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困惑
——衢州学院探索研究性教学的实践

2013-11-29 10:34严春妹
关键词:衢州研究性学院

严春妹

(衢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困惑
——衢州学院探索研究性教学的实践

严春妹

(衢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研究性教学内涵,分析研究性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是提高研究性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高校;研究性教学;内涵;困惑

一 引言

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源自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卢梭的“发现学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后来提出的终身学习理论。这些理论渊源重视“自主、探究”,强调“自由精神”,为理解和阐释现代研究性教学理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研究性教学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的美国,并随后在欧亚各国教育实践中推广开来。在我国,研究性教学首先是在中小学开展,近几年来,为了适应高校培养创新型和研究型人才的需要,各高校也逐渐将研究性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口。衢州学院在2011年和2012年的教学工作计划中提到要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持续深入推进研究性教学实践,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究竟什么“是研究性教学”?这是一个亟待厘清的问题。

二 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对于“研究性教学”的理解,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旨在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表1 研究性教学理解分类表

这些研究观点角度多样,内容丰富,但理解欠全面、透彻。研究性教学的关键词是“研究性”“教”和“学”。要想准确定位研究性教学,首先要深入解读这三个关键词。百度百科词典将“研究性”解释成带有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进行解释和解决,或者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性质。这个解释表明“研究性”既是一个动态过程,又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和谐统一。教学应以研究为基础开展,“教”与“学”都要基于研究活动。“教”字涉及的含义非常丰富:谁是施教者?施教者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施教者如何开展并实现“研究性”?同理,“学”的对象又该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据此,我们可以将研究性教学理解为:教师和学生都要具备研究性教学的素质,理解研究性教学理论,掌握研究性教学方法,实施研究性教学实践,取得研究性教学成果。研究性教学应该具有双向性、动态性、理论性、实践性等特征。

表2 研究性教学特性表

三 衢州学院探索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实践

衢州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同时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学校的教学具备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教学环境具备研究性教学的氛围,教师具备研究性教学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学生具备研究性教学所需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需要。在学习研究性教学理论知识和借鉴兄弟院校积累研究性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衢州学院于2011年4月开始推行研究性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全校上下参与度广,积极性高,效果较好。2012年4月学校下发了《衢州学院关于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意见》,全面、持续、深入推进衢州学院的研究性教学实践,并于5月再次开展研究性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使衢州学院研究性教学实践得以深入和推广。

本次研究性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先在各个二级学院自主开展研究性教学课选拔活动,最后遴选出14位教师参加学校层面为期2周的研究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次活动涉及的课程有中国近代史纲要、古代文学等文科课程,也有数字电子技术、高等数学等理工科课程,还有体育课程;有理论课也有线切割等实践课。学校组织多位专家组成评委团根据衢州学院研究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此次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评分评奖。评价角度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表3 评分表设计

本评分表的科学之处在于它关注的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教学活动,同时从多个角度来评判研究性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但是,它也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研究性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究竟是什么?研究性教学是否仅靠研究性课堂就能得以体现?研究性教学的研究性有没有衡量的标准?文科课程和理科课程的研究性评价标准是否能一致? 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研究性是否能相提并论?这些问题是我们这次研究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强烈关注的对象。

1.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教学是一种以“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模式,其特点是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是无所不知,学生是一无所知;教师思考,学生被思考;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并将选择结果强加给学生,学生被动地适应学习内容,惟命是从;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则纯粹是客体。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教师转。不同的是,研究性教学是基于强调学科原理形成过程和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意识、责任感和信息收集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能力等。学生在学术研究兴趣的驱动下,围绕所学课程内容进行深入钻研学习。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实施以启发为核心的多种研究性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要采取基于兴趣的自主学习模式。

表4 传统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区别

判断一门课程是采用了传统教学还是研究性教学,着眼点主要是区别他们的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学习方法、方式以及培养效果。衢州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目标是: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中,不仅要做到学术、技术、职业的有机结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学生主动性、创新性的培养。基于此,衢州学院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文科课程和理工科课程的研究性教学。

从传统教学与研究性教学区别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衢州学院研究性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的实施标准对文科课程和理工科课程是一样的,这不能不引起质疑。

美国博耶委员会 (Boyer Commission) 1998年出台的《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调查报告显示,创新与研究活动的机会与计划一般集中于实验学科和工程学科的学生,并常由学生所学的专业决定。参与研究机会最少的是非实验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领域的本科生。这表明文理科的研究性教学不该也不能用同一种衡量标准。

文科课程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理工科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虽然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多方面的交叉,文理科课程在研究的侧重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要求等方面是不同的。文科强调语言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以及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互动,理工科则更多地强调实验室的开展,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文科的专业语言多样化、抽象化、细致化,理工科的数字和符号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文科的知识不完全是基于事实,而更多的是基于情感和价值观,而理科的知识一般具有比较统一的标准;文科学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方面相对较弱,而理科学生则反之。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理科采用统一的要求、方式和标准进行研究性教学是不符合文理知识特点的。

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英语、古代文学等文科课程与其他理工科课程归在一处采用统一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并且使用同一个衡量标准对其进行评价打分,显然不能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文科课程侧重于对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其研究过程主要体现在通过采用调查、阅读和实践等方式观察和体验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培养问题意识,继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交流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理工科课程关注的是物体间的科学测量和原理的推导,其教学过程以观察、模仿、实践和统计为主。不能盲目地采用文理课程统一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来获得问题的解决,更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文理科课程的课堂研究性教学效果。

3.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研究性教学。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因此,理论课程是实践课程的基础,一定的实践课程又会检验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理论课主要包括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等,目的是奠定人文素养,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实践课一般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其目的是培养职业能力、习得应用技能。教学中,理论课和实践课密不可分,互为补充。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将研究性教学分为认知理解类教学和实践应用类教学。认知理解类教学以认知某个研究对象为主要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判断与解释,有关条件的确定,有关规律、原理的探究,各种因素和因果关系的认识等研究活动实施教学,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践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实践应用类教学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通过对某个设备、设施的研制方案的制定,研究条件的创设与实现,装置的设计、制作与改进,方法和手段的应用选择等研究活动实施教学,具体包括研究性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类型。显然,这两类研究性教学侧重点不同:认知理解类教学强调“认识和理解”,比较适用于理论课教学,而实践应用类则重视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适合实践课的教学。

教学研究表明,高等数学、古代文学之类的课程理论性较强,而线切割、数字电子技术、VB程序设计之类的课程实践性更强,还有一些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参半。理论课侧重专业能力和技术知识的识记和掌握,实践课侧重知识的应用能力。鉴于此,衢州学院开设的高等数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古代文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适合采用认知理解类研究性教学,而线切割、数字电子技术、建筑初步设计、VB程序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则更应采用实践应用类研究性教学。不同的研究性教学类型,其衡量标准肯定是有区别的。

4.研究性教学中“研究性”的把握。

衢州学院2012年研究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已经结束,并且已经评出各种奖项。讨论会上,有专家评委总结:有的教师这次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的性质不够明确,“研究性”不够强。为此,研究性教学的“度”的把握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研究性教学的关键词“研究性”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师角色、学生的参与度以及科学的评价标准是衡量“研究性”度数的关键。

(1)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具有开放性。

研究性教学的内容要体现开放性:除了教材以外,还要选择其他知识资源进行补充。教材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自主探究的思维方法的准备,但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信息需要,而与教师交流,利用网络资源,阅读各种期刊著作,能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拓宽学生视野,全方位多角度训练学生发现、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性”能力。

研究性教学的形式要体现开放性:在时间上不能仅限45分钟,而应该是课内和课外时间的有机结合,空间上不能只是通过课堂来实施教学,而应该是课堂、学校以及社会的紧密结合。时间和空间的广延性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特征。衢州学院研究性课堂观摩活动只是研究性教学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这种形式结合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课堂里的45分钟,不利于较好地体现研究性课堂的特征。研究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绝不仅仅是“教材+课堂”,而应该是延伸到自然与社会的空间中学习和探索。

(2)教师要具备多重身份。

研究性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成功地实施和体现研究性教学的研究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追求真理的勇气,教师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评价者等多重身份。教师不是作为传声筒,而是作为一个带着理智、情感、智慧,与学生平等的个体,超越简单知识授受,参与到深层次的教学情景的创造性建构之中。衢州学院研究性教学评委专家评价有些课堂“研究性”不够强,很大程度上是对教师在课堂内的表现不满意,因为仅看45分钟的课堂,教师的这些角度身份未必能表现全面和深入。

(3)学生须全员参与教学活动。

研究性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一方面,学生要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并积极主动地制定适合自己的研究计划,设定研究目标;另一方面,在探索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与研究活动,在教师和学生间形成良性互动,取长补短,形成知识信息的多向建构,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研究性课堂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多向互动和单项互动的区分还是比较明显的。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也是导致衢州学院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度”数不够的因素之一。

(4)多重性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教学常常以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准。研究性教学利用问题教学、活动体验、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探究和实践的能力,因而仅仅靠有形的作业和成绩无法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在参与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过程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是合理的评价标准。研究性教学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理性认识,如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学生知识探究过程中内心的各种体验,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观念体系。同时,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也只有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而且在情感、意识和行为等多方面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衢州学院研究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性不够”还体现在评价标准上,仍然以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已有的丰富的知识体系为目的,而没有看重学生是否能以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媒介,提升自己选择、判断、解释、运用、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四 结语

研究性教学强调以科学原理形成过程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内容呈现的过程,将知识的产生起因及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激情,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的经验,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教育意味着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训练有素的探索,使学生具有推理、思考能力。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高等学校须转变更新人才培养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分析探索研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黄亚平,陈小鸿.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77-180.

[2]刘智运. 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传统教学方法非改不可[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23-24.

[3]王萍. 高校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17-119.

[4]辛继湘. 自由式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精神[J].课程理论与教学改革,2009(9):63-67.

[5]姚利民,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62-65.

[6]叶碧.大学审美文化教育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7]张吉维,任良玉. 内蒙古大学探索研究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5):37-38.

ClassNo.:G642.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ConnotationandPuzzlesofResearch-basedTeachingModeinColleges

Yan Chunme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Quzhou College, Quzhou, Zhejiang 324000,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in colleges is helpful to foster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research ability and practical skill. This article explored the connotation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and analyzed the puzzles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colleges; research-based teaching; connotation; puzzles

严春妹,硕士,副教授,衢州学院。

衢州学院2011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研究成果;衢州学院201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研究成果。

1672-6758(2013)07-0015-3

G642.0

A

猜你喜欢
衢州研究性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衢州烂柯山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学院掠影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