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克威的人性哲思——电影《香水》叙事结构、主题呈现与视听表达

2013-11-21 20:38程浩浩
电影评介 2013年7期
关键词:泥沼香水汤姆

程浩浩

“他的名字在今日早已被忘却,那是因为他唯一的野心是专注于历史上没有文字叙述的,一个会逐渐消逝的气味王国。”——来自电影《香水》

当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执导的这部电影问世时,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评论各出,众说纷坛,体现了该片作为后现代文本的开放性特征。该片改编自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uskind)的国际畅销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曾被文学界称为“一个重要的事件,一个奇迹”。所以,这两个元素的结合使得该片本身就具备了非常大的可评论空间。

一、提克威式的叙事结构

影片采用了线性的叙事方式,开始呈现的是倒叙手法,狱中的男主角尚·巴蒂斯特·葛奴乙被紧张惶恐的典狱官们用铁链残暴地拖着上了高台,面对疯狂愤怒向他声讨的人群。似乎看来导演一开始就把电影高潮爆发的那个点展示出来了,但是该片并没有像一般影片那样和结局一样,而是向我们呈现了另一种答案,体现出导演的独特构思。这在另一部现实主义电影《精英部队2》中同样表现得异彩纷呈。

葛奴乙是一个天才,他具有与生俱来的嗅觉天赋。值得耐人寻味的是,该片的男主角葛奴乙与另一位德国新电影流派名导施隆多夫《铁皮鼓》中的小奥斯卡一般,影片中似乎隐含了弗洛伊德理论中的“‘出生’(童年)决定今后一生”的哲学命题。葛奴乙出生于全巴黎最肮脏混乱的地方,这会让观众理解成他以后报复和迁怒于社会的缘由,于是从他的母亲开始,一个个与他有关联的人相继以不同的方式死去。

在出生的地方死去,这种“轮回”的观念与汤姆·提克威的另一外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作品《罗拉快跑》实际上是一致的,体现了时空的重复,但是对于本片来说,结尾葛奴乙结局的处理又不仅仅是轮回这么简单,而是有哲学命题上多种解读,接下来本文的下面一部分会稍做分析。

二、人性哲思的主题呈现

电影《香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看似文明美好的世界,但在“文明”的外衣下,暗藏和携裹的是人性最阴暗和丑陋的一面,尽管有法律和制度约束,压抑人的所有一切欲望,葛奴乙最后利用混合十三个处女体香的独特香水,给他们制造一个梦境,完全释放了他们心底最赤裸裸的欲望。

影片以葛奴乙为载体和媒介,深刻的表现了导演汤姆·提克威对现代社会赤裸裸的“私欲、权力、金钱”的嘲讽。电影中出现的巴黎最肮脏和恶臭的街道,其实导演这样的处理是有明显的目的和指向性的,不仅与影片的主题“香味”相对应,更是因为恶臭是城市另一个侧面的特征,是这一时代的特征。科技不仅带给现代人恶臭的环境,更造成温情、美好、光明的人性之美的缺失。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葛奴乙被拉往行刑的广场,这是导演汤姆·提克威营造的一个中心场景,极富视觉冲击力,葛奴乙使用了他那瓶混合十三个处女体香的独特香水,这时像是具有了某种奇异魔法,使处决场变成了膜拜地和狂欢场。他被典狱官用盛装的马车从监狱里迎出,刽子手也放下了屠刀跪地高呼:“这人是无辜的”,失去女儿的贵族父亲,跪着对葛奴乙说:“我的儿子。”于是乎,原本群情激奋义愤填膺的人群瞬间改变了态度,怀着敬仰和爱戴对造物主般的葛奴乙顶礼膜拜,他们极尽所能的去赞美他们心中的神,他们匍匐在葛奴乙的脚下,而葛奴乙的却露出了奇怪的笑容,望着这些在台下疯狂表达自己心中最原始欲望的人们。偌大的万人刑场上,没有了贫贱富贵之分,地位高低,社会阶层之别,此刻,他们只是人,互相表达爱意和欲望的原初人。此刻,“他完成了普罗米修斯的业绩”,甚至“超越了普罗米修”,因为“他是他自己唯一的神,比那端坐庙堂散发出焚香臭味的神更美丽的神”。[1]

所以,在最后影片实际上向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集体无意识下的一个异化的世界,在没有任何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下,人的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被释放,使人异化和扭曲。卸下了理性枷锁的人们,不再无能为力,不再是盲目服从理性的奴隶,不再狂热的追逐名利,他们在迷失了自我,在保留了本我的高峰体验中体验到了生命的原始快感。

电影最后的处理是葛奴乙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他把所有剩下的香水倒在自己身上,被蜂拥而至的人们分食之,从哲学命题的角度可以看成是“自我的缺失与自我毁灭”,也许是他身上没有味道的原因,也许是他实现了他一生所追寻的理想已经超脱。但如果从宗教的角度看,或许也可以理解成他已经实现了从肉体到精神的升华。

三、独具匠心的视听表达

本片的视听语言的呈现也体现了导演汤姆·提克威的独具匠心。比如在表现小葛奴乙长大的时间过渡时,不是用闪黑或闪白,或者字幕提示等常规手法,而是巧妙的采用了开门来进行时间点的转场过渡。

再比如片中的几处表现葛奴乙追寻各种芳香的气息的段落,具有权利视点的只有葛奴乙,镜头以追寻气味的轨迹为路线运动。比较典型的开头卖李女的那个段落,葛奴乙为了追随她的体香,摄影机一直跟拍卖李女离开大街,来到一个隐蔽的庭院,在那里,她借着烛光,把卖剩下的李子切开。而此时葛奴乙从后面一步一步逼近她。在离女孩儿只有一米不到的近距离,葛奴乙贪婪嗅着她的身体香气,摄影机此时竭尽所能地接近她的皮肤来拍摄。把镜头放在格葛奴乙鼻子的方向,在女演员的颈部、肩部曲线之上的几英尺范围内,环绕拍摄。

另外还有后面具有典型好莱坞式大片气质的跟踪追寻珞儿及其父亲那一泻千里的大时空转移镜头,以及影片末尾掉落的香水瓶导演故意处理成还留有一滴香水,这似乎蕴涵又将会又一个轮回的一种意象,都是非常值得耐人寻味和意向品读的画面影像。

电影《香水》构建的从小说到电影的哲学思辨与人性表达,从叙事手法到人物塑造再到影像语言的表现,呈现出一种对观众压迫感的总体风格,这是一部给人独立思考的欧洲艺术电影。

最后,笔者尝试着用原著小说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在原著小说中模仿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的一段话来做结尾,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影片的完美解读:“人们宣称没有上帝世间也依然存在秩序、规矩和幸福,它们纯粹来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和人类自身的理性……啊,上帝,啊,上帝!——当一切都上下颠倒,道德沦丧,人类又受到自己否定的东西的报应之时,人们当然用不着大惊小怪。结局将是不幸的。……它预告了一个溃烂的世纪,一个秩序瓦解、思想政治与宗教陷入泥沼的世纪,而这泥沼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人类有朝一日必然会沉陷在这个泥沼之中,而这泥沼只会孕育五光十色的散发着臭气的泥沼之花……”[2]

[1][2](德)聚斯金德著,李清华译.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305、75 -76.

猜你喜欢
泥沼香水汤姆
香水
贪吃的汤姆
28元/斤的辉煌不再!如今大黄鱼深陷价格“泥沼”,休渔期或初现曙光
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一款畅销21年的现代+经典香水——点评贝丽丝1997香水
做桂花香水
我家的香水白掌
下陷的人,上升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