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黄牛杂交改良效果分析

2013-12-15 03:03何永富彭加武毛翔光赵家才郑锦玲杨国荣黄必志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安格斯体尺父本

何永富,彭加武,毛翔光,赵家才,郑锦玲,徐 英,杨国荣,黄必志*

云南省养牛历史悠久,黄牛和水牛存栏数高,云南黄牛适应性强、耐粗饲,但单产低,出栏率低。应用优良肉牛品种改良云南本地黄牛,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是发展云南养牛业的有效措施,优选出杂交改良效果较好的杂交组合是发展云南肉牛业的重要途径。

1 材料和方法

1.1 杂交组合

用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1]为父本,分别与云南黄牛母本杂交,生产杂交一代牛[2]。

1.2 试验牛体重、体尺测定与记录

由专人测定杂交F1代牛、云南黄牛、杂交父本初生、6月龄、12月龄、24月龄体重和体尺,牛体重用地衡称量,牛体尺用测杖和皮尺测量[3]。

1.3 数据处理

用生物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黄牛杂交改良一代牛的体型外貌变化明显

杂交一代牛体型、毛色与杂交父本近似,肉用特征比较典型,体型呈长方形,后躯比较丰满,早期生长发育较快,适应性较强,耐粗饲,性情温顺;体尺体重大幅度提高,父本特征明显。

2.2 云南黄牛杂交改良一代牛的日增重加快

杂交一代牛、云南黄牛和纯种肉牛生长发育情况见表1。

2.3 云南黄牛杂交改良一代牛体重体尺明显提高

杂交一代牛、云南黄牛和纯种肉牛体重体尺情况见表2、表3、表4、表5。

表1 杂交一代(F1)与云南黄牛、杂交父本日增重比较

表2 云南黄牛杂交改良一代(F1)与云南黄牛、杂交父本初生体尺、体重比较

从表2的结果经方差分析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出,杂交改良一代牛初生体尺、体重与云南黄牛的初生体尺、体重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间的差异不明显。西门塔尔牛初生重极显著(P<0.01)地高于安格斯牛;与短角牛和海福特牛的差异显著(P<0.05)。

表3 云南黄牛杂交改良一代(F1)与云南黄牛、杂交父本6月龄体尺、体重比较

从表3的结果同理可以得出,杂交改良一代牛6月龄体尺、体重与云南黄牛6月龄的体尺、体重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间的差异不明显。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体尺与其杂交父本体尺的差异不明显,体重的差异则极显著(P<0.01)地低于其杂交父本而显著(P<0.05)地高于云南黄牛。西×云(F1)杂在该时期的增重低于安×云(F1)杂;短×云(F1)杂在该时期的增重最低。

表4的结果显示,杂交改良牛(F1)12月龄体尺、体重与云南黄牛12月龄的体尺、体重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西×云(F1)杂12月龄体尺比 海×云(F1)杂、安×云(F1)杂、短×云(F1)杂12月龄体尺明显提高,不同杂交组合间体重差异不明显,但其增重幅度有所不同,该阶段短×云杂的增重高于其他三个杂交组合,西×云杂的增重最低。

表4 云南黄牛杂交改良一代(F1)牛与云南黄牛、杂交父本12月龄体尺、体重比较

表5 云南黄牛杂交改良一代(F1)与云南黄牛、杂交父本24月龄体尺、体重比较

由表5可得:短×云(F1)杂和西×云(F1)杂24月龄体尺、体重与云南黄牛24月龄的体尺、体重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西×云(F1)杂24月龄体尺、体重显著高于海×云(F1)杂和安×云(F1)杂;西×云(F1)杂24月龄体尺、体重与短×云(F1)杂的差异不明显;24月龄时西×云(F1)杂增重明显高于其他三个杂交组合。24月龄海×云(F1)杂、安×云(F1)杂、短×云(F1)杂和西×云(F1)杂体重比云南黄牛分别提高96.22kg、75.17kg、121.58kg和150.96kg,分别增长了 49.78%、38.89%、62.90%和78.10%。海×云(F1)杂、安×云(F1)杂、短×云(F1)杂和西×云(F1)杂24月龄体重分别为海福特牛、安格斯牛、短角牛和西门塔尔牛的58.72%、54.16%、59.39%和54.20%。

2.4 引进肉牛及其杂交后代的适应性能良好

国外优良肉牛品种引进云南后,对云南高原性气候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生长发育良好,各项生理指标正常,抗逆性和抗病力均较强,发病率低,安×云(F1)杂交牛山地放牧适应能力较差,容易摔跤滚坡导致损失,也易招蚊蝇叮咬,役用性能差;1996年从加拿大引进的西门塔尔牛由于来自于无蜱地区,抗蜱能力差,有蜱地区在放牧条件下焦虫感染发病率高,舍饲条件下则未发生焦虫病。杂交改良牛在云南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正常,耐粗饲性能好,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长势比本地黄牛好,饲料报酬高,繁殖力良好。

3 讨论与小结

3.1 云南黄牛杂交改良效果显著

西×云杂交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4.57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35.83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6.21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344.24kg,48月龄体重平均为502.26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74.13%,59.20%、56.53%、78.10%和112.08%。西×云(F1)杂交牛6月龄以前生长速度比安×云(F1)杂交牛慢,但高于海×云(F1)杂、短×云(F1)杂交牛,西×云杂交牛12月龄以前生长速度比海×云(F1)杂、短×云(F1)安×云杂交牛慢,西×云杂交牛12月龄以后生长速度比海×云(F1)杂、短×云(F1)杂、安×云(F1)杂交牛快;短×云杂交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2.28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17.20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3.56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314.86kg,48月龄体重平均为429.54 kg,分 别 比 本 地 黄 牛 提 高 57.90%,38.10%、54.21%和62.90%和81.47%;短×云杂交一代牛6月龄以前生长速度最慢,6~12月龄生长速度最快,12月龄以后生长速度比海×云(F1)杂、安×云(F1)杂交牛快而比西×云(F1)杂交牛慢。安×云杂交一代牛犊牛初生重平均为21.21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34.34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6.18 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268.45kg,48月龄体重平均为324.92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50.32%,57.45%、56.51%、38.89%和37.27%。杂交后代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早熟性,效益显著。海×云杂交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2.78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24.97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0.52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289.50kg,48月龄体重平均为411.26 kg,分 别 比 本 地 黄 牛 提 高 61.45%,46.47%、51.99%、49.78%和73.75%,海×云(F1)杂、安×云(F1)杂交牛12月龄以后生长速度明显低于西×云(F1)杂、短×云(F1)杂交牛,但体现了较好的早熟性能。云南黄牛(成年)屠宰率为46.38%,净肉率为34.67%,肉骨比为2.96∶1;短×云(F1)杂(17月龄)屠宰率[5]为52.08%,净肉率为43.29%,比云南黄牛提高5.70%和8.62%,肉骨比为4.93∶1;海×云(F1)杂屠宰率[6](30月龄)为49.54%,净肉率为37.53%,比云南黄牛提高3.16%和2.86%,肉骨比为3.14∶1;安×云(F1)杂(25月龄)屠宰率为[6]63.31%,净肉率为52.84%,比云南黄牛提高16.93%和18.17%,肉骨比为5.05∶1;西×云(F1)杂(20 月 龄)屠 宰 率[6]为 59.05%,净 肉 率 为49.02%,比云南黄牛提高12.67%和14.35%肉骨比为4.89∶1,西×云(F1)杂(18月龄)屠宰率为53.96%,净肉率为42.93%,比云南黄牛提高7.58%和8.26%,肉骨比为3.88∶1,云南黄牛通过杂交改良后,杂交牛屠宰率、净肉率均高于云南黄牛,胴体品质良好,肉质得到较好的改善,肥育性能优良,日增重较高。

3.2 转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加强改良牛的培育

从上述表1至表5的结果得出,杂交牛虽然生长发育比本地黄牛好,但由于其饲养水平较低,管理方式仍较粗放,饲养分散,规模小,商品化程度低,杂交牛的生产潜力尚未能充分发挥。因此,只有转变杂交犊牛、育成牛的饲养方式,加强杂交改良牛的饲养管理,规范杂交牛的早期培育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3.3 云南黄牛杂交改良的经济效益良好

杂交改良后代与云南本地黄牛在同等的放牧条件下,12月龄海×云(F1)杂、安×云(F1)杂、短×云(F1)杂和西×云(F1)杂体重比云南黄牛分别提高65.17kg、70.83kg、68.21kg和70.86kg;24月龄海×云(F1)杂、安×云(F1)杂、短×云(F1)杂和西×云(F1)杂体重比云南黄牛分别提高96.22kg、75.17kg、121.58kg和150.96kg,48月龄海×云(F1)杂、安×云(F1)杂、短×云(F1)杂和西×云(F1)杂体重比云南黄牛分别提高174.56kg、88.22 kg、192.84kg和265.56kg,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降低饲养成本,杂交改良牛深受省内外市场的欢迎,改良牛市场价格高,效益十分显著。

3.4 加强地方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

云南黄牛大体可划分为华南型、高原型和西南山地型。云南特有的大额牛、滇中黄牛、邓川牛、文山黄牛、昭通黄牛、云南瘤牛和迪庆黄牛具有耐粗饲性能好,抗病力强,母性好,生活能力强、利用年限长,性情温顺和性成熟较早的优良特性,应该加强地方优良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杂交改良的不断深入,许多地方牛种正在向杂交化方向过渡,如果不注重地方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那么地方优良品种资源将面临消失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损失将无法挽回,保护的同时要合理地利用,应根据我省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杂交父本级进杂交二至三代,避免引入的品种过多造成杂乱,开展经济杂交,杂交后代只能作为商品群利用,不得作为种用。

总之,西×云(F1)杂、短×云(F1)杂、安×云(F1)杂和海×云(F1)杂交牛抗病力强,耐粗饲,全放牧条件下生长速度快,体形大,肉用性能较理想,杂种优势显著,肉质优良、风味较佳。西门塔尔、短角、安格斯、海福特改良云南本地黄牛的效果良好,是改良云南黄牛的理想品种;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安格斯牛和海福特牛良好的适应性和理想的改良效果,在我省的肉牛杂交改良利用和肉牛育种中日益发挥其作用。

[1]王根林主编.养牛学[M].(第一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4-40.

[2]赵家才,毛翔光,杨家顺,等.红安格斯牛杂交改良云南黄牛的效果报告[J].中国牛业科学,2012,38(3):33-36.

[3]潘周雄,夏先林,鲁文普,等.贵州黎平黄牛杂交改良初步研究[J].黄牛杂志,2005,32(6):1-5.

[4]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8-37;112-116.

[5]李 祥,胡建宏.短角牛级进杂交云南富源山地黄牛的效果观测[J].黄牛杂志,2005,31(1):25-27.

[6]彭泽华,柳丽荣.安格斯牛改良本地黄牛效果的调查研究[J].黄牛杂志,2005,32(5):42-43.

猜你喜欢
安格斯体尺父本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酋长的答谢礼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安格斯和鸭子
金川成年母牦牛一年消长的体尺体重测定
马站红鸡生长与繁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回眸
24美元的“冷漠”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