、“问效治散”、“问廉治奢”,先后明察暗访121次,问责干部67人,党纪政纪处分22人,诫勉谈话45人。同时,严把党员入口关,防止不合格的党员进入党内。

隰县耀泽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是一个非公经济组织,公司一直没有建立党组织。公司董事长田耀泽,本身也不是党员。他主动找到县委组织部,要求在公司建立党组织,并为他派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说:“党不党,就是不一样。在这几年的隰县大建设中,我充分感觉到了党的力量。我要把‘党’请回家,让党的红花在企业开放。”组织部为他们联系非公经济党工委,组建了联合党支部,聘请曾经担任乡镇党委书记的任聪明担任党支部书记。公司党支开展了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的“双培养”活动,全公司11名项目经理已全部都是党员。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公司秉承“以人为本、诚实守信、质量至上、效益优先”的经营理念,贯彻“追求工程质量一次合格率100%”的质量方针,潜心钻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精心打造公司的企业文化,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隰县耀泽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被评为全省同行业机制最活、队伍最精、作品最好、效益最高的现代化施工企业之一。

猜你喜欢
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金花”送祝福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如何转移党员组织观关系
党员应如何行使党员权利?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