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韩FTA实施对中国贸易利益流失的影响

2013-12-10 08:03冯晓玲王璐燕
财经问题研究 2013年9期
关键词:美韩两国贸易

冯晓玲,王璐燕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一、引 言

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和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双边或多边区域协定的积极探索。由于东亚各国之间经济发展、宗教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发展缓慢。这促使东亚各国在寻求东亚区域合作的同时,也积极试图寻找区域外的国家进行经济合作,而区域外如美国、欧盟也试图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东亚地区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美国早在2004年就与韩国达成了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 (FTA)的共识,并最终在2007年4月签订双边贸易协定。根据WTO统计,2012年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韩国成为中国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一方面,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2011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总额占中国出口货物总额的17.090%。另一方面,韩国一直把中国作为制造业的主要投资对象,2011年韩国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占韩国制造业总投资的比例高达50%。美韩FTA的生效不仅会削弱中国在美韩两国市场上的竞争力,还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吸收FDI,并进而威胁到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国外学者对美韩FTA的研究主要是从美韩两国的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如William和Mark[1]发现美韩FTA协议通过降低两国在汽车、农业和服务等产品的关税,提升了两国产品在双方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从而挤占其他国家产品在美韩市场上的份额;Inbom和 Jeffery[2]用GTAP模型预测发现美韩FTA实施后,中期内美国对韩国的出口将增加46%,韩国对美国的出口将增加26%,长期内美国对韩国和韩国对美国的出口分别将增加49%和30%。中国学者对美韩FTA的研究,有关经贸层面的主要从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替代效应出发,如闫逢柱和张文兵[3]运用产品相似度指数、相对比较优势指数和市场占有率指数分析了2002—2006年中美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的情况,发现两国农产品在韩国市场上竞争激烈,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会随着美韩FTA的生效被美国的农产品替代;赵金龙[4]考察了美韩FTA的内容和中美韩三国的贸易竞争情况,并用GTAP模拟发现美韩FTA很可能降低中国的福利,使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刘娜[5]着重分析了美韩FTA对中国农副轻纺产业出口的影响,发现中国农副轻纺产业会因为关税减让或取消受到美韩两国的挤占,对中国的出口带来负面影响。屠新泉和邱薇[6]考察了中美韩三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平均关税,定量分析了美韩FTA对中国造成的贸易替代效应,发现中国对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及对韩农产品和制成品出口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美韩 FTA对中国对外贸易、吸收直接投资(FDI)和在东亚所处环境的影响出发,试图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 (ESI)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等客观衡量美韩FTA生效后,中国直接和间接贸易利益的流失情况,并尽可能从中找出促进中国市场多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因素,进而采取合适的贸易应对策略。

二、美韩FTA实施后中国可能遭遇的整体贸易利益流失

美韩FTA的实施可能会通过贸易转移造成中国直接贸易利益的流失,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美韩FTA生效后,由于美国和韩国之间关税壁垒的降低或取消使得双方贸易更为便利,导致中国出口到美国和韩国的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产品被美国和韩国替代;另一方面,由于美韩FTA会使美韩两国的市场准入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原产地规则和技术壁垒等非关税壁垒将区域外的国家限制在外,中国对美韩两国的市场准入权受到威胁,从而使中国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7]。

(一)由于关税壁垒的降低或取消造成的贸易转移效应

美韩FTA规定在协议生效后,美韩双方立即取消在工业品方面85%的关税,其余15%的关税在未来3—15年内逐步取消。尤其是在纺织品方面,美韩FTA最终将执行“Yarn Forward”规定,①Yarn Forward要求使用美国及/或韩国的纱或布料制成方可享受关税优惠待遇,其中成衣内里亦规定必须为美国或韩国产制。即纺织品必须是在韩国或美国境内制造,这个规定意味着取消了美韩贸易中61%的纺织品关税。除工业品外,美韩FTA还规定韩国将对美国开放除大米之外的所有农产品市场。美韩之间关税壁垒的降低或取消在增加双方贸易总量的同时很可能威胁到中国的直接贸易利益,使中国遭受很大的贸易转移损失。

1.从总体出口结构角度分析

本文引入出口相似度指数 (Export Similarity Index)②出口相似指数最早由Finger和Kreinin(1979)提出,衡量两国在第三方市场上出口产品的相似度。对中韩在美国市场和中美在韩国市场上出口相似度进行测算。其计算公式③Xiac和Xibc分别为a国和b国对出口市场c的i产品出口额;Xac和Xbc分别为a国和b国对出口市场c的总出口额。ESI取值为0—1之间,如果a国和b国在c国市场上的出口产品结构完全一致,ESI即为1,反之,ESI即为0。总之,两国出口产品的相似度和重合度越高,ESI就越接近于1。为:

本文以2004年以后WTO组织网站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中产品分类④WTO组织网站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将产品分为十一类,包括农产品、燃料和矿产品、钢铁、化工品、其他半制成品、办公和电信设备、运输设备、其他设备、纺织品、服务和其他制成品。为标准,对中美韩三国出口产品相似度进行测算。为实现统计的一致性,在计算美国市场上中韩出口相似度时,以美国统计的从中韩两国进口的数据为准;同样,在计算韩国市场上中美的出口相似度时,以韩国统计的从中美进口的数据为准。

由表1可以看出,2004—2011年中韩两国的ESI在0.610—0.660之间,均超过0.500,这说明中韩两国出口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中韩两国的ESI在2004年为0.610,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8年和2010年的ESI高达0.660,这也说明在2004—2011年间中韩两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等级相差不大,而且相似度有逐年上升趋势,竞争激烈程度增加。由表2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韩国市场上的ESI在0.670—0.790之间,比中韩两国在美国市场上的ESI高11.180%,这表明中美两国出口到韩国市场的产品具有更高的相似性。虽然美国出口到韩国的产品等级在一定程度上要比中国高,但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等提升了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促使中国产品在韩国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中美两国出口产品的总体相似度一直保持在0.670以上,呈现很高的相似性。美韩FTA生效后,美韩两国关税壁垒逐渐降低或取消导致双方贸易更为便利,同时中美在韩国市场和中韩在美国市场上均有高度相似性,中国出口的产品很可能被美国和韩国替代,面临很大的贸易转移损失。

表1 2004—2011年在美国市场上的中韩出口相似指数

2005—2012年相关数据整理所得。以下各表相同。

表2 2004—2011年在韩国市场上的中美出口相似指数

2.从具体部门角度分析

为了进一步测量具体部门或产业的竞争力,本文引入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其公式①RCAxik表示i国在k类商品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k表示i国向c国k类商品的出口额,Xi表示i国向c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Wk表示世界各国对c国k类商品的出口总额,W表示世界各国对c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为:

如果中国某产业在韩国市场或美国市场上的RCA指数越高,中国的贸易利益就可能受到越大的损失。因为中国某产业出口到韩国市场或美国市场的产品越多,被美国或韩国产品替代的可能性就越大。

从表3和表4可以发现,中韩两国的纺织品、办公和电信设备的RCA指数均高于1,显示性比较优势明显。办公和电信设备是韩国在美国市场上的第一大竞争优势领域,其RCA指数从2001年到2011年虽然有所波动,但始终保持在1.800左右,最高可达2.920。中国的办公和电信设备的RCA指数也比其他行业显著,是中国在美国市场上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品,从表3和表4中可以发现服装和纺织品分别为中韩两国在美国市场上竞争激烈程度第二和第三的领域。这也使得韩国政府希望通过美韩FTA来促进韩国对美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中国对美出口份额[8]。美韩FTA协议生效后,将立即取消85%的制成品关税,且在纺织品方面美韩最终将执行FTA中“Yarn Forward”的规定,这意味着美韩贸易中61%的纺织品关税也将被取消,同时,美国还承认韩国各纺织品和服装企业在开城工业园区②开城工业园是一个具有经济特区性质的开发区,是根据韩朝达成的协议而设立的,由朝鲜管辖,其主旨是吸引韩国企业投资。内生产的纺织品和服装等同于在韩国国内生产,同样享受美韩FTA的关税优惠。

表3 中国不同类别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表4 韩国不同类别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二)中国由于市场准入限制可能遭受的贸易利益损失

美韩FTA生效后,美韩两国之间的市场准入权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而区域外国家会因为受到市场准入权的威胁而面临贸易转移损失。美韩FTA协议对农业、纺织品和汽车等行业都有明确的原产地规定,其对市场准入权的限制很有可能会对中国的贸易利益产生威胁。

近几年来,加工贸易成为了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重要力量。2012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值高达8 627.800亿美元,占总出口的42.110%,加工进口值达到4 811.700亿美元,占总进口的26.470%,这都足以表明加工贸易对中国外贸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跨国公司到中国建厂生产的动力,跨国公司往往将原材料和中间产品销往中国,在中国进行加工组装后将最终产品销往国外。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总成本,提高了跨国公司的净利润。不难发现韩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大部分都是来中国加工组装的中间品。2011年,韩国与中国的全部贸易中,加工贸易所占比率达42.700%。一旦美韩FTA生效,美韩两国为了享受原产地规则的优惠待遇,很可能将原本在中国加工组装的产品移回国内生产,中国的加工贸易将遭受一定程度的冲击。

美韩FTA还规定韩国对美国开放除大米之外的所有农产品市场,这使得美国的农产品很可能迅速抢占中国在韩国的市场份额。2011年韩国农产品的总进口额为346.812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农产品进口额是44.580亿美元和81.350亿美元,分别占韩国进口总额的12.850%和23.460%,中美是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上竞争最激烈的两个国家。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凭借质优价廉迅速抢占韩国市场,但由于中国农产品相对于美国来说竞争优势有限,美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高含量的种植技术使其在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上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所以在韩国市场上,美国是中国农产品出口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美韩FTA规定,除韩国对美国没有开放的10种稻米、大米及受配额保护的95种农产品之外,农产品的关税减让覆盖面达到94.180%,将全面降低美国出口到韩国农产品的价格,中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出口量将会严重受挫,特别是猪羊牛肉、油籽、谷物等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9]。

与此同时,美韩两国还在技术壁垒上达成协议,按照标准和技术开发过程的国民待遇原则,在制定和修改新规定时,需向对方国家通报,在制定试验和认证机构时,不得歧视对方国家的机构。这一系列的规定都使美韩两国在对方国家的市场准入权方面得到了保障,美国限制中国产品的市场进入权,则美国国内此类产品的缺口将从其他国家 (包括韩国)进口。通过上文分析发现韩国和中国的产品有很强的相似性,随着美韩FTA的生效,原来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将会因为市场准入权的设定被美国所替代。总之,美韩FTA协议中原产地规定和技术壁垒等非关税壁垒通过贸易转移限制了中国产品进入美韩两国市场,使得中国遭受了大量的贸易利益流失。

三、美韩FTA对中国吸收FDI的影响

美韩FTA的实施,将会使韩国在吸引FDI方面更具竞争力。首先,伴随着美韩FTA的生效,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或取消会通过贸易转移效应使美韩双方的贸易量增加。由于贸易与投资的关系,美韩两国之间的跨境投资活动也会增加。如表5所示,2007年之前,美国对中国和韩国的FDI相差不大。但自2007年以后,美国对中国的 FDI飞速增长,从2007年的297.100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08年的539.270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倍,远高于美国对韩国的FDI。

表5 2002—2011年美国对中国和韩国的直接投资 单位:百万美元

虽然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但近二十余年增长迅猛,中国成为了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2003和2005年,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占韩国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2.000%和41.400%,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对中国的FDI在2009年有所下降,但2010年迅速反弹。中国成为韩国FDI流入的重要国家之一,一方面,是因为韩国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韩国产业的发展和调整,需要寻求国外市场拓展业务;另一方面,中韩两国有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传统都有相近之处,而且近二十余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庞大,韩国想绕开关税壁垒,抢占中国市场。

东道国庞大而富饶的市场是吸引FDI进入的重要因素,美韩FTA生效后,美韩两国将连接成一个规模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圈。区域外国家的企业为了使产品更容易进入美韩两国,势必会加强对美韩两个庞大市场的直接投资,进而间接影响到区域外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同时,美韩FTA使两国间内部壁垒减少,区域内商品流通成本下降,美韩间可以进行更为有效的跨国经营,这会直接减少美韩两国对中国的FDI[10]。

FDI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1994年起,中国出口贸易增量中超过一半都是来自外资企业。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9 952.3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2%。FDI在促进中国出口增长的同时,还对进口增长起到了同样的促进作用,1998年至今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额占全国进口额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额为8 446.720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50%。由于FDI对中国对外贸易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而美韩FTA的生效减少了美韩两国及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威胁到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利益。

四、对中国所处东亚贸易环境的影响

(一)延缓中韩FTA谈判进程

中国和韩国一直都在设想构建中韩FTA,2004年两国首脑共同宣布进行中韩FTA的民间研究,并得出结论:构建中韩FTA对中国和韩国都有利。2006年11月,中韩FTA官产学联合可行性研究启动,中韩双方举行了五次会议,针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于2010年5月宣布结束,双方表示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两国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以便中韩 FTA谈判的启动[11]。但中韩FTA到现在也仅仅停留在研究阶段,并没有实质性进展,美韩FTA的生效必定会给中韩FTA的谈判带来困难。

从经贸实践角度分析,当两国实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后,不仅会对双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带来全方位的影响,还会牵扯到相关国家的利益。如1989年美国加拿大签订FTA后,墨西哥感受到被排斥在美加FTA之外的危机,而不得不主动与美加两国接触,并于1993年签订了美加墨FTA。美韩FTA生效后,区域外国家很可能都会受到贸易转移所带来的贸易利益损失,特别是亚太经合组织 (APEC)的成员,如中国、日本、墨西哥等,这些国家很可能会以积极的姿态加入到美韩FTA中,与美国或韩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为此,韩国在与其他国家FTA的构建中就掌握了很大的主动权。

同时,与韩国地理位置相近的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韩两国产业结构相似,日本很有可能寻求与韩国建立FTA的机会。日韩两国已于2003年12月开始FTA的谈判,美韩FTA的达成会促使日本加快与韩国的谈判进程。韩国往往会选择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国作为FTA的伙伴,日本无疑符合这一条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日韩FTA成立,那么中国将处于更加尴尬的境地。但如果中韩FTA谈判启动,那么农业问题仍然是中韩FTA谈判的焦点和难点[12]。而韩国认为已经与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构建了FTA,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东亚地区FTA的话语权,会给日本、中国等国家施加无形的压力,迫使这些国家在今后的FTA谈判中不得不做出让步。

(二)削弱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1.经济方面

21世纪以前美国一直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近年来,中韩两国贸易量激增,中国在2004年取代了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05年中韩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且一直保持稳步发展势头。由表6和表7可以发现,到2011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2 206.200亿美元,占韩国当年总出口的20.430%;而韩美之间的贸易额在2004年以后虽有上升,但上升幅度很小,占韩国总出口的比例则呈逐年下降趋势。虽然中国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后工业化时期韩国的经济发展,但是韩国对中国极高的外贸依存度使得中国经济的变动会对韩国造成很大影响。所以,韩国会借助美韩FTA这一契机,通过美国来转移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

表6 2004—2011年韩国与中美两国的贸易额 单位:十亿美元

表7 2004—2011年韩国与中美两国贸易额占韩国贸易总额的比重

而对美国而言,奥巴马执政初期,虽然对中国的贸易政策看似以“稳健、理性、务实”为主,寻求与中国的积极合作,但从奥巴马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中不难发现其具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奥巴马政府发动的对华贸易摩擦的举动阻碍了中美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特别是2009年的轮胎特保案就是其打着“经济公平”的旗号进行的贸易保护;此外,奥巴马政府还试图将人民币汇率政治化,迫使人民币升值来削弱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另外,奥巴马政府还通过积极推进与韩国、新加坡、印度、越南、泰国和菲律宾等国的双边合作伙伴关系,试图削弱东亚的整合力量。如果东亚各国能够建立起广泛的双边贸易协定,势必使各国关系更加紧密,东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更为稳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东亚经济的崛起,美国担心在亚洲地区的中心位置会被动摇,从而试图阻碍东亚一体化的进程,防止东亚成为欧盟那样能与美国抗衡的一体化组织。如今美韩FTA的生效使美国在这一阶段取得了胜利,美国希望通过美韩FTA加强与韩国的经贸关系和政治军事关系,削弱中国对于东亚,特别是韩国和日本的经济政治影响力,进而加强与东亚地区的联系,巩固在东亚的重要地位。

2.地区格局方面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南亚各国意识到需要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来抵御外来的冲击。2010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FTA的建立。但是东亚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制度和文化宗教差异明显,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极为缓慢。

美韩FTA的生效对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重建东亚经济合作秩序的作用。首先,对于韩国而言,在东亚三国中,韩国的整体实力最弱,韩国不仅在经济技术上不能撼动日本的地位,还在中低端产品上受到中国产品低成本的威胁。而且由于韩国国内市场狭小,需要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发展,对中国存在很高的依赖度。这些都导致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韩国很有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所以美韩FTA的签订增强了韩国在一体化进程中的话语权,减少了被边缘化的威胁[13]。其次,对于美国而言,美韩FTA有助于增强美国在东亚地区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不仅加强了与韩国之间的经贸关系,还对日本和中国施加了压力。特别是通过美韩FTA对日本施压,刺激日本参照美韩FTA模式与美国开展贸易谈判,在之前的美日谈判过程中,日本对农业市场和服务市场的开放一直处于不积极状态,美韩FTA很有可能刺激日本对美韩开放市场。

五、结 论

首先,美韩FTA的生效会通过贸易转移对中国的直接贸易利益产生影响。一方面,美韩FTA降低或取消了美韩两国之间的关税壁垒,使得美韩相互间的贸易量增加,由于中美两国在韩国市场和中韩两国在美国市场上的出口产品具有很高的相似度,美韩FTA会使中国对美韩两国的产品出口被韩美两国的相似产品所替代。另一方面,由于美韩FTA使两国的市场准入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而中国对美韩两国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市场准入权限制,中国在这两个国家的市场份额很可能受到美韩两国的挤占。

其次,美韩FTA生效后,美韩两国构成了仅次于欧盟和NAFTA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圈,会吸引区域外国家对美国和韩国进行直接投资,间接减少了中国吸收FDI的总量。而FDI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推动作用明显,美韩两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减少间接导致了中国贸易利益的流失。同时,美国通过美韩FTA加强了与韩国的密切联系,增强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美国寻求与韩国、日本等亚洲地区国家的合作减缓了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使得中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取得的成果缩水。因此,为了应对美韩FTA对中国直接贸易利益的影响和美国对东亚地区的介入,一方面中国有必要重新评估自身的FTA战略,适度加快中日韩之间多边或双边FTA谈判;另一方面中国应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加快贸易转型升级。

[1]William,H.C.,Mark,E.M.The Proposed South Korea - US Free Trade Agreement[J].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ee,2007,(7):123 -125.

[2]Inbom,C., Jeffery,S.Korea - US FreeTrade Revisited[J].World Economy,2007,(33):326-327.

[3]闫逢柱,张文兵.中美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的竞争研究——兼论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农产品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5):23-30.

[4]赵金龙.韩美FTA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28 -30.

[5]刘娜.美韩 FTA的实施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农副轻纺产业的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屠新泉,邱薇.美韩FTA对中国出口的贸易替代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1,(9):25-27.

[7]钱竞芳.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与韩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J].纺织科技进展,2008,(3):72-74.

[8]杨欣,武拉平,徐锐钊.美韩自由贸易协议对中韩农产品贸易的潜在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0,(7):23-25.

[9]王曦,帅传敏.中美农业贸易的互补性研究[J].经济问题,2010,(4):28 -31.

[10]朱颖.美韩经贸关系及双边FTA的前景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4):45 -50.

[11]张玉山,刘维.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8,(6):33-37.

[12]马连树.韩美FTA的签订对中韩FTA的借鉴意义[J].东北亚研究,2007,(2):48-52.

[13]单晓天.韩美FTA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2007,(10):23 -26.

猜你喜欢
美韩两国贸易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谈崩了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中美韩信息化战略对比研究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