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对豫东黄潮土区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2013-12-21 05:10张珈毓刘艳侠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郑麦播量商丘

田 伟,张珈毓,刘艳侠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黄淮平原腹地,麦田土壤90%以上为黄潮土,为河南省重要的小麦生态类型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已超过57万hm2,约占河南省麦播面积的11.3%,2010、2011和2012年全市小麦总产38~40亿kg,单产6928~7016kg/hm2.商丘市小麦生产基本与河南省同步发展,自2004年之后,小麦生产速度加快,成为近几年小麦单产提高较快的地区之一.播期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措施,不少学者围绕小麦播期问题进行了研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早播容易使小麦生育进程加快,在暖冬气候条件下,早播小麦遭受冻害的可能性加大;晚播则易使小麦前期生长速度减慢,分蘖少,后期生长速度快,穗小粒少,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1]21-24,[2]38-41,[3]1109-1115,[4]9-10,13. 适期播种可充分利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培育壮苗,保证安全越冬,是夺取冬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3]1109-1115,[4]9-10,13].不同品种的适播期因品种冬春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2]38-41.近年来气候变暖,小麦冬前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5]21-23,[6]33-34,[7]11-13,[8]1003-1004,1006.生态环境、品种特性及年际间气温变化的差异,在确定小麦适播期时应不同情况不同分析.郑麦7698、众麦998是近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2010年众麦998、郑麦7698在商丘高产创建区产量分别达到9480 kg/hm2、9992 kg/hm2,2011年郑麦7698在商丘创造了6.67 hm2平均产量11100 kg/hm2,其中1hm2达11340 kg/hm2的超高产记录.因此,研究播期对郑麦7698、众麦998群个体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对生产上确定适宜播期,加快推广新品种,实现小麦高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供试材料为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郑麦7698” 和“众麦998”,分别由河南省农科院和大众种业提供.

2009~2010年在商丘市睢阳区冯乔乡董庄村进行田间试验,2010~2012年在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试验田进行.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试验田土壤类型为黄潮土,土质中壤,前茬夏玉米产量9850.6~11250 kg/hm2.耕层土壤(0~20 cm)主要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质10.4~12.8 g/kg,全氮0.91~1.05g/kg,碱解氮(N)70~86 mg/kg.速效磷(P2O5)14~20 mg/kg,速效钾(K2O)120~145 mg/kg.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播期从10月5日开始,每个处理间隔5天,至10月30日止,共设置6个水平,三次重复.各处理小区面积15 m2(3 m×5 m),每小区播种15行,行距20 cm.播种量150 kg/hm2,小区定量开沟点播.基施复合肥(15:15:15)750kg/hm2,硫酸锌30kg/hm2,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80kg/hm2.其它管理同常规高产田.

1.2 调查项目与方法

小麦齐苗后,每小区固定2个(1 m2行)长势均匀的样段,调查群体动态、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分别于各生育时期取样测定绿叶面积和称量干物重,进而计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时调查各样点的穗数,每小区实割4.8 m2的穗子脱粒,待籽粒晒干后,测定千粒重并计算籽粒产量.

1.3 数据分析

用Excel软件和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对群体动态的影响

播期对群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冬前积温不同,主茎叶龄和单株分蘖的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冬前积温减少,主茎叶龄和单株分蘖随之减少,同一起点不同播期小麦群体的差异随之加大,图1可见,适期播种的冬前群体已达1600~1900万/hm2,而10月30日播种的冬前群体仅为500万/hm2,二者相差3~4倍,这种差异随着生育进展而减小,但直到成熟期差异依然显著.在一定范围内,播期与群体大小、穗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见表1.

图1 不同播种期群体动态变化

表1 播期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3 播期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极为显著,对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见表1.表1可知,处理1的穗数与处理4、5、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处理2差异不显著,与处理3差异显著;处理2与处理3差异不显著,与处理4差异显著,与处理5、6差异极显著;处理3与处理4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6差异极显著.可见,播期对穗数的影响极为显著,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935**,经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郑麦7698为:Y=759.8-40.2X,即播期每推迟5天,穗数减少40.2万/hm2,标准误差3.8; 众麦998Y=568.6-11.5X,标准误差2.5.

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886*,回归分析差异极为显著,回归模型郑麦7698为:Y=10827-552.7X,即播期每推迟5天,产量减少552.7 kg/hm2,标准误差72.2.众麦998为:Y=10235-250.9X,标准误差80.8.播期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穗数的差异,播期推迟,穗数减少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 因此,播期推迟必须增加播种量,以弥补穗数的不足.

3 小结与讨论

3.1 播期是影响小麦群体发育和产量高低的主要农艺措施之一

随着播期的推迟,群体变小,不同播期之间群体的差异前期大,后期小,但直到成熟期不同播期之间的差异依然达极显著水平.

3.2 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随着播期推迟,产量下降,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在于穗数的减少

本试验表明,成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在穗粒数和千粒重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成穗数有利于充分发挥郑麦7698、众麦998的增产潜力,而适期播种是增加成穗数的关键..

3.3 播期提前应减少播量,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

根据本研究结果,在豫东黄潮土区,在播量为150kg/hm2的条件下,郑麦7698、众麦998适宜播期为10月10~15日,此期播种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较高的经济产量和效益.播期提前应减少播量,郑麦7698最早不能早于10月5日,众麦998不能早于10月10日;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播期每推迟5天,播量增加30kg/hm2,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不同播期条件下的高产稳产.

[1] 朱傅祥,吴建中,郁祖良,等.播期密度对豫麦29群个体质量性状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0(5).

[2] 李兰真,汤景华,汤新海,等.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11).

[3] 裴雪霞,王姣爱,党建友,等.基因型和播期对优质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5).

[4] 段国辉,高海涛,温红霞,等.播期对不同习性冬小麦幼穗分化规律影响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5).

[5] 冯 刚,徐迅一,姜宪琪,等.暖冬气候对小麦生育的影响及对策[J].作物杂志,1999,(6)3.

[6] 陈英慧,王志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期的影响[J].河南气象,2005(1).

[7] 李 艳,王式功,马玉霞.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小麦的影响研究综述[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6,19(2).

[8]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等.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

猜你喜欢
郑麦播量商丘
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816
商丘之旅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河南省强筋中强筋及弱筋小麦品种清单
汝州市2018年度12个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