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诊断

2013-12-08 06:15吴红珍WUHongzhen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样癌片状肉瘤

吴红珍 WU Hongzhen

江新青 JIANG Xinqing

魏新华 WEI Xinhua

陈 亮 CHEN Liang

郭 媛 GUO Yuan

肉瘤样癌(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全身许多部位,原发于肺部少见。肺肉瘤样癌(PSC)是一组含有肉瘤形态细胞或肉瘤样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分为梭形细胞癌、巨细胞癌、多形性癌、癌肉瘤、肺母细胞瘤5个亚型,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1-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01~2011-12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PSC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50~76岁,平均(66±3)岁。8例主诉为咳嗽、咳痰,5例伴咯血,1例右胸痛,1例气促,1例有发热史,3例有明确的吸烟史。

1.2 仪器与方法 9例均行胸部正侧位X线平片、CT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或320层螺旋CT扫描;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肌水平,一次屏气状态下从足侧向头侧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140 kV,管电流250 mA,准直 0.5 mm×16/1 mm×16,螺距0.9375(15/16),机架旋转时间0.5 s,层厚7 mm,层间隔0.5 mm。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对比剂优维显(300 mgI/ml),剂量2.0 ml/kg,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入,注射速度3.0 ml/s,延迟时间8~25 s。薄层扫描后部分行多平面重组(冠状面和矢状面),间隔5 mm。

1.3 图像分析 由2名主治医师以上医师采用双盲法对X线及CT图像进行分析,记录病灶的数量、部位、大小(最大径)、边界、形态、周围侵袭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测量平扫与增强的CT值,计算强化比,感兴趣区约为肿瘤面积的80%,各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根据增强情况估计病灶无强化面积比例。意见不一致时经讨论决定。

2 结果

2.1 X线、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 9例患者共发现9个病灶,均为周围型,右上肺4例,右下肺2例,左上肺2例,右中肺1例,均无钙化及支气管充气征(图1、2),边界均不清;病灶最大径1.6~10.5 cm,平均6.2 cm;3例有毛刺,2例有分叶(图1),1例有空泡,2例侵犯胸膜,5例淋巴结纵隔肿大,1例病灶较散在,病灶早期呈结节状,生长迅速,病灶平扫CT值10~59 Hu,平均33 Hu,密度多不均匀,可见坏死、空洞;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图1、2),增强CT值13~68 Hu,平均38 Hu,强化比值约为1.15(38/33),平均无强化面积比例为63%。

图1 患者男,76岁,左肺上叶前段肉瘤样癌。A.X线示左肺上叶后段肿块(箭);B、C.肺窗示肿瘤呈类圆形(箭),可见分叶征(箭);D.纵隔窗示肿瘤密度欠均匀,见多发散在斑片状稍低密度灶(箭);E.增强后肿瘤呈不均匀环状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仅见散在强化(箭),无强化面积占80%;F.病理示肿瘤组织呈片状弥漫性分布,肿瘤细胞呈多角形(箭),体积较大,胞核大、深染,可见核仁及病理性核分裂象(HE, ×400)

2.2 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 本组6例为梭形细胞癌,3例为多形性癌,1例合并真菌感染。CT诊断为肺癌6例,病灶位于上叶,早期呈结节状,肿块生长迅速,可侵及胸膜,肿块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可见坏死、空洞,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1例误诊为肺脓肿,其病灶较大,边缘模糊,且伴有发热史,CT上病灶密度不均匀,内部密度较低,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仅边缘见斑点状强化;1例误诊为慢性炎症,其病灶位于右中肺,较散在,内见一小结节影,增强扫描较明显强化;1例误诊为结核,其病灶位于左下肺背段,可见长毛刺及空洞影,其空洞壁较厚,且厚薄不均,边缘强化不明显。

3 讨论

PSC是一类少见的肺恶性肿瘤,是一组分化差、含有肉瘤或肉瘤样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癌成分多为鳞癌或腺癌,肉瘤成分最常见的是纤维肉瘤。随着免疫组化等技术的应用,研究者发现,瘤样成分中多表达上皮性标志物,如细胞因子等,但同时癌成分也表达间叶性标志物,如Vimentin等[1]。肉瘤样组织比例需在50%以上才能诊断SC,若肉瘤样组织比例过少宜诊断为癌[2]。

图2 患者女,70岁,右肺下叶肉瘤样癌。A、B.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巨大肿块影(箭),最大径约7.4 cm;C.肺窗示肿瘤呈类圆形,可见少量毛刺(箭),未见分叶征;D.纵隔窗示肿瘤密度欠均匀,见多发散在斑片状稍低密度灶(箭);E.增强后肿瘤呈不均匀环状强化(箭),中央强化不明显(箭),仅见散在强化,无强化面积占70%;F.病理示肿瘤组织呈弥漫性分布,肿瘤细胞呈梭形(箭)(HE, ×400)

由于PSC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特征性,故术前诊断率很低。本组PSC患者多为男性(7/9),均为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与肿瘤生长部位及侵犯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多表现为咳嗽、咳痰(8例)或伴咯血(5例),或因胸痛就诊,可能与胸膜侵犯有关,1例有高热史。

影像学上PSC可发生于任何肺叶或肺段,本组发生于右上肺居多(4例),周围及中央均可发生[3,4],本组9例均为周围型,中央型肿块常位于肺门附近向腔内外生长,肿块多较大,支气管受压阻塞,造成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多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周围型肿块位于周围肺野,以上叶多见,本组6例位于上叶,早期呈结节状,肿块生长迅速,可侵及胸膜,肿块可呈分叶状,但多无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密度不均,可见坏死、空洞。X线表现为肺部肿块影,难以与其他肺部肿瘤相鉴别,与肺癌典型表现相似,术前诊断困难。CT检查有助于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增强情况、周围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SC的胸部CT平扫缺乏特征性表现,一般肿瘤较大,为肺内孤立的软组织肿块,由于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且肿瘤生长迅速,就诊时多较大,本组病灶平均直径6.2 cm,均为单发。CT增强扫描有一定特点,仅周围不规则或厚环状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呈大片状低密度区[5-7],本组9例平均增强CT值比平扫CT值增加约5 Hu,提示肿瘤总体强化程度差。中央较低密度区为肉瘤样梭形细胞成分、黏液样变或坏死、出血所致[7],边缘不规则厚片状强化区为上皮成分。本组病例平均无强化面积达63%,因此,CT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PSC。

PSC早期易误诊为肺炎、肺结核或肺脓肿[8],晚期有时与普通型肺癌难以鉴别[9]。本组CT诊断为肺癌6例,肺癌常出现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中征、空泡征等[10],但PSC亦可出现上述征象,较有意义的鉴别为肺癌增强后常为瘤体均匀强化,或瘤体内点线状、斑片状强化,PSC仅周围不规则或厚环状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呈大片状低密度区。因此,鉴别肺癌与PSC有一定困难,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本组1例误诊为慢性炎症,病灶发生于右中肺,较散在,X线与CT均误诊为慢性炎症,回顾性分析发现其内见一小结节影,增强扫描较明显强化,应考虑到肿瘤的诊断。1例误诊为肺脓肿,病灶较大,边缘模糊,且伴有发热史,CT上病灶密度不均匀,内部密度较低,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仅边缘见斑点状强化,因此CT误诊为肺脓肿,回顾性分析发现肿块强化较差,肺脓肿壁明显强化可供鉴别。1例误诊为结核,病灶发生于左下肺背段,可见长毛刺及空洞影,边缘强化不明显,与结核难鉴别,但其空洞壁较厚,且厚薄不均,应考虑到PSC的诊断,由于日常工作中对PSC的认识不够,故易误诊。

综上所述,原发性PSC具有较强的浸润性,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11],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CT扫描肿块较大,周围呈不规则或厚环状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时常可提示PSC,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1]Rossi G, Cavazza A, Sturm N, et al.Pulmonary carcinomas with pleomorphic, sarcomatoid, or sarcomatous elements: a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75 cases.Am J Surg Pathol, 2003, 27(3): 311-324.

[2]周正荣, 李国栋, 杨文涛, 等.肺肉瘤样癌的影像和病理分析.放射学实践, 2006, 21(4): 347-349.

[3]张雪梅, 林江.肺肉瘤样癌的增强CT表现(附3例分析).中国临床医学, 2009, 16(4): 626-627.

[4]Kim TH, Kim SJ, Ryu YH, et al.Pleomorphic carcinoma of lung: comparison of CT features and pathologic findings.Radiology, 2004, 232(2): 554-559.

[5]张赟, 谢传淼, 李建鹏, 等.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附8例报告).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 7(5): 30-32.

[6]徐文静, 黄纯, 王柳春, 等.47例肺肉瘤样癌的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中国肿瘤临床, 2008, 35(18): 1045-1049.

[7]Kim TS, Han J, Lee KS, et al.CT findings of surgically resected pleomorphic carcinoma of the lung in 30 patients.Am J Roentgenol, 2005, 185(1): 120-125.

[8]金鑫, 王延林, 李玉广, 等.肺肉瘤样癌 1例.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 17(5): 389-390.

[9]李绪斌, 叶兆祥, 肖建宇.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27(6): 1155-1158.

[10]冷琦, 聂永康, 常瑞萍, 等.40岁以下肺癌患者病理类型及CT影像学表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0(2): 109-111.

[11]田昭俭, 庞闽厦, 吴起嵩, 等.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影像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9, 43(10):1047-1051.

猜你喜欢
样癌片状肉瘤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片状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
基于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分析
片状电阻器开短路失效模式浅析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肿瘤预防与治疗》文章荐读:甲状腺髓样癌诊治现状及热点问题思考
《肿瘤预防与治疗》文章荐读:甲状腺髓样癌诊治现状及热点问题思考
有机物凝胶—助熔剂法制备片状钡铁氧体
乳腺典型髓样癌影像学特征和术后病理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