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综合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3-12-17 05:44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程度

陈 娟

河南省荣军医院心脑血管科 新乡 453000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达120/10 万,致残率高达75%,2012年第3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脑卒中病死率排名第一,高达22.45%[1],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脑卒中除临床症状外,抑郁症作为脑卒中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生存质量影响越来越大[2],因此,临床除治疗脑卒中外,同时要兼顾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早期预防干预。我院心脑血管科2010-05—2011-05对住院的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多元化的综合措施干预,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脑血管科2010-05—2011-05住院患者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18~72岁,平均(60.3±10.2)岁。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 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均有猝然昏倡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等症状,其中缺血性脑卒中76例,出血性脑卒中44例,同时有程度不一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主动活动减少,符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标准,入院首次发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1项)评分>17分,病程2周以上,排除意识障碍、失语、严重认知功能受损以及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检查不合作者。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 察 组 男34 例,女26 例,平 均 年 龄(61.6±8.3)岁;缺血性脑卒中39例,出血性脑卒中21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9.5±7.6)岁;缺血性脑卒中39例,出血性脑卒中21例。2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神经内科抗抑郁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多元化的综合措施干预,包括在基础疾病治疗基础上采用抗抑郁干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干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以及非医学途径等方面的指导。2组患者入院初、入院2周后用开放式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疗效。

1.2.1 心理及健康教育:PSD 来源于对疾病认识不足,肢体瘫痪等使患者产生悲观情绪,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今后的生活和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表现为沉默、闷闷不乐、自寻苦恼、缺乏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郁郁寡欢、偷偷哭泣,出现自杀倾向[4]。医生必须充分理解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适时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包括有关脑卒中发病率、典型症状、治愈情况及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知识,让患者懂得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1.2.2 康复训练:向患者讲述治疗措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和早期神经康复的重要性,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和计划;鼓励患者主动参与锻炼,早期康复训练,运动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同时重建患者的生活能力,鼓励患者尽最大可能自行完成日常生活,消除患者“无能”心理。

1.2.3 非医学途径支持:PDS患者由于自身疾患原因,往往出现避见亲友的问题,孤僻会加重病情,因此我们应该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家属经常对患者进行探视,满足患者得到关注的心理,增强治疗信心;病房里按时按点播放一些轻音乐或轻笑话,放松患者心情。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同组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 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见表1。治疗前2组HAMD 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HAMD 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 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 P<0.05

?

3 讨论

脑卒中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很高,可以达到40%~50%[5],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心情低落、厌世悲观、冷漠烦躁,甚至有自杀倾向,抑郁心态反过来会影响脑卒中的康复,严重影响了患者和家庭的生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出现抑郁倾向与患者发生卒中的部位、递质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特别是与神经功能缺损发生有关,一方面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与神经递质传导通路有关,另一方面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引发患者心理障碍,而有效的社会支持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的有效途径[6]。

本研究制定了多元化的综合措施,涵盖了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多种综合干预措施,如心理、健康教育、康复教育以及非医学途径的支持治疗,将患者的治疗与生活融为整体,帮助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尽快适应疾患发生后的生活,降低生活感受差异冲击,从而对长期治疗、康复建立信心,减少心理障碍的困扰,使患者尽早进入躯体-心理-康复的良性循环。目前许多治疗都是针对改善患者预后制定的康复训练,为患者早日恢复正常功能奠定基础,但是往往忽略了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出现心理差异造成的抑郁状态,这种抑郁状态既与脑卒中有关,也与患者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但不良的精神状态最终的结局只是加重病情,因此加强抗抑郁的多元化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HAMD 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 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 有 统 计学 意 义(P <0.05);治 疗 后 观 察 组HAMD 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需要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干预,这些措施对减轻和缩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和病程,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康复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1]吴智鑫,何明丰,黎练达.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筛选价值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3):219-222.

[2]侯玉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1:158.

[3]Starkstein SE,Mizrahi R,Power BD.Antidepressant therapy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8,9(8):1 291-1 298.

[4]李金萍,李小丹,丁海敬,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32(17):3 856-3 857.

[5]Gaete JM,Bogousslavsky J.Post-stroke depression[J].Expert Rev Neurother,2008,8(1):75-92.

[6]谢旭芳,屈新辉,高幼奇,等.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08,10:131-132.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程度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