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2013-11-23 11:50张悦朱德生管阳太
关键词:磷脂影像学血栓

张悦 朱德生 管阳太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动静脉血栓、病态妊娠(妊娠早期流产、中晚期死胎)和血小板减少,以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为特征。aPL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beta 2glycoprotein I antibody,aβ2GP-Ⅰ)。本研究总结分析了2008-01-2012-06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就诊于作者医院神经科的18例APS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对象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 2008-01-2012-06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就诊于作者医院神经科的APS患者18例,均符合2006年国际会议修订的APS诊断与分型标准[1]。其中男3例、女15例,发病年龄17~66岁,中位年龄37岁;确诊时病程3.5个月~2年,平均15个月。2例有多次流产史,1例有妊高征、多次胎死宫内史。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及治疗等相关资料。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18例患者中头痛9例(50%),头痛伴头晕8例(44.4%),视物模糊3例(16.7%),肢体无力11例(61.1%),发作性意识障碍4例(22.2%),发作性肢体抽搐4例(22.2%),舞蹈样发作1例(5.6%),认知障碍1例(5.6%)。

2.2 血栓事件 18例患者中合并血栓形成者15例(83.3%),其中动脉血栓7例(38.9%),静脉血栓5例〔22.2%,其中静脉血栓合并动脉闭塞1例(5.6%)〕,微血栓3例(16.7%)。7例动脉血栓患者均为脑梗死,其中1例合并心肌梗死。5例静脉血栓患者中,颅内静脉窦血栓4例(22.2%),静脉窦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1例(5.6%)。

2.3 神经影像学表现 18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呈异常改变,其中10例行头颅CT检查,16例行头颅磁共振(MR)检查,包括12例MRI平扫、9例头颅/颈部磁共振动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8例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行CT检查的10例中,2例多发脑梗死,2例单发梗死(1例丘脑、1例内囊后肢),1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示左侧大脑半球改变,考虑梗死后再灌注;1例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示右侧颈部动脉虹吸段闭塞,右侧额顶叶大面积梗死灶;4例未见明显异常。16例MR检查中,MRI示:8例示腔隙灶、大面积梗死灶或缺血软化灶,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皮层下、脑室周围及基底节区等,呈单发或多发改变;3例示白质脱髓鞘,分布于双侧额、顶、颞、枕叶等不同部位;2例示局部脑组织萎缩、脑沟裂增宽;1例未见明显异常。MRA示:6例可见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多条分支闭塞,部分分支狭窄;2例未见明显异常。MRV示:2例左侧横窦及窦汇区小血栓,2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乙状窦、下矢状窦栓塞,3例未见明显异常。图1为1例18岁女性AP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该患者因反复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2个月余而就诊。

2.4 实验室检查 18例患者均行血液风湿免疫学检测,其中12例仅检测了aCL,6例对三种抗体均进行了检测。aCL阳性16例,aβ2GP-Ⅰ阳性4例,LA阳性1例,其中aCL和aβ2GP-Ⅰ均阳性2例

2.5 组织病理学 18例中4例取外踝皮肤活组织检查。光镜下可见2例示真皮浅层小血管壁周围轻度水肿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管腔内未见血栓(图2A);1例示真皮浅层小血管轻度扩张充血,未见血管炎改变;1例示鳞状上皮各层未见异常,皮下结构组织中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1例示皮肤组织上皮细胞结构清楚,毛细血管管壁增厚,部分小血管整个管腔闭塞(图2B);2例示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大部分小血管壁增厚,少数小血管管腔闭塞;1例示上皮下小血管壁增厚,血管壁结构紊乱。1例取顶叶脑组织活检,光镜下可见灶性软化,间质淤血,灶性出血;电镜示脑组织内部分区域血管外脑细胞间隙有大量红细胞堆积,少数神经元局灶变性,部分神经髓鞘凸出或局灶脱髓鞘。图2为上例18岁女性APS患者皮肤活检病理表现。

2.6 治疗及疗效 本组病例中,2例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例予华法林抗凝治疗,2例予华法林+阿司匹林治疗,6例华法林+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2例华法林+阿司匹林+激素治疗,2例华法林+激素+硫唑嘌呤治疗,1例羟氯喹+激素+硫唑嘌呤治疗,1例病情急剧恶化而自动放弃治疗。17例经治疗后病情均得以不同程度缓解,出院随访至今,2例病情反复2次住院治疗,余病情未见明显波动。

图1 1例18岁女性APS患者的MRI T2表现:左侧大脑半球高信号影

图2 1例18岁女性APS患者皮肤活检病理表现

3 讨论

APS是以血清aPL阳性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983年由Hughes首先报道。1999年APS国际会议首次制定了APS诊断标准的初稿(Sapporo标准)[2]。2006年国际APS分类诊断标准更新修订会议提出修改意见[1],诊断APS必须同时具备至少1项临床标准和1项实验室标准,修订标准增加了IgG和IgM型aβ2GP-Ⅰ检测结果,同时将实验室检查2次阳性结果间隔时间增加至12周。本组病例均符合修订后的APS诊断标准。APS多见于年轻人,男女发病率之比1∶9,女性年龄中位数30岁[3]。欧洲一项纳入1000例APS患者的大型临床研究中显示,男女发病比率为1∶4.5[4]。本组资料显示女性高发,男女发病比率1∶5,与欧洲报道相符。

既往研究显示有血栓形成的患者aPL阳性率增高,且血栓形成危险度与抗体滴度正相关,强化了二者呈因果关系的力度[5]。aPL致血栓形成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1)内皮激活及氧化介导的免疫损伤;(2)血小板活化及减少;(3)抑制蛋白C抗凝途径;(4)活化补体级联反应[6-7]。aβ2GP-Ⅰ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Ⅱ级证据),aβ2GP-Ⅰ诊断APS的特异性高于aCL(Ⅱ级证据)[1]。3%~10%的 APS患 者 可 能 仅 有 aβ2GP-Ⅰ 阳 性 (Ⅰ 级 证 据 )[1]。Danowski等[8]的研究显示并未发现LA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参与APS血栓事件的发生。本研究中,16例 aCL 阳 性 (88.9%),4 例 aβ2GP-Ⅰ 阳 性(66.7%),1 例 LA 阳 性 (16.7%),提 示 aCL 和aβ2GP-Ⅰ可能是诊断APS较为敏感的指标。15例血栓形成患者中,aCL阳性9例(包括2例aCL和aβ2GP-Ⅰ同时阳性);6例行aβ2GP-Ⅰ和 LA 检测的患者中有4例发生血栓事件,此4例aβ2GP-Ⅰ全部阳性,LA均为阴性,提示aβ2GP-Ⅰ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

APS基本病理改变为各级血管内血栓形成而非血管炎,目前尚缺乏统一的APS病理诊断标准。本组资料中,癫痫、舞蹈样发作、认知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提示与微血管病变有关。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3例为白质脱髓鞘,8例示脑内病变主要位于大脑皮层、侧脑室旁、基底节区等部位,病灶数目、形态均无特异性,以单一发病机制无法解释。皮肤活检示3例真皮浅层小血管不同程度闭塞,1例管壁充血,结构紊乱。上述资料提示APS相关脑梗死或缺血更可能以中枢血栓性微血管病变为主。中枢微血管病变APS影像学以脑白质损害为主,此类APS可借助皮肤活检进一步明确。

APS神经系统损害有多种表现,包括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表现、癫痫、痴呆、认知障碍、偏头痛、精神异常、舞蹈病、类多发性硬化样表现、横贯性脊髓炎及眼部症状等[9]。目前认为可能与aPL和神经元髓鞘上的磷脂抗原结合而改变其结构、干扰细胞功能有关。脑血管疾病是继静脉血栓之后APS的第二大临床表现群。本研究中脑血管疾病12例(66.7%),发生率居本组病例之首,与文献报道相符[10]。主诉头痛的患者9例,其中偏头痛3例,提示头痛也是APS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血栓形成是APS的突出特点之一,静脉血栓常见于下肢深静脉,动脉血栓多见于脑部及上肢[3]。本研究中有12例血栓形成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脑动脉血栓形成8例(包括静脉血栓合并动脉闭塞1例),神经影像学显示全部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提示较大的分支血管易受累,大脑中动脉最为常见,与文献报道一致[10]。

APS的治疗原则是对症处理、防止血栓和流产再发[3]。无症状aPL阳性患者无需特殊治疗。aPL阳性伴血栓形成或病态妊娠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予抗血栓治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不作为APS常规治疗。在感染、疾病活动等诱发的重症APS的治疗中,一般主张抗凝联合大剂量激素短期冲击治疗,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可能有效[3]。羟氯喹可以减少aPL生成,同时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常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本研究中18例患者均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主要采用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11例联合免疫调节治疗。1例因合并症多,病情短期内迅速进展而放弃治疗。17例经治疗后病情缓解,随访至今,2例症状出现波动再次治疗,余均未见反复。上述资料提示APS合并血栓的患者应积极抗栓治疗,但最佳治疗时间尚不明确。长期抗凝会增加出血机会,应注意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目前尚缺乏有关APS的前瞻性研究资料,预防APS血栓复发的治疗有待进一步明确。

[1]Miyakis S,Locksin MD,Atsumi T,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an update of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definit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J].J Thromb Haemost,2006,4:295-306.

[2]Wilson WA,Gharavi AE,Koike T,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reliminary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definit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J].Arthritis Rheum,1999,42:1309-1311.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07-410.

[4]Cervera R,Piette JC,Font J,et al,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clinical and immunologic manifestations and patterns of disease expression in a cohort of 1000patients[J].Arthritis Rheum,2002,46(4):1019-1027.

[5]Wendy Lim MD,Mark A,Crowther MD.Management of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J].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2007,26(1):39-45.

[6]Pengo V,Ruffatti A,Legnani C,et al.Incidence of a first thromboembolic event in asymptomatic carriers of high risk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profile: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J].Blood,2011,14(9):178-181.

[7]Mulligan A,McAuley C.Thrombosis and psychosis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th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nd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J].Pediatr Int,2009,102(2):61-62.

[8]Danowski A,de Azevedo MN,de Souza Papi JA,et al.Determinants of risk for venous and arterial thrombosis in 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nd in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J Rheumatol,2009,36(6):1195-1199.

[9]Mayer M,Cerovec M,RadošM,et al.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J].Clin Neurol Neurosurg,2010,112(7):602-608.

[10]程正平,吴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3856-3858.

猜你喜欢
磷脂影像学血栓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