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2013-11-15 05:50李亮亮潞安集团总医院山西长治046204
吉林医学 2013年25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疾病

李亮亮 (潞安集团总医院,山西 长治 046204)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者发现,诱发消化内科疾病主要根源在于生活习惯,一旦确诊后患者就需要培养良好健康行为并积极配合医生,但是从观察中发现极大多数患者缺乏相关健康知识[1]。因此,在治疗消化内科患者时采用健康教育,让患者以及家人掌握消化内科疾病基本知识及影响因素,能够有效治疗疾病延缓发生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消化内科患者中抽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为:①住院时间为3~15 d之间;②患者年龄范围为12~80岁间;③通过血常规、大便常规、胃镜以及结肠镜、腹部B超检查确诊为消化疾病;④患者意识较为清楚,能够正常交流。本组中有男250例,女150例,年龄12~79岁,平均56.2岁。将400例平分为两组,即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两组患者都采用了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常规治疗,而治疗组还应用了健康教育:①心理诊断:和患者亲切进行交谈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间接实施心理诊断,探询出患该疾病原因,比如平时生活、饮食及情绪等。②认知阶段: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意识到自身健康知识与自我干预不足,让患者明白因为资金不良、饮食、情绪及生活行为是造成疾病原因,对疾病合理认识。③修正阶段:治疗人员采用夸张与质疑提出问题,和患者共同探讨存在疑问的知识,进而修正患者不合理想法。④再教育阶段:让患者家属掌握健康知识,让患者真实感受社会和家庭支持,进而培养出理性方式思维。

1.2.2 评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质量评价,还采用焦虑自评表对同时间SAS评分做比较,总分高且表明焦虑程度高。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应用了SPSS11.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检出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生活质量:对治疗组实施了健康教育后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知晓疾病、掌握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以及规范用药上有极大好转(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2.2 两SAS评分:在干预之前,治疗组的SAS为(47.1±2.8)分,对照组(47.5±1.5)分;而干预之后,治疗组为(32.2±4.2)分,对照组为(46.6±5.2)分。比较可以发现,治疗组的SAS得分显然降低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深入发展,对医疗卫生职业要求逐渐升高,健康教育逐渐成为了护理质量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2]。但是因为历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其一是我国缺乏有效质量管理体系,其二在健康教育方面的要求与评价上依然还处于知识传递层面上,根本就没有合理的效果评价体系[3]。因此研究健康教育实施、评估、多途径、检查量化以及个体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实施上国民健康状况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卫生保健水平、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素质,良好健康状况不但是社会与经济发展之基础,更是社会与经济发展重要的目标,直接关系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专家从多项研究发现,消化内科患者几乎都存在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各种负性情绪。相关报道显示患该疾病者中有65%的同时伴有焦虑症状[4]。虽然国内对消化内科疾病研究者甚多,但是关于焦虑抑郁发病率方面还没有大规模调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调查。

从临床方面来看,消化内科疾病比较常见症状为呕吐、恶心、腹泻及腹痛,同时还有大量排泄物和呕吐物,因此需要对病情进行观察与记录[5]。要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不但要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强硬操作技能、良好职业道德以及仁爱之心,还必须要具有敏锐观察力[6]。只有在该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才能够在短时间探查出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并正确判断病患症状,为快捷给患者治疗提供有效诊疗信息[7-9]。

健康教育主要是患者个体为了维持或者促进健康、自我实现、达到自我满足而采取行为,教育知识包含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疾病知识的知晓程度、改变不良生活行为、规范用药等各个方面行为,健康教育极大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状况[10-13]。从健康教育模式中可知,患者情绪或者行为反应并不是某一诱发性的事件所造成的,大都是由对该事件解释与评价所造成的,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模式上首先就要求患者改变自身不良的生活行为,在该基础上继续健康教育来保证健康教育质量,提升护理工作的内涵。并且通过健康教育,有效提升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上的沟通技巧,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增强医护人员的职业自豪感。

本文通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展开健康教育,最后和对照组相比较可知,治疗组在知晓自身疾病知识、掌握健康知识程度、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以及规范用药上都具有明显优势(P<0.05)。并且通过治疗干预之后,治疗组在SAS得分上也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消化内科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明显提升了患者生活知识,改善其抑郁焦虑状况,在临床上应该大力推广。

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了抑郁状况,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1]薛 欣.护士健康教育专事化、专业化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7,18(12):61.

[2]李玉芬.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0(3):239.

[3]何 青,周小燕.认知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08,5(5):66.

[4]刘翠珍,陈洪来,李 震.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远期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0,4(5):33.

[5]耿嘉蔚,范 红,李庭忠,等.消化科住院患者心理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9,19(5):368.

[6]裴显俊,黄华力.住院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30(2):70.

[7]冯国才.30例难治性胃肠道疾病的心理状况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11,14(1):81.

[8]常 春.健康相关行为[J].中国健康教育,2009,21(9):661.

[9]Csaba BM.Anxietyasal lindependent cardiovascularrisk[J].Neuropsychopharmaco lHung,2009,8(1):5.

[10]侨卫卫,张奎星,刘同宝,等.消化内科疾病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消化内科杂志,2010,38(7):592.

[11]梁校平.消化内科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6):93.

[12]向 华.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介方法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7,13(6):327.

[13]阳 旭.消化内科患者行为状况及健康教育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7,35(9):45.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疾病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