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观察山阴王公生祠记》碑文初考

2013-11-20 06:35刘晓生
肇庆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王公肇庆市碑文

刘晓生

(肇庆市博物馆,广东 肇庆 526040)

“王泮生祠”位于广东肇庆市端州区塔脚路崇禧塔景区内,其产权使用属景福围管理处,2003年被列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经肇庆市文物部门与水利部门协商,将王泮生祠交由肇庆市博物馆托管,以利保护。2011年1月12日,市博物馆对崇禧塔景区进行第二次整治维修工程,在清理王泮生祠后殿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刻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的《观察山阴王公生祠记》碑(下文略称《王公》碑)。

明代王泮曾任肇庆知府,政绩显著,为当地百姓所敬仰爱戴。但是囿于文献资料的不足,目前,学界对王泮个案的研究尚未深入。现《王公》碑的发现,为王泮研究增添重要资料。尽管《王公》碑文漫漶不清,但笔者根据可辨识的文字与相关志书所载内容校对,补其脱漏,使其成篇。凡此,有可能成为厘清王泮生平及其在肇行迹的突破点。

一、碑文相关内容

《王公》碑石(图1)高1.93米,宽1.14米,厚0.14米。碑额:“观察山阴王公生祠记”,小篆,五行,9字。正文为楷书,计37行。以下“下横线部分”为万历《肇庆府志》所缺载,而“方框部分”则为碑文不可辨识之文字。为方便比较分析,笔者将《王公》部分碑文按原碑“行”(右至左)的形制整理如下:

图1 原碑石

右1:观察山阴王公生祠记。

右5:皇帝纪元之八年为万历庚辰,浙山阴王公以比部尚书郎出为端州守。越甲申,考最御史中丞若部使者交上其绩于。

右6:朝。陟为宪使,治兵岭西,仍驻端郡。越戊子,适荆南守臣缺,天部以闻。

右7:上特遴公参知楚藩……。

……

右29:万历戊子岁孟冬吉旦……。

正文后附有乡缙绅之士题名录(计8行),而万历《肇庆府志》未载。

二、王泮在肇任职时间

王泮的生平事迹,除地方志书的记载外,这方《王公》碑是目前尚存的唯一实物碑刻资料,可为相关史料文献提供重要的佐证。王泮,字宗鲁,其斋号——“积斋”此碑始有明确的著录。

最早著录王泮小传的万历《肇庆府志》有王泮“嘉靖进士”[1]卷18:33与“万历甲戌进士”[1]卷14:26自相矛盾之记载①详见赵玉田《明代肇庆知府王泮仕履考》(《肇庆学院学报》2013年1月,第一期)一文的考证。。而《王公》碑文载王泮“万历甲戌(即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这可作为王泮中进士年份之补证。《王公》碑文为进士李学一应当时高要知县谭君谕之邀所撰,自当详询王泮事迹。故笔者认为,他记载王泮中进士的时间(“万历甲戌年”)是较为可信的。同时,崇祯《肇庆府志》[2]卷20:42和道光《肇庆府志》[3]卷16:40对王泮小传的著录后均说明据“万历志”,这很可能是据后者对“王公生祠”部分的著录,但也不排除前两者有直接采用《王公》碑文记载的可能。

万历《肇庆府志》中王泮小传载“万历八年知肇庆府,十二年迁按察司副使,分巡岭西,亦治肇庆。……十六年迁湖广参政”[1]卷18:33、34;王公生祠载“万历庚辰,……以比部尚书郎出为端守。越甲申,……陟为宪使,治兵岭西,仍驻端郡。越戊子,……适荆南守臣缺,天部以闻,上特遴公参知楚藩”[1]卷14:25。崇祯《肇庆府志》和道光《肇庆府志》均采此说。万历庚辰年,即万历八年(1580年),王泮始任肇庆知府;万历甲申年,即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泮升为“宪使”,其全称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奉敕整饬兵备兼分巡岭西道”[4];万历戊子年,即万历十六年(1588年),王泮被擢为“参知楚藩”,应指“迁湖广参政”之事。

笔者校对了1987年版《肇庆市文物志》中《王公》碑释文与万历《肇庆府志》中“王公生祠”的著录,发现前者基本转载自后者。然而,在王泮任湖广参政的时间上,前者却将后者的“越戊子”置换为“越丁亥”。笔者认为,《肇庆市文物志》的编者对此时间的改动,可能是出于对“越”字的误解。“越戊子”,不是说过了戊子年,而恰是到了戊子年的意思,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文中“越(到了)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即使现存《王公》碑文已无法辨识王泮任湖广参政的时间,但万历《肇庆府志》载“王公生祠”部分关于此时间的说法是根据李学一的撰文,故笔者认为万历说较为可靠。

另,万历《肇庆府志》中“王公生祠”载,“先是,公为守且迁,端人士共谋祀事,公闻而力沮之。闻有私绘像于家者,公即取毁之,屡矣。及是,乃就塔之右界文昌阁前,为堂祀公。……公行矣,至是亦不能禁矣”[1]卷14:26。可见,王泮虽深得民心,但处事相当低调,丝毫不显露不张扬,并极力反对个人膜拜。因此,其生祠应当是在王泮离肇不久后始建,且《王公》碑文载王泮生祠“始于戊子年正月,落成于是年十月”。那么,王泮离肇时间应不晚于戊子年(1588年)正月,推测当在1587年末或1588年正月初。

揆诸史实,不难发现,从始任肇庆知府(1580年)到迁湖广参政(1587年末或1588年正月初),王泮在肇任职时间长达七八年。

三、“三进士”生平考证

《王公》碑是由李学一、钟大咸、刘徵三位进士共同完成的碑刻作品。由此,可窥见当时地方官员和百姓对建造王公生祠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对王泮这位父母官的敬仰之情。现据该碑文记载,并查阅相关史料,试对这三位作者的生平做简要梳理。

1.李学一

李学一,字万卿,明代归善县(今惠州)人。《广东通志》卷四十六“人物志”载:

幼颖异,弱冠首乡书。隆庆戊辰成进士,选庶吉士,……起复授刑科给事中。……补吏科给事中,多所建明。出为湖广参议,时首辅张居正家势熏炙,学一绝无所媕阿。督学贵州得士心,……寻转广西副使,量移苑马寺卿。卒,无子,以从子载秦为后。[5]656

又《广东通志》卷三十三“选举志”载:“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年)乡试榜,李学一,归善人,解元”[5]438。古代男子年满二十曰“弱冠”,后世科举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首乡书”即李学一中解元时年仅二十。故李学一的出生年份应为嘉靖十八年(1539年)。隆庆戊辰(1568年)中进士,时年三十。

其仕途甚广。《王公》碑文载“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广西按察司副使、前奉 敕提督贵州学政李学一撰文”,其中“中宪大夫”为文官名,金始置,明为正四品升授之阶;“广西按察司副使”,即广西副宪;“提督学政”,简称“学政”(同“督学”),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万历《肇庆府志》之“王公生祠”载,“会余(李学一)过端州,乡缙绅谭君谕辈,征文为记。余生长粤中,所居去端数百里而近,故得以旌公之素。已询公所以治端状,则缕缕言之甚具”[1]卷14:25。王泮撰《崇禧塔记》文中提到“董之者,邑人、知县谭君谕也”[4],这位乡缙绅即是当时的高要知县谭君谕。李学一受谭知县所托,又有感王公之行迹,故该碑文是言有所据、情真意切的。《王公》碑载李学一曾任广西按察司副使,那么,他有可能是在赴任广西副使途经端州而为王泮生祠撰写碑文的。

2.钟大咸

钟大咸,字元声,广东高要人。宣统《高要县志》载其小传:

万历元年举人,选安吉知州,……转梧州同知,……补福州海防,……海上病湿痺,乞休。大咸少姣好儒,步端视年十四为诸生。提督军务吴桂芳冠之于学宫。……万历九年行弓田法,知县周某欲约弓以足亩。大咸曰,弓有定制,亩即绌,当遵之,矧比无绌也。周用其言,上下称平。又开北港,窦豁虚粮,大咸力为多。尝自言宦官途二十年,未尝以喜怒坏一人身家。卒年六十五,祀横州、州名宦并乡贤。[6]卷18上:11、12

万历元年(1573年),钟大咸中举后为诸生,时年十四,故其出生年份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又卒年六十五,时为天启三年(1623年),故其生卒年应为(1559—1623)年。《王公》碑文载,“乡贡进士、奉训大夫 钟大咸书丹”。“乡贡进士”,指地方的州县官吏依据私学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而未能擢第者。“奉训大夫”是文职散官之名。又《梧州府志》卷十二载,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钟大咸任梧州同知[7]247。

书法史和其他史料均未见钟大咸善书的记载或书迹流传,故《王公》碑刻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这对于后人研究这位明代肇庆名宦、乡贤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法作品为楷书(图2局部),用笔近欧阳询之方整而显温润,结体则较为平正、端庄,其书风体现了典雅温和、不激不厉的儒家气象。

3.刘徵

刘徵,籍贯、生平均未详。《王公》碑文载,“乡贡进士、文林郎 刘徵篆额”。“文林郎”,设于隋代,明清时都用来授正七品文官。《福建通志》卷二十一“职官二 知事”载“刘徴,高明人”[8]288。“知事”是“知某州事”或“知某县事”的简称。高明在明代曾属肇庆府管辖范围,该知事刘徵很可能就是《王公》碑的篆额者。万历《肇庆府志》载,王泮曾建浮屠——“文昌塔”于高明县之东郊,“高要士民遮留泣下,建祠事之。高明亦有祠”[1]卷18:34,这不难看出当地人对父母官王泮的感戴之情。那么,高明人刘徵为《王公》碑篆额应在情理之中,但未知他与同在福建当官的钟大咸(曾管福州海防)是否有过交游?

从其篆书碑额“观察山阴王公生祠记”(图3)寥寥数字,可略睹其书风。该小篆作品用笔圆润,结构匀称,体势较为宽博,颇有秦会稽刻石之遗风。

图3 文:觀察山陰王公生祠記。

综上,本文仅是对《王公》碑文的初步考证,然其史料价值还远不止此。譬如当时两广总督府从梧州迁往肇庆对当地政治、军事和人文的影响,以及王泮在肇其他行迹等,这些都在该碑文中有所反映,具体则需另撰文论述。

[1]万历肇庆府志[M].上海图书馆珍藏孤本(1588年刻本).

[2]崇祯肇庆府志[M].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续编(1633年刻本).

[3]道光肇庆府志[M].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1833年刻本).

[4]肇庆市文物志[M].肇庆文物志编辑委员会编.1987:101.

[5]雍正广东通志[M].文津阁四库全书,第188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宣统高要县志[M].肇庆市端州图书馆藏本(民国37年刻本).

[7]广西省梧州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56年.

[8]雍正福建通志[M].文津阁四库全书,第178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猜你喜欢
王公肇庆市碑文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柯立夫藏书室蒙古文文献《哲里木盟长报王公等履历》的内容与价值
从《文心雕龙·诔碑》看蔡邕碑文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二小学
千古名臣王十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