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弄苹果是一辈子的事

2013-11-16 04:14张济
海燕 2013年1期
关键词:果树苹果

□张济

我们来到许屯镇东马屯村的时候,已是苹果采摘后期,多数果树上只剩下叶子,还留在枝头的果实,则显得特别的红。比喻常常蹩脚,小时候的模式是“像一个个红灯笼”。切!灯笼哪里有苹果光鲜艳丽,灯笼是死物。

东马屯这个地方,最初我是通过几名救火少年认识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三五名小学生放学后为了扑救山火牺牲了。当时是作为小英雄来宣传的。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此刻,只剩下崇敬和痛心,不再当典型宣传。

此刻,东马屯山清水秀,红叶点染在半山,一派国画中常见的景象。

现实篇一

在村书记奥迪A6的引领下,我们进了东马屯村委会。大门口,大妈组成的秧歌队随着音乐扭起了秧歌。这情景令人一下子想起了电视剧《刘老根》。这个村书记与刘老根有着一样的影响力吗?

苹果都洗好了,盛在盘子里,摆放在桌子上。一边听着书记的村情介绍,一边很克制地“咔嚓”苹果。红富士个儿不大,果味儿尚好。由于是刚刚采摘,水分大了些,浓酽的感觉一点没有。另一种,绿皮的,似是黄元帅,又不是,王林?叫不准。一个是吃不完的,我“咔嚓”一声掰作两半,一半给了身后的姜老师。没等吃完,牙已酸了。

东西再好,没胃口也是白搭。

经验篇一

对于苹果,我有着太多的记忆,太多的认识,和太多的苦乐。

我的老家,就在离东马屯村直线距离30公里的西阳乡许家村。侍弄苹果是家乡最大的所谓“副业”,而在东马屯村,这是主业了。老家那里主业是种庄稼。

小时候,尽管房前屋后都是果树,但不能吃,因为那是生产队里的。秋后,父亲每天带回来的一两个苹果是我和弟弟的牙祭。父亲在队里赶马车,一到秋季,每天就起大早去老虎屯“送果”。老虎屯有水果收购点,送完了,再贪黑赶回来,运气好,口袋里就会有一两个他珍藏的苹果。

卖盐的,喝淡汤。泥瓦匠,住草房。自古而然,至今不改。那时候,一年到头,全家也就买一笼苹果过冬。一笼是60斤,一斤三到四个苹果,200个苹果打发全家五六张嘴。当时东欧有“人不病不吃鸡,鸡不病人不吃”的政治谚语。在我们那里是“人不病不吃果,果不烂人不吃”。当时二等苹果大约一毛三四分钱一斤,而父母在队上劳作一年,刨去吃粮烧草等用度,从队上开回来的余钱不过百元,能买一笼苹果吃,不错了。这一年的灯油火炭穿衣的用度都在等着呢!

现实篇二

苹果理应是水果之王。这些年,越是吃遍各地时鲜水果,我越是确信这一点。香蕉失之腻,柑橘失之酸,桃子失之松,杏子失之涩,杨桃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点缀而已。没有一种水果比苹果更有水果该有的形制、质感、口感及耐储藏性。人们将牛顿发现地球引力附会为苹果的功劳不是偶然的,甚至亚当、夏娃获得智慧的传说,电脑以之为品牌,都与苹果的品质离不开。

今年,地处北纬39度上的东马屯的苹果,据说一等可以卖到3元钱了。而村书记孙经中说,在他的果业合作社中,更可以卖到三块八。以苹果的亩产来说,这个价钱够高了,产值及效益已数倍于玉米等作物。

果业合作社,应该是公司加农户这种经营方式的一种吧。孙书记说,农民到合作社卖苹果,合作社不提留一分钱。那合作社咋存活呢?合作社靠其背后的果业公司帮衬。

这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弯弯绕?门外晒太阳的村民间接证实了孙书记的话。这个孙经中,父亲是教师,所以尽管他本人只念到小学毕业,但肚子里还真有点墨水,古诗词引用起来并无不妥帖之处。年轻时,孙经中是个“水果贩子”,果业公司是他自己的。有了“反哺”(村民确实用了这个词)乡亲的想法,在2007年当上了村书记。“这车,是人家自己的,进城下乡为老百姓办事,连油钱也都从来不跟老百姓提一句。”老农说。

合作社的用途,无外乎技术、信息服务,提高农民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愿意。一斤多卖好几毛钱呢!咋不愿意到合作社来卖?”老农用了个反问句。

东马屯的苹果是有品牌的,他们在全国注过册,“瓦房店国光”就是他们的。

经验篇二

在我的老家,今年的红富士一等果,大概是两块五六毛钱的样子。离铁路和交通要道较远,加上散户缺乏议价能力,每斤苹果比人家少卖10﹪的价钱,已是惯例。

西边的驼山乡也有个“驼丰牌”,但我们乡没有,尽管苹果的品质不差。我们乡的干部不干这个,他们忙别的。

每年秋季,苹果啥时候采摘,卖给谁,在什么当口卖,对父辈们来说,既像赌博,又像考试。搞不好就“卖倒”了,两口子为争论这个事吵架的不在少数。

现实篇三

孙经中是有见识的人。他说他们从2007年开始走绿色农业的道路,羊不让放了,蚕不让养了,石头不让采了,就为换回一个青山碧水的好环境。村上办了沼气,垃圾搞了集中处理,村容大为改观。河道也搞了梯级治理,汛期防洪,旱时灌溉。一个村落,掩映在山林果园之中,柏油路边有路灯,路随河走,果真好地界。

东马屯村十几个自然屯,都生活在山沟子里,耕地少到可以忽略不计,果树也都栽在山坡上。羊不放、蚕不养、石不采,农民的收入不会下降吗?农民就没意见吗?

晒太阳的老农说:“开始时还真有点阻力,后来大家也想开了。要不山上往年吃个滴流光,确实不好看。现在就靠在苹果上要效益,效益也确实上去了。”

孙经中说,环境好了,发展旅游业就有了资源。村里现在正在运作旅游业。

这话又得到了老农的证实:“去年有干工程的老板来买河道里的卵石,给二三十万,书记就是不卖。卖了水土就流失了,环境就破坏了。”

经验篇三

在我们村,集体的东西,可是连一棵树、一块石头都让村领导给卖掉了。河道,早已让老板们挖得窟窿挨窟窿。村民反映得厉害,上头来查过几次,但盘桓几日,打点一番,就走了。

屯里的路,伏天雨多,人能过,车不能过。修?都是老百姓自己想办法。

侍弄苹果,倒是不大敢怠慢。苹果不同于庄稼,庄稼是当年得利。“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但果树如果失了侍弄,则是一辈子的事。苹果的生产周期,看似一年一熟,但实际上是以几十年为周期的。一棵树,从出土嫁接换头到见效益,怎么也得10年,而达到丰产期,则已是20年以后的事。侍弄得好的果树,50岁还在结果。

上世纪80年代初分队单干的时候,征购任务和特产税是农民考虑最多的问题,都怕负担重了拿不出来。落实到果树上,是老树负担逐年递减,青壮年小树负担较重。目光短浅的农户,选择了老树,负担倒是逐年减轻了,但产量更是“王小二过年”。数年之后,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原因就在果树的情形不一。

我父亲就属于目光较差、胆子较小的那一类,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和弟弟上大学的时候,家里的果树老弱病残几乎绝收,日子真是苦得可以。没办法,推倒重来,大三大四那几年暑假,我和弟弟的任务就是顶着毒日头,通过芽接或者枝接的方式给小树换头。那一批果树结果见效益,已是世纪之交的事了。这一个轮回,整整用了十年。

而在两千年前后,又出现了连续数年果贱伤农的事,许多果农伤心之下,或者怠慢了果树,或者干脆将果树连根刨掉改种了庄稼。到后来苹果价钱涨回来,悔之晚矣。

东马屯村的村民们,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挫折和彷徨呢?如今的一心一意指望果树,也是经验教训换来的醒悟吗?

现实篇四

村子深处,作业道上一辆农用三轮正载着苹果往外运,开车的村民见机地躲开我们的轿车。

果树下的地面上,铺着些锡纸样的塑料。采风团的人们不知道那是做什么的了。

“那是为苹果着色用的。”我说。如今的苹果,幼时即套上塑料袋,到采摘前一个月才摘袋上色。但处于树冠下半部的苹果,光照不足,尤其是底部着色很难。这锡纸,通过反光可以部分地解决果实着色问题。老家的父辈们还真不会这一招,看来东马屯的农业技术确实发达。

采风团的团员们手摸着苹果,拍照留念,一边互相开着玩笑,一边享受着田园诗意,一边心里憧憬着退休后的闲云野鹤的生活。

老王见我们在围观他家的果树,从屋里走出来。虽然浑身上下是劳累的痕迹,但神情是喜悦的。他说,今年能卖两万五六千斤苹果,费用(成本)在一万五左右。东马屯村目前的人均年收入是一万八千元。如是三口之家,一年五六万的用度,日子该不错了。

人工成本呢?没人问他,他也没说。

经验篇四

从精耕细作要效益,农民们从来就没有吝惜过自己的劳动。“樱桃好吃树难栽”,这话用在苹果上更贴切。一年到头,不说旱时灌溉、汛期排涝、冬季剪枝去腐,单是农药,就得喷洒上十几次。防虫,杀螨,杀菌,防腐,作用不一用药不同。药打不好会起药害影响产量质量,越是天热太阳毒的时候越要抓紧时间打药。那种辛苦,不亲身经历永远也体会不到。

东马屯这几年搞生物防治,药也少打几遍,但其他的成本也少不了。

人工授粉、稀果(为了保证果的个头需要人为摘掉一些果实)、套袋、摘袋、下果、选果、包果……一个苹果从生下来到卖出钱来,不过手十几次是断断不成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苹果看似效益高,不过是农民自我剥削之后,没有把多余的劳动算进去而已。

现实篇五

听我们说是从大连来的,老王不无得意地说:“我两个儿子,大的在中铁十三局,去年刚给办的事,小的在开发区。”

道南的一家,老两口正在采摘。他家的果树比较多,大概三百多棵,今年能卖三万多斤。这些果树,是老两口两个人的份呢?还是有子女的份?一般来说,年轻人离开村子之后,土地和果树短期内都不会变动,父母代管之下,由于规模大些,才有效益。

道南这家,干活的只见老两口。“叔叔贵姓啊?”

“我姓庄。”老农回答。

“庄子的庄吗?”一女作家问。

“不是,是庄稼的庄。”众人大笑。

一诗人对女作家说:“你可真能装。”

东马屯村刚刚被授予“瓦房店市第一文艺示范村”、“瓦房店市文艺创作基地”的称号,文化生活的春风,离村民不远了吧?

在村里,我们见到的最年轻的一个人,是“山里红”艺术团表演节目时放音响的汉子,穿着与他稍显粗糙的面孔不太搭的时髦西服。在这个村子里,他算是个操办红白喜事的技术人了。汉子声情并茂地演唱了一首《洒下一片深情》:“山河不会忘记你哦,大地不会忘记你,因为你曾在这里洒下一片深情……”像是赞颂老书记,又像是自况。

经验篇五

在我的老家,年轻人少了,孩子少了,小学校由几百人变成了几十人。春节的时候,连放鞭的人都不大有了。

苹果再好,也留不住年轻人。

侍弄苹果是一辈子的事,它需要你几十年如一日不懈的努力。好比人生,一步不慎,可能遗恨终生。但即使你勤恳谨慎了一辈子就有好结果吗?

这两年,连续两年洪涝成灾,果树一棵一棵地死去了,父母的眼泪一串一串地淌下来。靠着侍弄果树培养了三个大学生的岳父岳母是我们家的邻居,岳母望着满目疮痍的果园说:“舍了这股肠子吧!”这几个字,就是“死了这条心吧”的意思。

在东马屯村,老王说,他们村倒没有因为洪涝死树。天可怜见东马屯村!但愿。

猜你喜欢
果树苹果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夏剪有诀窍
欢迎订阅2022年河北果树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拿苹果
怎么解决施肥引起的果树烂根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