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睡城

2013-12-20 07:27一鸣
中国新时代 2013年5期
关键词:卫星城燕郊出让金

一鸣

有两种动力推动着房地产的开发,一个是房地产商获利,另一个是政府获取土地出让金。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完楼盘拿到钱就走人,而地方政府拿到土地出让金后也没后续建设,导致那些地方没有生活所需的配套设施,最后就成了一个睡城

今年世界睡眠日来临前夕,中国首个对居民睡眠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在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公众睡眠指数得分为64.3分,刚逾及格线,而北京、广州、西宁、昆明、东莞因其低睡眠指数当选失眠城市。

报告中提及一个词汇——睡城,此处睡城的含义是指民众普遍睡眠质量差,但同时令人想起其另一层更具广泛影响的含义——用于睡觉的地方,也即是指大城市周边一些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成熟的区域功能,如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配套设施,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也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前往市中心上班。由于这些区域的形成仅是建立在房地产的开发和炒作之上,没有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仅作晚上睡觉之用,并非一种健康意义上的卫星城,因而民众称之为睡城。

对其成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有其解释:有两种动力推动着房地产的开发,一个是房地产商获利,另一个是政府获取土地出让金。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完楼盘拿到钱就走人,而地方政府拿到土地出让金后也没后续建设,导致那些地方没有生活所需的配套设施,最后就成了一个睡城。

北京的望京、回龙观和天通苑是前几年京城三个著名睡城,现在随着城市高速发展,北京睡城的区域逐渐扩大到周边位于河北的一些市县,如燕郊、香河、固安等。住在睡城的人们多是在京的上班族,每天都要长途跋涉于住地和北京之间,黑眼圈、满脸倦容成了他们的经典“造型”。

王燕和老公三年前在燕郊买了房。当时两个人年龄都近而立,面临买房生孩子的压力,而手上的钱和两个人的收入怎么算,都不够在房价高企的京城购得一席之地,即使在远离市中心的六环边上,房价都已每平米过万元大关。多趟看房下来,不得已只好到燕郊买了一套九十平米的两居室,把家安了下来。而接下来每天往返于燕郊和北京之间的上班经历却让他们苦不堪言:早晨六点起床紧赶着去搭公交车,还得忍受常常挤不上去的苦恼,即使上了车,路上又要担心堵车,迟到成了家常便饭;晚六点一下班便急匆匆去赶回家的车,即使这样,顺利到家都已过八点,一天下来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使不出来。披星戴月、睡眼惺忪成了住在睡城的人们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在燕郊买房的人,几乎都听过房屋销售人员说很快要修建通往北京的地铁这类的宣传,而且当时确实看到媒体上有关于修建地铁的规划报道,可是几年过去了,大家望眼欲穿的地铁连开工的影子都没盼来,盼来的只有愈来愈挤的公交车,愈来愈堵的道路和往返路上愈来愈长的时间。

一个公交车司机师傅感慨睹车时打趣地说:“这个点儿(上午十点左右)看房班车顶多才从北京那边出发,肯定不会遭遇睹车,而看完房回城的时间也就下午两三点,也不会睹车,路上只用三四十分钟,感觉挺不错。现在住这儿了,每天上下班坐车正好赶上早晚高峰,人一多,车就多,睹车成了必然,不耗时不迟到才怪。”

中国社科院城市规划与环境研究院规划室主任李红玉表示,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上班耗时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世界性的大都市中,上班耗时取决于城市的主体功能性。如果一个城市不能疏解的功能十分强大,那疏解通勤压力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她认为,“一些服务业和很多政府办公功能区,应分散布局,形成一些城市功能组团,各组团有一定的间隔,每个组团既有就业,也有居住,这样,整个城市的通勤效率会提高很多……世界上一些成熟的卫星城特别强调卫星城要具备居住、工作、休憩、交通四大功能,同时还要求应从人的需求这一出发点来建设卫星城。”

“要还贷,要养家,工作不能不做,目前也只好早晚两地跑。”王燕无奈地说,住在睡城,短期内注定要失眠多梦了。

猜你喜欢
卫星城燕郊出让金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燕郊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燕郊分行
燕郊:急剧膨胀的大城小镇
卫星城里的房地产投资
卫星城里的房地产投资
调控之后,再探燕郊
TOD发展模式下卫星城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吸引范围的研究
二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上升280%
浅谈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
4万亿土地出让金都用到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