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马屯秋韵

2013-11-16 04:14于厚霖
海燕 2013年1期
关键词:枝头果农果树

□于厚霖

已知此行的目的地是东马屯,但乘车由相对繁华的许屯镇温泉度假区东去,还是觉得路途远了一些。路况不是太好,车行缓慢,如同一艘不大的轮船,颠簸驰骋在浓绿的波涛里。不错,道路两侧不断后退的青山,山下渐浓渐绿的秋意,无不令人产生如上的联想。至于路况,在这大山深处,能有这样平坦笔直的水泥路,并且有排列整齐的路灯相随,一根根灯杆退去,又一根根灯杆扑来,像在列队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还苛求什么呢?

只是许久都没有出现想象中漫山遍野的果园和堆积如山的苹果。这只能说明东马屯的遥远。从卫星地图上看,这一带山岭纵横,像血管一样弯曲的白色道路在山的缝隙中延伸对接,形成网状回环,那些看上去亲切纯朴的村名,就疏朗地串联在道路的网线上,也挂扯在山脉的缓坡或峡谷间,像庞大的树冠里众多枝头结出的一枚枚果实。我们是头一天乘车走沈大高速公路,从李官出口拐下来后,就沿着公路一直向东,感觉是好久和好远,而到达的只是李官东十余公里的住地。那一带相对平坦,沿河岸建有连成一片的温泉度假酒店。早餐后再出发,继续向东,又是十余公里。这里是瓦房店版图的东北端,东接普兰店,北通盖州,三市交界。有资料介绍说,东马屯位于老帽山西坡,而老帽山东坡在普兰店境内。“大连瓦房店国际苹果节”的举办地、闻名遐迩的“苹果之乡”东马屯,竟是隐藏在偏远的大山深处。

在没有看到果园之前,看到了路上的运输车辆,简易的机动三轮,车斗里装满鼓鼓胀胀的编织袋,看那撑起的局部轮廓,圆圆滚滚,当然是苹果。有果农在忙碌,表情是兴奋的。我们也跟着兴奋。仿佛一本画册,打开了扉页,往后的精彩就目不暇接了。果园出现在道路的北侧是水到渠成,但先入眼帘的,并不是我们期待之中的果园的模样。这里距东马屯苹果主产区还很远,只在路边的洼地里、山坡上伸展着零散的、无序的、小规模的果林,粗糙的树干,稀疏的叶片,给人带来更多的不是惊喜,但繁星一样挂在枝头的红红的圆圆的似乎还略含羞怯的苹果,倒是那样的醒目和惹眼。我们纷纷下车拍照。我们也知道,年产数万吨苹果的东马屯,必有庞大的生产基地,这路边的袖珍果园,权且算是前往东马屯的路标和“苹果之乡”大戏的序幕。

果然就进入了高潮,果园像美景一样络绎不绝,美不胜收。真要形容果园之大之多之美,居然力不从心,无从下笔。在去村委会的路上,我们已经领略了东马屯果树的无处不在。成片的一望无际的果园固然诱人,那些居民家墙里墙外、窗前屋后繁茂枝头上的累累硕果,更是令人惊喜和陶醉。出入家门,肩膀会碰到枝叶,脸庞会触到果实,醉人的果香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果农。这里是真正的生态走廊、画意乡村;苹果,染红了一个村庄的梦。

东马屯村的自然状况、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专门资料和具体数据,这里略去。值得一提的是村里还难能可贵地成立了一个“山里红”艺术团,常年活动,表演集体舞、说唱、戏曲等,演出质量颇高。在观看“山里红”艺术团演出期间,我来到村委会旁边,一条可供车行的水泥路通向后面被果树掩映的几户民居,那里传来搬运物件的音响。我循声走去,一路小心,生怕碰落悬挂枝头又近在肩头的苹果。声音出自地下。是两口子,在向储藏室搬运未装箱的苹果。储藏室如地下停车场,缓坡自地面倾斜而下,有那么一点曲径通幽的意思。我顺着可供手推车通行的斜坡来到地下储藏室,看到两间屋子大的有效空间,散放着预备越冬销售的苹果。用肉眼无法判断其数量,但看其不断增加的体积和将要被占用的库容,就大约知道在这里储藏的苹果会有多少,进而推算这户人家拥有果树的数量和每年的苹果产量。在路上时我看到山坡上的民居都很宽大,水泥平房几乎盖成了正方形,还以为是果农要把苹果储藏在屋子里,故而预留出宽大的空间;现在才知道苹果的储藏需要低温,一般果农都有自己专属的地下仓库。

村委会东侧的地势低洼处是一大片果园,茂密的苹果树遮天蔽日,果树间有轻微响动和简短的对话,细看时发现晃动的人影。赶上果农采摘苹果的好机会,我兴奋不已,踩着陡峭的土质台阶下到果园,矮下身子向内探寻。人影清楚了,是一家三口外加几个穿戴整齐的客人。微风吹来,果实低语,沉甸甸的成熟挂满枝头,不知怎样破译其奥妙和真谛?循着树隙前行,树枝扯衣袖,苹果碰额头,一嘟鲁一串的红富士,在半空中绽开通红的笑脸,看着是那么喜庆,那么诱人。终于来到有人正在采摘苹果的树下。年轻的摘果人小心翼翼,将浑圆的苹果从枝头摘下,递到一位老者手中;老者在仔细端详了苹果之后,转手将苹果递给端坐地面的妇人;妇人拿剪刀小心地剪掉果蒂,再把苹果轻轻地放到身边的篮子里。这一个苹果从采摘到入篮的过程,多少有些繁琐,但能看出果农对苹果所倾注的情感,对一年收获的珍惜。交谈得知,果园由老两口经营,在城里工作的儿子休假回来帮助摘果。旁边的几位客人除了在果林间转悠、拍照,也不时和男女主人交谈。今年的年景不算太好,遭过雹灾。男主人指着红苹果表面暗色的疤痕说。东马屯一带属千山余脉,山高谷深,独成一方小气候,土壤和地表水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因此水果品质极佳,可概括为甜、脆、香。据说咬上一口,第二天咬痕不变色。这一方高山长岭围成的小气候,也同时易发雹灾。虽有大炮驱雹,果园上方的防护网在阻挡鸟类啄食苹果的同时也对冰雹袭击起到部分减缓作用,但雹灾还是对水果的质量产生了影响。这户果农有苹果树百十棵,年收入十万?八万?男主人笑而不语。从公路北侧到村委会以东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片果园,是几户果农划片经营的,这户是其中之一。而这一大片果园,共用一张巨大的防护网——果园周边焊接着钢管支架,果园的上方平行着抻直无数条钢丝,卷捆在支架上的网衣,在需要的时候将展开,覆盖整个果园。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新名词:设施农业!果园不再是自然形态,附属的设施使得果园效益倍增。

东马屯的山势地貌很独特,山顶裸露的岩石看似荒凉,而满眼的果树使小山村充满生机。这里的山川丘陵植被茂密,各种树木相映生辉,果树尤其抢眼。在果树的大家庭里,樱桃、核桃、葡萄、李子、梨、杏等都很特别,我们在农家饭店午餐前就吃过山里产的大李子,口感极佳。苹果的品种也很丰富,除年产上万吨的红富士,还有品质一流的小国光、黄元帅、乔纳金、红星等。峡谷里太阳会升起得比较晚,但山上的果树会很早就迎来朝阳。树和果,把小山村装点得五彩纷呈,也充实了村民内心的期盼和憧憬。对面是山,山的背后还藏着山。东马屯一千多户人家,无疑都散落在大山的皱褶里,散落在六十多公里水泥路和柏油路通向的沟谷深处。若能把山表展开铺平,会是什么情景?当然那样一来,就不会有这一方山峦合围的小气候和这水这土这果实。大山是东马屯分量最重的财富。奔流不息的小溪紧贴山根下的悬崖。溪水里,光滑的石板上,有针一样小的鱼儿摇头晃脑,游得自由自在。这是我们午餐所在农家饭店旁边的情景。无数条有鱼儿游动的小溪汇入东马河,使那里的河流湍急而清澈。

东马屯秋天午后的太阳格外烤人,我们又乘车前往苹果采摘基地,每人亲手采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红富士留作纪念。苹果从枝上摘下捧在手心的一刻,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返程时车辆依旧行驶在奔腾的波涛里,童话一样美丽而安详的东马屯渐行渐远。“石板撒上泥土,都能长出果树!”这就是东马屯。比起名山大川,这里的风光也许算不得多么美妙,但这里确有一种静默中蕴含爆发力的气场,一种恬淡中给人无穷回味的韵致,一种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神奇,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猜你喜欢
枝头果农果树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爱在枝头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站在枝头的春天
怎么解决施肥引起的果树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