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社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调查

2013-11-13 10:04马玉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糖耐量患病率空腹

马玉美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血糖不正常人口接近1亿,且发病年龄更加趋于年轻化。1999年WHO诊断标准中,将空腹血糖受损 (IFG)与糖耐量受损 (IGT)合称为糖调节受损 (IGR),IGT和IFG亦被称之为糖尿病前期状态,均是由正常糖耐量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此阶段为可逆阶段。在社区居民中开展糖尿病及IGR的现况调查,不仅了解社区糖尿病 (DM)、IGR的患病变迁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从而进行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对于社区开展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1]。我社区于2010年6—8月对某居委会1379名社区居民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调查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上海某社区年龄在20岁以上的重点人群1379人作为调查对象。重点人群定义为:(1)年龄≥45岁,体质指数 (BMI)≥24kg/m2,以往有IGT或IFG者。(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35mg/dl即0.91mmol/L)和 (或)高三酰甘油血症 (≥250mg/dl,即2.75mmol/L)者。 (4)有高血压 (成人血压≥140/90mmHg)和 (或)心脑血管病变者。(5)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 (出生体质量≥4kg)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1.2 调查方法 包括实验室检测和问卷调查两部分内容。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腰臀围、文化程度、职业、烟酒史、饮食、运动、家族史等。调查人员由开鲁团队的全体医护人员组成,调查前经过培训均了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统一的检测和调查方法。所有受检对象均隔夜禁食8h以上,于次晨空腹到站点,做空腹和餐后2h指末血糖测定。空腹静脉血浆血糖≥6.10且<7.01mmol/L,或餐后2h静脉血浆血糖7.8~11.1 mmol/L者,再给予静脉空腹和OGTT后2h血糖检测。

1.2.2 对所有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登记建卡,内容包括建卡时的血糖值,一般情况 (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腰臀围、文化程度、职业、家族史、疾病史、烟酒史、饮食习惯及平时体力活动量情况等。

1.3 诊断标准 根据2003年11月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新的空腹血糖异常和糖耐量减低诊断标准[2]:采用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推荐标准进行评价。BMI<18.5kg/m2为消瘦;24kg/m2≤BMI<28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1379名居民,其中男461人,女918人;符合IGR诊断标准175人,患病率为12.7%;IGT 115人,患病率8.3%;IFG 38人,患病率为2.75%;IFG/IGT 22人,患病率为1.59%。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112人,患病率为8.12%,其中原有糖尿病78人,新发现糖尿病34人。

2.2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与年龄分布 在参加调查的1379人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2.7%。按照10岁一个年龄段划分,40~49岁患病人数达62人,患病率为4.50%,见表1。

2.3 IFG和IGT患病率年龄分布 IFG、IGT、IFG/IGT患病率分别为2.75% 、8.30% 、1.59%。IFG患病率、IGT患病率及IFG/IGT患病率均在40~49岁组最高,分别为2.89%、13.50%、3.53%,见表2。

2.4 不同年龄组患病率与BMI的关系 175名糖尿病前期患者平均BMI为25.8kg/m2,不同年龄组患病率与BMI呈正相关 (r=0.967),在40~49岁组平均BMI为27.9 kg/m2,接近超重的上限,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未来数年内可发展成临床糖尿病[4-5],在社区中行糖尿病前期筛选工作尤为重要。在参加的1379名居民中,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112人,患病率为8.12%,其中原有糖尿病78人,新发现糖尿病34人。IGT 115人,患病率8.3%;IFG 38人,患病率为2.75%;IFG合并IGT者为22人,患病率为1.59%,并随着年龄的增高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IFG和IFG/IGT者在40~49岁患病率最高;IGT在50~59岁组最高。故无论是哪一种状态,都要在中青年人群中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生,减轻对家庭、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与BMI的关系的调查显示呈正相关。说明超重或肥胖或腹部肥胖是糖尿病易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体质量是降低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防治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增加运动、控制饮食、降低体质量、定期随访观察等,避免糖尿病的发生。目前我中心还在进行糖尿病前期干预的研究。

表1 某社区1379名居民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与年龄分布Table 1 A community of 1379 residents pre diabetes prevalence and age distribution

表2 IFG、IGT及IFG/IGT糖耐量减低患病率的年龄分布〔n(%)〕Table 2 IFG,IGT and IFG/IGT IGT prevalence age distribution

表3 不同年龄组患病率与平均BMI的关系Table 3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the prevalence rate and the average BMI

1 陈名道.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J].中华内分泌杂志,2006,22(1):1-7.

2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37-39.

3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T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 [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349-350.

4 杨文英.为什么要下调空腹血糖受损的下限切点[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387-391.

5 顾梅榴,朱秀国,徐先锋,等.上海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干预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07.

猜你喜欢
糖耐量患病率空腹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空腹喝水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教育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临床意义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