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锶和亚甲基二膦酸盐联合外照射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

2013-11-20 08:28陶衍能宁四海韦令欣王占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酸盐病灶疼痛

陶衍能 宁四海 韦令欣 吴 枫 王占宇 沈 菊

(柳州市工人医院核医学科,广西 柳州 545005)

癌症通常早期无特异临床表现,有相当多的病人就诊时临床分期已达晚期,预后较差,癌症晚期患者较易发生转移,而骨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引起的疼痛占癌性疼痛的首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而,控制或抑制骨转移灶的扩大,改善骨转移产生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同位素氯化锶(89SrCl2,中国原子能研究所)+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北京师宏药业研制中心)联合外照射治疗肺癌骨转移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5年12月至2011年6月,从我院肿瘤科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的住院患者中选择经ECT或CT等证实有骨转移的患者共91例,99mTc-MDP全身骨显像均有2处以上骨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区,均有骨痛伴骨压痛,外周血WBC>4.0×109/L,Plt>9.0×109/L,Hb>90 g/L;肝、肾功能无严重受损,接受过化疗的患者需在停止化疗1个月以上,且愿意接受治疗,能够提供病史资料,配合相关检查,依从性良好。按文献〔1〕的疼痛分级标准,由医生判断:轻度疼痛24例(26.37%),中度疼痛 31例(34.06%),重度疼痛 36例(39.56%)。其病理类型有:腺癌36例,鳞癌31例,小细胞肺癌11例,腺鳞癌7例,大细胞肺癌6例。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为A、B、C三组,A组 30例,男 17例,女 13例,平均年龄(51.5±8.5)岁;B组 31例,男 20例,女 11例,平均年龄(52.5±7.3)岁;C组 30例,男 18例,女 12例,平均年龄(53.5±6.8)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A组:外照射方法进行治疗,根据ECT或CT在模定位机定位,制订方案,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瑞典医科达有限公司生产),6 MV-Xay,以转移灶设野范围外放2~4 cm照射(PTV),照射处方剂量40 Gy/20 F/4 w,外照射结束1 w后进行89SrCl2内照射,注射剂量为2.22 MBq/kg,再过5 d后予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100 mg静脉滴注,连用5 d〔2〕。B组、C组参照上述89SrCl2内照射和外照射方法实施。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程度分组法〔3〕分为4级: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可耐受,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2级(中度):疼痛显著,睡眠受干扰,需用一般止痛药、镇静药、安眠药;3级(重度):疼痛剧烈,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睡眠严重受干扰,需用麻醉性药物进行辅助治疗。疼痛疗效评价标准〔4〕: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疼痛感;部分缓解(PR):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治疗前减轻,但仍很重,睡眠受干扰;无效(NR):与治疗前相比无减轻。其中显效为CR,有效为PR+MR,总有效为 CR+PR+MR。生活质量评价:采用FACT-C自评量表的7项内容进行分析。分别于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各指标变化,综合评价其疗效。

1.4 不良反应的评价指标 根据WHO对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反应的分级标准,将其分为0~Ⅳ度。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3.0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止痛效果分析 A、B、C三组患者3个月的止痛效果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6个月和12个月止痛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89SrCl2联合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联合外照射治疗的远期疗效较好。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止痛效果分析(n)

2.2 患者病灶大小变化分析 治疗3个月后,病灶大小无显著变化,而治疗6个月后病灶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12个月后,病灶大小较治疗前缩小50%以上,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患者病灶大小变化分析(s)

表2 患者病灶大小变化分析(s)

与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

组别 n 治疗前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A组 30 3.26±1.04 3.15±0.97 2.67±1.131)1.13±0.692)B组 31 3.22±1.13 3.19±0.94 2.96±1.211)1.89±1.042)C组 30 3.19±1.26 3.17±0.95 2.93±1.251)1.93±1.082)

2.3 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对生活质量的评估表明,随着疼痛的加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在日常生活、精神、食欲、工作、睡眠等方面轻、中、重度患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社交和生活乐趣方面,中度与重度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轻度疼痛间差异显著(P<0.01)。

2.4 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A组有14例患者均发生胃肠道及手足综合征;1例患者Ⅲ度恶心呕吐,1例患者Ⅲ度乏力;其余患者均为I/Ⅱ度反应;B组及C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生胃肠道及手足综合征;且均有1例患者Ⅲ度乏力;其余患者均为I/Ⅱ度反应。所有症状采取相应措施后好转,对化疗未产生影响。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治疗方案所产生的毒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化疗的毒副作用(n)

3 讨论

癌性骨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肿瘤快速增长,使骨组织及骨膜受到压迫;②肿瘤发生浸润,压迫周围神经,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骨痛〔5〕;③骨转移癌病灶可分泌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加重骨痛感。外照射放射治疗对单发骨转移癌效果较好,其局部放疗的止痛效果可达70%~100%〔6〕,但复发后或多发骨转移的患者应用广泛放疗时,其毒副作用显著、疗效差,对患者身体损伤大。因而,对于多发骨转移癌患者基本上不会选择外照射放射治疗。虽然镇痛药物治疗较常用,但其镇痛效果不理想且持续时间不长,且对于骨转移病灶没有治疗作用。

89SrCl2是钙的同族元素,是亲骨性的放射性核素。其可发射能量为1.46 MeV、半衰期为50.6 d的β射线,辐射剂量低,对周围人员不造成任何影响,使用安全〔7〕。给予静脉注射后,其与骨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可迅速被骨组织所吸收,将其剂量可较高浓度的聚集在骨转移病灶内,持续性的对多发骨转移病灶发挥内照射治疗作用,杀伤癌症细胞;同时,89SrCl2可降低碱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素水平,避免骨质溶解,从而达到修复骨质、止痛及降低血钙的作用。本研究证实此方法是治疗老年肿瘤多发骨转移的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89SrCl2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清学毒性反应。本研究中部分患者在注射89SrCl2后12 w左右出现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有症状采取相应措施后好转,对化疗未产生影响。

1 宋恕平.临床肿瘤转移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170-219.

2 Chow E,Harris K,Fan G,et al.Palliative radiotherapy trials for bone metastases:systematic review〔J〕.J Clin Oncol,2010;25:1423-6.

3 钟甘平,陈雪红,王正江.氯化锶和~(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泌尿系肿瘤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6(9):332.

4 沈 飚.应用~(89)SrCl_2(氯化锶)治疗骨转移癌骨痛的临床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3(21):106-7.

5 Nelson JW,Yoo DS,Sampson JH,et al.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for lesions of the spine and paraspinal region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9;73:1369-75.

6 刘志凯,张福泉.外照射放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9(12):55-6.

7 艾春玲.骨转移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2(9):226.

猜你喜欢
酸盐病灶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不同尖晶石型铁酸盐的吸附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疼痛不简单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两种静脉使用的双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研究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