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文化艺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2013-12-07 01:25金晓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芦笙民族音乐舞蹈

鄢 锋 ,洪 玫 ,金晓峰

(丽水学院教育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文化艺术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时代最为集中、最为核心、最能体现和表达人们精神追求的文化事象和文化符号,是人们社会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华民族是一个包括了56个不同民族成分的大家庭,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艺术,而这些文化艺术的表征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具体说来,涉及了民族音乐、舞蹈与美术等诸方面。通过对这些不同民族文化艺术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与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1 民族音乐与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民族音乐,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歌曲或乐曲。我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无论在音乐体裁和形式上以及音乐的音调和风格上,都呈现出多彩的风貌,大体而言包括了民间歌曲、乐器和民间器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宗教音乐等六大类。其中的每一类体裁和形式既多种多样,又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流派风格,并与其他文化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在体育上,民族音乐往往与体育呈现出融为一体的形式,如以体育活动为舞台而通过音乐展现出的各民族的心理素质、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

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早在史前时期的人类劳动生活中,原始音乐和体育活动就已经成为早期人类进行娱乐的一种形式。根据考古学家的考察与研究,在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并能奏出优美的音乐,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所谓葛天氏氏族中的“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些史前人类通过原始狩猎生活而产生的狩猎歌舞,可以说是最早的体育娱乐活动了。[1]

根据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仍处在原始社会残余阶段的东北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南方傈僳、独龙和普米等民族的调查和考察,在他们中间仍保留着大量反映原始狩猎生活的歌曲和歌谣。如鄂伦春族的狩猎歌、赫哲族的渔歌,反映了他们世世代代所从事的生产与生活情景,表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豪放自由的感情。[2]

在当代几乎所有的民族进行的许多体育娱乐和竞赛活动中,民族音乐往往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苗族的“斗牛节”、“芦笙会”、“龙船节”,彝族的“赛马节”、“歌场”、“花炮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射弩节”,侗族的“摔跤节”、“赛芦笙与赶歌场”,布依族的“跳化场”、“麻坡歌节”、“投石节”、“玩山节”、“歌节”等。在这些民族娱乐活动中,音乐与体育娱乐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民族文化形态。[3]

如在贵州省凯里的舟溪苗族村寨,每当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举办“芦笙会”节日时,人们不仅要在芦笙的伴奏下进行各种形式的歌舞活动,而且还要进行“赛芦笙”比赛,包括“芦笙刀”、“芦笙拳”等的武术比赛。尤其是“芦笙刀”的比赛,两个小伙子吹着芦笙,以雄健的步法和娴熟的动作冲在最前面,其他人成双数排列,手握双刀,面对面相互拼杀,不时发出有节奏的呐喊。

可见,民族音乐对体育娱乐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2 民族舞蹈与民族传统体育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扎根于各民族人民生活土壤中的民族舞蹈,已经渗透到了民族的历史、生产、习俗、宗教、道德、伦理以及民情等各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华夏民族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数量达上千种之多。尤其是在占全国人口不足10%的少数民族中,其民间舞蹈却达到了整个华夏民族的50%左右,以致被誉为“歌舞的海洋”。[4]

民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是与每个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同时,不同民族的生产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民族舞蹈的形式、风格和节奏等,而民族传统体育就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在我国不同的民族中,舞蹈和体育往往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

如在景颇族中盛行的祭祀舞蹈盛会——“目瑙纵歌节”,一般在农历正月举行。届时,景颇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男的手拿长刀,女的手拿花扇或彩巾,在巫师“瑙双(领舞者)”的带领下,踩着同一个鼓点翩翩起舞。目瑙纵歌节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有着民族狂欢“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集体歌舞。再如于纳西族的节日、婚礼、祭祀活动时举行的“东巴跳”,是纳西族东巴教在祭祖仪式中表演的一种颇具原始特征的大型武舞。这种表演由六十余个动作组合而成,其中又有各自独立的武舞体系,包含着不同的武术技法。如武术刀法的攻防技击术有劈、砍、扎、刺、缠头裹脑、架刀、切刀等。步法则有弓步、跪步、踏步、虚步、蹲步和跳跃等。在使用器械的种类上,包括了刀、叉、剑、棍、弓箭、矛、盾等。“东巴跳”开始后,表演者身着战装,手执兵器,伴随着雄沉的战鼓声分两队入场,双方左砍右杀,不断变化阵法进行操练。“东巴跳”的动作形象逼真,形式多样,很明显是从东巴舞中的动作提炼而成,甚至可以说是东巴舞的再现。[5]

上述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表现出了体育与舞蹈的密切关系,甚至许多舞蹈就含有很浓的体育竞技成分,这表明没有相当的训练基础是绝对无法表演的。就一定以上而言,原始的舞蹈与体育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因为在许多少数民族中,许多舞蹈本身就可以视为一种体育活动。舞蹈可以视为一种强身健体的形式,体育也可以视为一种表演观赏的形式。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的舞蹈与体育,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各自演化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但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 民族美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我国的民族美术有着久远的历史,甚至早至史前时期出现的诸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岩画、地画等等,已经出现了令当代人称羡的美术成就。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洞穴壁画到以后各个时代的雕刻、绘画中都发现了众多古代民族体育活动的历史素材。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考古学家在青海省乐都县柳湾的一座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座陶塑人像。此塑像是浮雕在一高33.4厘米、口径19厘米的陶罐腹部,其脸部表情凝重,两眼似睁非睁,目光凝视;而口部嘴唇又微张开,腹部隆起,双手放在下腹两侧,腿膝屈曲,两脚分开站立,犹如蹲裆骑马式。通过对这一塑像上述特征的分析,有的学者认为,“这尊塑像的整幅形态分明是在‘吹呴呼吸,鼓腹行气,与历代气功站桩式样维妙维肖,丝毫不差。因此,可以极其肯定地说,这是一尊从原始时代遗存下来的道道地地的气功塑像。”此说有一定道理。这类以行气为表现特点的古代文物资料的出现,向我们展示了远古人类进行传统养生保健活动的重要事实。这是史前民族对人类养生保健体育做出的巨大贡献。[7]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发现了反映新石器时代原始歌舞生动写照的彩陶盆。在彩陶盆上面,绘有五人一组共三组的舞蹈图案,舞者均手拉着手,动作协调,舞姿优美。从其舞者缓慢而有节奏的步伐,双手轻盈而谐和的动作,说明这是已经经过精细加工和组合的一种步伐规范的体操式舞蹈了。[8]

1972年,人们在甘肃省黑山湖附近的四道鼓山沟里,发现在崖壁上有岩刻画。1978年,甘肃省博物馆等部门组成调查队,又在红柳沟等地发现了岩画。在黑山地区150多处的岩画遗址中有一幅反映原始时代战争舞蹈的《操练图》。全图共有人物近30个,从刻划的图案中可见有些手持弓箭正对目标作射击状,有些高举手臂作徒手格斗姿势,还有些两手叉腰、双腿直立,拟在呼喝指挥。整个画面阵形壮观,人物造型生动,精神抖擞,威武雄壮,既象以习舞娱乐的方式练武,又似将练武的内容作舞娱乐。[9-10]

上述发现的有关岩画资料,表明在在原始民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中,舞蹈已成为其仪式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人们运用舞蹈等各种活动方式向意想中的“神”祈求,在祈求过程中通过舞蹈实现了活动者身心及观赏者心灵的娱悦。

4 结语

从上述诸多民族文化形式的内涵特征可以看出,以民族音乐、民族舞蹈和民族美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所蕴含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甚至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代世界文化交流方式和渠道的日益扩大,世界各国不同民族和不同传统体育项目的迅速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形态,民族传统体育的张力已经远远超出其最初的祭神娱鬼、强身健体、娱人身心的范畴。其传统内涵的演化,标志着日益发展的社会已经赋予它展现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新的道德观念、推动民族地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崭新的社会职责。

[1]王帆,杨雪芹.重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2):40、41、42

[2]张宝根,黄晓春.从文化变迁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18(3):125、126

[3]汪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功能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0):48、49、50、51

[4]田祖国陈永辉.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1):58、59、60、61

[5]朱建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回顾与趋势[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1):73、74、75

[6]兰诚.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方法探究[J].体育世界,2010,(6):8

[7]丁保玉.再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8):49、50、51、52、53

[8]宋彩珍,万义,白晋湘.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117、118、119

[9]李卫国.从历史地域特点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学刊,2011,18(3):125、126、127

[10]胡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发展与艺术表现[J].芒种,2012,(21).

猜你喜欢
芦笙民族音乐舞蹈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岜沙芦笙节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你好,芦笙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芦笙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