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3-11-23 08:35卢青丁世芳蒋桔泉陈志楠龚志刚李志刚王仁学
实用老年医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诊室性反应内皮

卢青 丁世芳 蒋桔泉 陈志楠 龚志刚 李志刚 王仁学

隐蔽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是指诊室血压正常(<140/90 mmHg),但动态白昼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升高(>135/85mmHg),昼夜节律非杓型。MH并非少见,而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1]。MH极易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并具有较高的心血管风险性[2]。随着动态血压监测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不仅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有关,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即非杓型高血压亦可加重老年人靶器官的损害[3]。

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是踝动脉(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近年来,人们发现ABI降低在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中的患病率很高,是中老年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是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强预测因素[4-5]。近来的研究提示,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6]。目前尚缺乏老年MH患者ABI临床意义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ABI评价老年MH患者动脉结构、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炎性反应、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的老年就诊或体检者,经24 h动态血压和诊室血压测定,入选117例患者,其中MH组32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45例和正常血压(NT)组40例。MH诊断标准为:诊室血压<140/90 mmHg,动态白昼平均收缩压>135 mmHg和(或)动态白昼平均舒张压>85 mmHg。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标准,即诊室血压≥140/90 mmHg。正常血压指诊室血压<140/90 mmHg,动态白昼平均血压<135/85mmHg。排除条件:(1)继发性高血压;(2)急性心脑血管事件(3月内);(3)严重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4)不稳定型心绞痛;(5)严重肝、肾疾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0 U/L;肌酐>265μmol/L);(6)创伤、肿瘤、痛风。每个研究对象均经知情同意后,测量ABI并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诊室血压测量:患者坐位休息15 min,然后采用标准汞式血压计,袖带缚于右上臂,充气后以每秒下降2 mmHg的速度缓慢放气来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舒张压以柯氏第5音消失为准,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2 min,取平均值为患者的诊室血压值。

1.2.2 动态血压监测:采用DS250型动态血压监测仪(日本NIHON公司),袖带缚于患者右上臂,昼间(06∶00~22∶00)间隔20 min,夜间(22∶00~06∶00)间隔60 min自动测量1次,全天有效血压读数 >85%,每小时区间有效读数无缺漏。有效血压读数标准:收缩压70 ~220 mmHg,舒张压40 ~130 mmHg,脉压20~110 mmHg,排除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本研究选取动态白昼平均收缩压和动态白昼平均舒张压两个指标。

1.2.3 流行病学资料收集:每例患者测量ABI的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一般情况、生活方式或行为因素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既往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如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等。

1.2.4 生化指标:所有患者取晨起空腹血4 ml,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肾功能、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免疫胶乳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

1.2.5 血管内皮功能测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右上肢外展,在血管舒张末期测量肱动脉前后内膜之间的距离,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作为肱动脉基础内径(D0);将血压计袖带置于靶血管远端,充气加压至300 mmHg,4 min时放气,放气后90 s内测反应性充血时的肱动脉内径(D1);休息10 min,待血管内径恢复试验前水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3 min时再测肱动脉内径(D3)。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D1-D0)/D0×100%。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D3-D0)/D0×100%。以FMD<4%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重度受损,4%≤FMD<8%为轻中度受损,FMD≥8%为正常。

1.2.6 ABI测量方法:使用5 MHz手持超声探头(仪器型号:CBA1304),血压计袖带宽10 cm,长40 cm。ABI测量和计算方法[7]:受检者平卧,休息5 min,检测者手持超声探头,沿动脉走行区域缓慢移动,直至获取最强信号,快速对袖带进行充气,待动脉波动声消失后,继续充气使压力再升高至少20 mmHg,缓慢放气(2~4 mmHg/s),血流恢复时的第一声对应的读数即为该动脉的收缩压,按右侧肱动脉、右侧足背动脉、右侧胫后动脉、左侧足背动脉、左侧胫后动脉、左侧肱动脉的顺序依次测量并记录;每侧下肢的ABI等于该侧踝动脉收缩压(取胫后或足背动脉收缩压的高值)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高值之比,分别计算两侧的ABI,取低值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采用珋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等方差的成组比较t检验,正态分布者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非正态分布者进行秩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组间在性别、年龄、高脂血症、血脂及肾功能各项生化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H组和MH组间体质量指数、血糖及糖尿病、间歇性跛行、吸烟史的比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2组体质量指数、血糖及糖尿病、间歇性跛行、吸烟史的比例均较NT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3组患者的动态白昼平均血压和诊室偶测血压比较 3组间患者比较,动态白昼平均血压和诊室偶测血压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的动态白昼平均血压和诊室偶测血压比较(珋xs,mmHg)

2.3 3组患者ABI比较 MH组ABI值稍高于EH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EH组与MH组ABI值均较 NT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3组患者hs-CRP、MPO水平的比较 MH组hs-CRP、MPO水平较EH组有所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EH组与MH组hsCRP、MPO水平均较NT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3组患者FMD及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水平的比较 NT组FMD与EH组、M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H组与MH组间FM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两两比较NM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3 组患者 ABI、hs-CRP、MPO、FMD 与NMD水平的变化情况(珋)

表3 3 组患者 ABI、hs-CRP、MPO、FMD 与NMD水平的变化情况(珋)

注:与 NT组比较,*P<0.05,**P<0.01

指标 EH组(n=45)MH组(n=32)NT组(n=40)ABI 0.79±0.16* 0.86±0.27*1.12±0.12 MPO(mmol/L) 274.6±18.4* 277.4±91.3* 99.7±28.7 hs-CRP(mg/dL) 7.65±0.5* 7.98±2.3* 1.18±0.6 FMD(%) 7.64±2.19** 7.58±1.94**11.10±4.36 NMD(%)15.76±10.22 15.82±9.86 16.29±9.20

2.6 相关性分析 MH组患者ABI与hsCRP和MPO呈负相关(r= -0.725、-0.718,P 均 <0.01),与 FMD呈正相关(r=0.915,P <0.01)。

3 讨论

高血压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导致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MH与全身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患者动脉功能的改变在高血压诊断之前已发生,且独立于年龄和血压的变化。因MH常常被漏诊,预后较差。因而对老年患者早期监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于及早发现MH、评价老年MH患者动脉结构、功能的损害程度、判断预后、指导早期防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迄今发现,ABI降低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心脏不良事件和脑血管事件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8-9]。通过无创手段检测ABI对识别老年高血压、尤其MH患者动脉结构、功能的损害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引发炎性反应,促进炎性细胞的聚集,产生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hs-CRP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s-CRP参与的炎性反应引起血管壁损伤,进而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加剧血管细胞凋亡、斑块溃疡、血栓形成,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0]。MPO是一种由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酶,既是一个氧化应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介质,又是一个系统性的炎症和不稳定性斑块的生化标记物,对早期鉴别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1]。本研究结果提示,MPO及hs-CRP表达与活性的升高与ABI降低密切相关,促进了老年MH患者动脉结构、功能的损害。ABI降低与MPO及hs-CRP相关性研究显示,老年MH患者ABI降低与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高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之间密切相关,高血压是内皮损伤的始动因素之一[12]。研究证实,MH患者血管活性物质较正常血压者不同,表现为收缩性血管活性因子增多,舒张性血管因子减少[13]。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一个全身性的功能改变,内皮细胞损伤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并影响内皮抗黏附及抗凝、促纤、抗平滑肌增殖功能。因此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内皮功能的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早期信号,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的危险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高血压及M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样的发生障碍,表明内皮功能障碍不仅是老年MH患者动脉功能损害的早期表现,而且可能参与了动脉结构、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损害程度与老年MH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也表明,老年MH患者内皮功能障碍与ABI的改变呈正相关,老年MH患者ABI降低与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密切相关,老年M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ABI的降低,ABI降低提示血管内皮功能严重受损。

本研究发现,老年MH患者hs-CRP、MPO与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呈显著相关,hs-CRP、MPO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内皮功能障碍有关,两者相互协同作用,参与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过程。老年MH患者的炎性反应、内皮功能损伤是系统性及全身性的异常反应和功能改变,导致ABI的降低,而低ABI则反映了炎性反应、内皮功能损伤在老年夜间MH患者动脉结构、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提示动脉炎性反应的发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严重受损。

总之,ABI是一种无创安全、简单易行、价格低廉、操作重复性较好的临床检查手段,ABI降低与动脉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参与老年MH患者动脉结构、功能损害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对早期识别老年MH患者及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评价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BI在老年M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值得重视及普及。

[1]Bobrie G,Chatellier F,Genes N,etal.Cardiovascular prognosis of“masked hypertension”detected by blood pressure self-measurement in elderly treated hypertensive patients[J].JAMA,2004,291(11):1342-1349.

[2]Fagard RH,Corneissen VA.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white-coat,masked and sustained hypertension versus true normotesion.A meta-analysis[J].JHypertension,2007,25(11):2193-2198.

[3]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87-288.

[4]Heald CL,Fowkes FG,Murray GD,etal.Risk of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the ankle-brachial index:Systematic review[J].Atherosclerosis,2006,189(1):61-69.

[5]Weatherley BD,Nelson JJ,Heiss G,etal.The association of the ankle-brachial index with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RIC)study,1987-2001[J].BMC Cardiovasc Disord,2007,7:1-10.

[6]殷亚晰,刘润梅,翟红霞,等.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2):128-131.

[7]胡大一.重视踝臂指数,关注下肢外周动脉疾病[J].中国医药导刊,2005,7(1):29-31.

[8]Pearson TL.Ankle brachial index as a prognostic tool for women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Cardiovasc Nurs,2010,25(1):20-24.

[9]Rizvi S,Kamran H,Salciccioli L,etal.Relation of the ankle brachial index to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J].Am J Cardiol,2010,105(1):129-132.

[10]季宏,卞茸之,娄青林,等.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关系[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5):309-311.

[11]张茜.髓过氧化物酶的检测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9,27(2):155-157.

[12]罗晓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高血压[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4):573-577.

[13]李令华,宋昌稳,黄莉娟,等.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9):720-723.

猜你喜欢
诊室性反应内皮
午后的诊室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眼病门诊医师诊室安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保洁员承包诊室 雇来“医托”忽悠患者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
微环境在体外大量扩增晚期内皮祖细胞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