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112例临床研究*

2013-12-01 08:52张佩江赵文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腹水病程复发率

张佩江,赵文霞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0)

肝硬化是由各种原因(病毒、饮酒、药物等)长期作用于肝脏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肝硬化。笔者在临床上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其效果显著,复发率和死亡率更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例患者均为我院肝病科门诊或住院病人,根据其就诊疗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3∶2)分为2组各56例。其中治疗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2.7±6.42)岁;病程0.5~6年,平均病程(2.46±1.23)年;轻度腹水13例,中度腹水25例,重度腹水18例;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为(9.88±3.46)分。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4.72±5.48)岁;病程 1~5年,平均病程(2.78±0.86)年;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为(10.03±3.49)分。2组患者均为单纯性腹水。2组性别、年龄、病程、腹水程度、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等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4年制定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3]和叶任高的《内科学》[1]中肝硬化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

1.4 纳入标准

(1)经彩超、肝功等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腹水者;(2)符合上述中医辨证标准;(3)年龄24~70岁;(4)病程为0.5~6年;(5)2组患者均符合单纯性腹水的诊断;(6)签署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1)与上述3种标准不符者;(2)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者;(3)非单纯性腹水者如合并有胸水的患者;(4)有其他精神或神经疾患者如帕金森患者等;(5)妊娠或哺乳期患者;(6)对本试验或对照组药物过敏者;(7)过敏体质者;(8)近期服用或正在服用对本研究有影响的药物者。

1.6 脱落标准与剔除标准

(1)在研究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者;(2)治疗期间2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者;(3)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完成本试验者。

1.7 治疗方法

1.7.1 一般治疗 2组均应低盐(<3g/d)、限水、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止肝损害药物、禁酒;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1.7.2 特殊治疗 在上述一般治疗基础上2组均给予抗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等治疗:(1)还原型谷胱甘肽1.2g/次,静脉滴注,每日1次;(2)低蛋白血症者静脉滴注白蛋白和新鲜血浆,3d 1次;(3)安体舒通 100mg/d,速尿 40mg/d,其比例为100∶40。如效果不佳可加至常用量2~3倍,每天减轻体质量小于500g为宜。

1.7.3 辨证治疗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再给予腹水1号颗粒(柴胡12g,桂枝6g,茯苓15g,泽泻 12g,丹皮 12g,山茱萸 15g,山药 15g,川牛膝20g,车前子 30g(包煎),薏苡仁 25g,苍术 15g 等,每日1剂,分2次服。气虚者加黄芪40g、白术15g、防风10g;肝郁气滞者加青皮 15g、木香15、郁金12g、枳壳12g;肾阳虚者加熟地黄15g、仙茅25g、仙灵脾15g、附子6g;肾阴虚者加知母12g、黄柏12g、枸杞子20g、龟板 20g;湿热者加大黄 10g、茵陈15g、金钱草15g、栀子 12g;血瘀逐络偏重者加丹参 30g、牡蛎30g、水蛭 10g、三棱 15g、莪术 15g;脾虚者加白术15g、大枣 30g、党参 15g、鸡内金 15g、焦三仙各 15g、陈皮10g(上述颗粒由三九制药厂提供)。对照组给予腹水1号颗粒模拟剂 (由蔗糖和淀粉组成,由三九制药厂生产),2组颗粒在外表、气味、重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7.4 2组疗程均为28d,28d后复查彩超、肝功等及重新评估其证候积分;停药半年后进行随访并统计其复发率和死亡率。

1.8 疗效评定标准

1.8.1 疗效评价指标 (1)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腹部彩超、血常规、肝功及其停药6月后复发率和死亡率;(2)安全性评价指标:三大常规、肝肾功、心电图、血凝4项、腹部彩超等。

1.8.2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疗效评价(见表 1)。

表1 中医症状轻重分级表

上述症状轻度记为1分,中度2分,重度3分;疾病程度:轻度1~8分,中度9~16分,重度17~24分。中医证候疗效标准采用积分比法: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 =(治疗前总积分 -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1.8.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3]疗效标准。

1.9 统计方法

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性分布者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者则采用2组间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h检验。

2 结果

2.1 2组患者总体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见表2)

表2 2组患者总体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n,%)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表(±s)

表3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表(±s)

注:2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56 14.88±5.16 7.38±3.91 56 15.23±4.49 12.07±4.38治疗组

2.3 治疗前后2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2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2.4 2组随访复发率比较

表5显示,2组疗程结束4周后,随访复发率情况,治疗组3个月内复发者3例,6个月内复发者8例,1年内复发者14例,死亡4例;对照组3个月内复发者6例,6个月内复发者13例,1年内复发者22例,死亡9例。

表5 2组复发率比较(n,%)

3 讨论

肝硬化腹水在中医学中并无此名称,属中医学“鼓胀”等范畴,其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详细地记载了鼓胀的临床特征:“腹胀……色苍黄,腹筋起。”《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提出其病位在肝、脾、肾。《诸病源候论·睡盅候》提出与水毒关系密切,如“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为临床疑难杂症之一。其病因病机是由于情志所伤,酒食不洁,虫毒感染,久病损伤肝肾,最终导致肝脾肾受损,其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腹中,为本虚标实证。治疗当标本同治,固以健脾益肾、行气利水、活血化瘀之法。腹水1号颗粒剂由柴胡、桂枝、茯苓、泽泻、丹皮、山茱萸、山药、川牛膝、车前子、薏苡仁、苍术等组成。柴胡疏肝解郁;茯苓、泽泻、丹皮为六味地黄丸之三泄三药,合用既能清利水湿又能去肾中之浊邪,使水湿之浊从肾与膀胱祛除;方中山茱萸、山药补涩兼施,既能补肾以保证肾主水及气化功能正常,又能固涩以防止其通利太过。本方加山药、山茱萸正体现了其观点;车前子、薏苡仁、苍术合用既能宣肺使上焦通利,又能健脾运脾、祛中焦之水湿,还能利尿通淋去下焦水湿[6];川牛膝活血化瘀,防血不利为水,又能引药引水下行;稍配伍桂枝能温阳化气、通利血脉,还能与苍术配伍宣通肺气。全方诸药和用、攻补兼施,共奏健脾益肾、行气利水、活血化瘀之功。气虚者加黄芪、白术、防风加强其补气利水之功;肾阳虚者加熟地黄、仙茅、仙灵脾、附子加强其温肾利水之效;湿热者加大黄、茵陈、金钱草、栀子加强其利湿退黄之功;血瘀偏重者加丹参、牡蛎、水蛭、三棱、莪术加强其化瘀消癥利水之功;脾虚者加白术、大枣、党参、鸡内金、焦三仙、陈皮加强其健脾消食之功。笔者认为,无论病程长短、腹水多少本方均可选用。通过本组资料观察显示,治疗组在加快腹水消退、减轻患者症状及防止病情复发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更优。这可能是由于中药能保护及修复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本之法,再配合西医利尿剂、白蛋白、新鲜血浆等对症治疗,以缓其急,标本兼治,疗效更佳。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0-468.

[2]萧焕明,池晓玲,蒋俊民,等.苍牛防己汤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 60 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12):82.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869-871.

[4]王净净,龙俊杰.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长沙:湖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36.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4.

[6]王静,诸永莲,倪林妹,等.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11):1294-1295.

猜你喜欢
腹水病程复发率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基因分型检测在预测乙肝进展、病程及转归中的作用
综合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