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趋同与重复建设问题研究

2013-11-24 06:11殷贵林
对外经贸 2013年9期
关键词:皖江分工产业结构

殷贵林

(池州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一、产业结构趋同与重复建设的含义及表现

(一) 产业结构趋同含义及表现

产业结构趋同是指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共同倾向性。其突出表现为区域结构差异趋于缩小,产业的地域特点不明显,各地区产业门类齐全并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主要行业和产品生产的空间分布均匀化,集中度下降,相互间缺乏应有的分工与合作。换言之,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是指地区之间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组织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确定以及产品结构安排等方面的雷同现象。

(二) 重复建设含义及表现

重复建设是指相同的产业、产品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区域进行超过社会需求的一种投资行为。重复建设可分为市场竞争性重复建设和行政性重复建设两种,前者是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不得不付出的成本;后者则是由政府盲目投资造成的,这是经过科学决策可以避免的。目前,我国的重复建设主要属于行政性重复建设,并且这种重复建设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巨大和难以消除的。由于产能超过了社会的有效需求,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产品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势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产业结构趋同与重复建设的相似之处与区别所在

(一) 产业结构趋同与重复建设的相似之处

产业结构趋同与重复建设在产业结构上表现相似,产业结构趋同表现为地区间的产业构成差异缩小,各地区间分工不明显,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布局。同样重复建设在产业结构上与产业结构趋同存在着相似的问题,只不过重复建设的产业结构趋同更严重,往往表现为低水平的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可以把重复建设看作产业结构趋同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一种盲目的、大量的、低水平的产业结构趋同。

(二) 产业结构趋同与重复建设的区别

1.二者性质不同

产业结构趋同的概念是中性的,就某产业而言,由于各个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该产业在这些区域内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是不同的,有的地区可能已经处于衰退时期,而有的区域则可能正处于成长或繁荣时期。从实践来看,产业结构趋同在各个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历程中都是必经的,属于一种正常的产业发展现象。并不能因为几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趋同,而加以干预。重复建设概念是贬义的,凡是各地区脱离当地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片面追求地区产业结构体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违背劳动地域分工合理化和生产力总体布局的要求,存在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与盲目建设,导致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趋于缩小,主导产业趋同化;产品结构特别是工业产品结构趋于接近;主要工业产品生产的区域分布集中度下降;众多产品的生产缺乏应有的经济规模与市场。这些非正常的产业结构趋同就是重复建设。

2.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产业结构趋同并不必然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坏的影响,相反还可能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究其原因,可能是各类企业、各类产品有着不同的市场定位,从而有着不同的市场范围,再加上近年来外贸的迅速发展,国内企业的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

重复建设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协调带来恶性影响。重复建设采用低水平的技术,产品差异小,市场早已饱和。在重复建设下,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和产品销售市场的争夺容易形成地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其结果是阻碍区域间的要素自由流动。一方面保护了区域内的落后产业,另一方面使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不能优化,导致整体经济效益下降。

三、产业结构趋同与重复建设的度量

(一) 产业结构趋同的度量

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衡量的指标很多,必须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常用的指标是相似系数。其计算公式是:

式中,Sj表示j 地区的相似系数,Xij是j 地区i 产业产值占该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Xi为全国i 产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0≤Sj≤1。相似系数是从区域的角度进行产业结构相似性的对比,从总体上反应产业的地区结构和分布状况,具有综合性特征。Sj值介于0-1 之间,越趋近于1,表示工业结构趋同度越高,反之,越趋近于0,则工业结构趋同度越低。当Sj=1,表示j 地区和全国的工业结构完全一致;Sj=0,则表示j 地区和全国的工业结构完全不一致。对于一个地区而言,不同时期S 值的变动也反映了该地区的结构变动:若S 值上升,则为结构趋同化,反之则趋异。相似系数具有综合性特征,是从总体上反映产业的地区结构和分布状况,它们不可能指出具体产业和产品的趋同情况,从而缺乏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因此必须辅之以区位商和企业规模集中度具体考察。

(二) 重复建设的度量

目前还没有具体度量重复建设的指标,由于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产品对应的市场结构不同,因此仅靠相似系数指标来判断重复建设是不科学的。因此在度量重复建设的时候,不能采用笼统的指标,应该就具体的产品进行分析。主要从现有市场容量、潜在市场容量、现有产能、潜在产能、新增产能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等指标来判断。

四、皖江城市带改善产业结构趋同与消除重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进行合理的城市产业分工

为了预防恶性竞争和过度的重复建设,皖江城市带应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城市分工。通过分工,可以使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明确各自的产业重点,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这样在引进和发展转移产业时能有效避免城市间的恶性竞争,避免产业结构趋用与重复建设,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协调区域内城市间的关系意义重大。在进行具体分工时,首先,各市应该按照自身比较优势确定承接产业的重点,培育新的产业集群。经过多年发展,皖江城市带内的多数城市已构建了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因此皖江城市带各城市可以以现有主导产业为分工基础,在引进转移产业时实现合理分工;其次,应该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地方政府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提高皖江城市带产业综合竞争力,避免地方之间因争夺资源、争夺人才等出现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现象。

(二) 转变政府职能,抑制政府投资冲动

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各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和中央、地方财政分配体系还存在诸多弊端,因此造成了政府对地方经济的过多干预。为了政绩和财政收入,各地方政府有着严重的投资冲动。地方政府在考虑投资时,一般不会考虑区域的整体产业布局和规划,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而且在决策时往往采取“拍脑袋”式的决策方式。实际上很多重复建设都是行政性的重复建设,很多严重的产业结构趋同都是地方政府一手造成的,因此,皖江城市带要预防产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抑制政府的投资冲动。

(三) 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的主导作用

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往往造成市场信息传递不畅,信息引导滞后。投资者对于哪些产品已处于饱和,哪些属于新兴产品,缺乏有效的判断,以至于市场投资者跟风心理严重。因此,当某项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时,便一拥而上,不顾区域的整体布局和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因此,皖江城市带要改善产业结构趋同与消除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就必须完善市场机制,建立畅通的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和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1]丁家云,金泽虎,许宗凤. 皖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马芜铜宜四市为例[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3).

[2]李强,徐康宁. 产业转移:承接地之间竞争的博弈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5).

猜你喜欢
皖江分工产业结构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新四军对皖江地区会道门及帮会的统战工作
“小鲟”过皖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