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电针透刺对脑卒中抑郁症病人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的影响*

2013-11-26 00:55董建萍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脑电图电针头部

董建萍,陈 晨,李 樱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它不仅导致患者的生理性残疾,同时造成精神心理上的损害。而抑郁症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占脑卒中并发症的70%。表现为病人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抑郁、焦虑不宁、悲观失望、思维迟钝等,常使病人丧失了参与康复计划的积极性,妨碍康复进程,必须及时给予治疗。脑电图(EEG)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且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是反映大脑神经细胞功能状态较好的指标。脑卒中形成抑郁时,脑电图相应出现改变,而随着抑郁症好转,脑电图恢复正常。笔者于2012~2013年对8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头部电针透刺治疗,同时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EEG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1岁,平均57.5岁;均为首次发病,经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70例,脑出血10例,病程3~12个月,平均116天。

1.2 脑卒中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并且符合下列条件:①急性起病,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时间超过3个月;②经脑CT或MRI确诊;③无意识障碍、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并且能配合检查。病情趋于稳定后有不同程度的抑郁。

1.3 抑郁症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制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第3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和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出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修订而成的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伴有①兴趣丧失或疲乏感、睡眠障碍、食欲降低;②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③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⑥抑郁程度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HAMD(17项)评分≥18分者和SDS评分≥50%。临床确诊为抑郁症患者。

1.4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符合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②能理解抑郁量表内容,并配合治疗的患者;③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及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及抑郁药物依赖者;④排除有严重自杀观念和行为,不宜以针刺治疗者;⑤排除2周内服用SSRIs类药物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选穴

头部选穴:悬颅透悬厘、脑户透强间、头临泣透阳白、率谷透曲鬓、神庭透印堂。体针选穴:内关、神门、三阴交、合谷、太冲。操作方法:头部各组透穴针刺均采用呈30°平刺方法,每组透穴进针1.5~2寸,以快速小角度捻转,每分钟200转,行针1 min。以上各穴接上G6805型电针治疗仪,输出波型为连续波,频率在每分钟120~250次,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每次通电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体针针刺方法,以手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2.2 脑电图检查

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NT9200-19型数字脑电图仪检查。电极安置按照国际脑电图学会的标准导联10/20系统安置头皮电极,采用单极和双极导联描记,耳垂为参考电极。脑电波δ值取0.3~3.5 Hz、θ值取4~7.5 Hz、a值取8~13 Hz、β 值取14~30 Hz。脑电图判断标准采用冯应琨诊断标准分类[3]作出评价。轻度异常:a波节律不规则,并且节律慢化,有中等量θ波,少量δ波;中度异常:a波节律消失,主要为7~8 Hz的a波,δ、θ波明显增多,且表现为阵发性出现,其中包括少量或中等量棘波、棘慢波,过度换气诱发高幅棘波、局灶性慢波或棘慢波;重度异常:以θ波或θ波为主,有大量的θ、δ波,大量的棘波、棘慢波,过度换气诱发高幅棘波、局灶性慢波或棘慢波。定标电压为 50 μV/5 mm,时间常数为 0.1 s,高频滤波为30 Hz,分别收集90 s睁眼和90 s闭眼状态下的脑电波。脑电图由专人仪器操作,仪器自动分析。

2.3 疗效评定

本研究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国际通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20项进行评分,评定疗效,其中HAMD评分以总分的减分率作为评价。随着病情好转总分减少。总分越高,病情越重(降到7分以下,则效果满意,为临床治愈;减为8~10分为好转,10分以上为效果不明显)。减分率≥50%为显效,减分率≥25%为好转,减分率<25%为无效。减分率=(基线分-治疗后分)/基线分×100%。SDS量表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病情严重程度指数=(20项评分累加分/80)×100%,该值越大,病情越重。指数在50%以下为无抑郁;50%~59%为轻度抑郁;60%~70%为中度抑郁;70%以上为重度抑郁。治疗后SDS指数随病情好转而下降。下降幅度可以反应疗效。

2.4 统计学处理

3 治疗结果

3.1 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HAMD和SDS评分及疗效评定

所有患者经30天头部电针透穴针刺治疗后,临床治愈53例(66.25%),显效 7例(8.75%),有效 9例(11.25%),无效 11例(13.75%),临床有效率为86.25%。HAMD总分和SDS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2 脑卒中抑郁症治疗前后脑电图异常率比较

治疗前后脑电图检查比较,治疗前正常者48例,轻度异常者26例,中度异常者6例,异常率40%,治疗后正常者68例,轻度异常者12例,异常率为1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HAMD和SDS评分及比较

表2 治疗前后脑电图异常率 例(%)

4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是脑卒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与脑部区域损害引起的神经生物学改变有关[4-6],即与单胺类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失调有关,PSD患者5-HT含量明显降低,临床证明PSD患者经用增加单胺类递质含量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后,抑郁症状可明显缓解或消失,进一步支持PSD与5-HT下降有关。研究认为产生各种情绪活动的环路遍布全脑,脑卒中后直接或间接损害其中一个环节,造成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及其通路的传递障碍,就可能出现抑郁状态。

近年来,针灸治疗 PSD 取得了满意疗效[7-9],我们根据穴位神经解剖结构及皮层下的功能定位,选取了在头部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相应部位投影区域的5组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治疗,不仅能有效提高这些脑叶的脑部血氧灌注量,并能促进其额叶、扣带回、基底核等区域的神经功能修复。同时电针使脉冲电流形成电场、磁场,它们的作用是通过兴奋5-HT能神经元上行纤维,激活了“边缘系统-中脑功能环路”,使该环路进入循环工作状态,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状态,使与情绪密切相关的5-HT持续释放增加,来达到改善抑郁状态的目的[10]。PSD患者其抑郁症状对于脑卒中的康复有较大影响,并且抑郁症可能成为预后不良的指征之一,其病死率是普通脑卒中患者的3~4倍,如果能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抑郁症可改善其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促进脑卒中的康复进程。临床研究报道PSD患者脑电图异常,表现基本活动变慢,慢活动增多。临床患者出现情感淡漠、行为缓慢、思维迟钝、嗜睡、记忆力减退等,这可能与脑卒中后这些脑叶神经细胞的功能下降,从而使脑细胞的电活动相对减弱相关。脑电图表现a波节律不规则,并且节律慢化,有中等量θ波,少量δ波。本研究显示患者经头部透穴针刺治疗30天后,症状能缓解甚至恢复正常,而且脑电图在治疗后的异常率也明显降低,临床治愈率达66.2%,有效率86.2%,脑电图异常率从治疗前40%降低到治疗后15%,且均为轻度异常。以往很多文献报道了头部针刺治疗能有效增强中枢NE的代谢,能提高去甲肾上腺胺神经元的功能并增强5-HT神经元和NE神经元两种神经递质分泌,从而提高脑和血中5-HT的含量,以达到治疗PSD效果。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头部电针透穴治疗,通过穴位刺激与脑内其他结构的广泛联系和互相影响,并通过神经递质及纤维联系进而作用于全脑,从而影响人体的整体机能,缓解疾病症状并从根本上治疗PSD的相应症状。治疗后HAMD、SDS的评分值下降,脑电图异常率减少,提示头部电针透穴针刺治疗PSD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脑卒中属“中风”范畴,常在机体气血亏虚,心肝脾肾阴阳失调的基础上,加之某些诱因突然发病。而脑卒中后抑郁证又属“郁证”范畴,多因脑卒中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导致抑郁。头部电针透穴治疗以醒脑开窍,疏肝理气为法,配合体针针刺,可通调脏腑功能,调畅气机,肝得条达,故抑郁得解。该研究表明头部电针透穴针刺配合体针治疗PSD有改善患者脑电图中异常脑电波的作用,随着脑电波异常率的减少,中后抑郁症状出现好转,这可能是头部电针透穴法治疗PSD的机理之一。为头部电针透穴法治疗PSD的临床疗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380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3]冯应琨.临床脑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60-62

[4]Vogel CH.Assessment and approach to treatment in post- stroke depression[J].Am Acad Nurse Pract,1995 ,7(10):493 -497

[5]汪瑛,肖伟,汪节,等.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2):7-10

[6]刘香玲,陶永苍,胡杨雪,等.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脑电超慢涨落图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9):2892 -2894

[7]李隽.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0,42(7):77-78

[8]常学辉,张良芝.针药合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5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2):111 -112

[9]杨沈秋,王伟华.头针配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9 -11

[10]董建萍,孙伟义,王顺,等.头部电针透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4):241 -244

猜你喜欢
脑电图电针头部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脑电图影响的对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