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经类日语专业教学计划比较分析

2014-01-02 07:39易阿丹
关键词:财经类必修课教学计划

易阿丹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205)

高校财经类日语专业教学计划比较分析

易阿丹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205)

对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国内七所知名大学的财经类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课程结构、通识课程领域分布、财经类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学期分布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分析。然后通过对统计结果的思考,找出目前国内高校财经类日语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并对此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财经类日语专业;教学计划;合理配置

G125;H36

A

1673-9272(2014)06-0284-04

2014-09-08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语料库驱动下日语语用能力的促进研究”(编号:14C0193);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级课题:“高校财经类日语专业教学计划比较分析”阶段成果之一。

易阿丹(1980-),女,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与环境经济政策。

财经类日语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但与逐年增强的市场对财经类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反,该专业的毕业生有不少在从事与所学专业关联度较小的工作,这种供需脱节的现象与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瑕疵有直接关系。[1]

财经类日语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所具备的财经内涵使它成为一门涉及贸易、金融、会计等的综合型、跨学科型课程。财经类日语教学本身存在与时俱进的内在需求,目前的教学模式从横向(知识跨度)和纵向(知识深度)来看都需要进一步拓展。[1]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已然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总体方案和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 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它总的来说包括两个大部分,分别为课程计划和教学形式计划。课程计划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是学校所实施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开课顺序、课时分配以及各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关系。教学形式计划则是用来规定每门课程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例如课堂讲授、实验课、讨论课、课程设计等形式。[2]

为深化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做好准备,笔者收集和整理了国内高校财经类日语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财经类日语专业教学计划的完善建议。此次研究的高校选取了开设了财经类日语专业并较有代表性的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和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一、财经类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比较

(一)课程结构比较

本科课程通常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通识教育,它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通过广博的基础性综合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人。第二类为学科与专业教育,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基础和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务水平。第三类为实践课程,它是基于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密切联系该专业知识领域的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课程,如课程设计、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笔者将7所高校的课程结构进行了统计,结果图所示:

图1 7所高校的课程结构

由图可以看出,各高校都是学科与专业教育类所占比例最大。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分别达到了课程总学分的76.8%和71.5%。在学科与专业课程方面,上海外国语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课比重较大,而对外经贸大学、吉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科类课程比重比较大,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则两者持平,这取决于学校是注重学科大类的基础知识还是更注重专业的知识深入。在实践环节中,几乎各个高校都是实训和实习所占比例最大,这也是财经类高校的普遍特点。在7所高校中,又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和上海财经大学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0.7%和18.1%,这说明这两所高校较注重实践在教学中的运用。而唯一一个各高校比例都不为0的部分则是毕业设计,说明目前在国内的高校,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是学生们毕业所必须要完成并达标的环节。

(二)财经类课程设置比较

1.财经类课程比重对比

开设财经类课程门类最多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除了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基础学科课程,还开设了包括日本金融、日本商法、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投资学等36门课程,共62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38.7%,是研究对象中财经类课程比重最大的高校。结合前述课程结构和通识课程学科领域分布的情况,可见上海外国语大学很注重经贸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实用性。

其次是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开设了外贸日语函电与写作、国际结算、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会计学、日语经贸谈判等16门课程,占课程总学分的20.8%。比重排名第三的中央财经大学,除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积分等基础学科课程,还开设了包括中日经济比较(日)、日本财经文章选读、金融学、国际金融、企业战略管理等16门课程,占课程总学分的19.7%。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科基础和专业课程设置里,有22个学分是财经类课程,包括经贸应用文(日)、经贸谈判、经贸文章选读、日本经济研究、文化资本论等,占课程总学分的13%。吉林财经大学开设了经贸日语泛读、经贸日语谈判口语、经济学、会计实务、金融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占课程总学分的12%。财经类课程比重相对较小的是上海财经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均为8%左右。

2.财经实务课程与日语课程结合程度对比

财经日语旨在语言训练与财经知识的获得融为一体,财经类课程的开设不能游离在语言类课程之外,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财经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预期目标。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和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教学计划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他们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模块里开设了日语经贸应用文、金融日语、经贸日语谈判、口译(经贸)、日本财经文章选读等课程,力图在有限的课时里使学生逐步将语言知识和财经知识糅合成整体。而中央财经大学虽然财经类课程在总学分中所占比重也很大,但与语言类课程的结合度不那么高,大多数财经类课程都是由该校商学院、金融学院等相关院系的老师任教,难以有针对性的使财经知识与语言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牢固的财经日语知识体系。

(三)课程学期分布比较

1.不同类型课程的学期分布

笔者所选的高校均为4年制,并对每学年每学期的课程门数和学分进行了统计。大部分高校的通识必修课程都分布在前两个学年,并且大部分学校在第一学期的通识必修课最多,其中对外经贸大学达到了26个学分,而后两个学年学校很少会开设通识课程。在第一、二学期结束之后,大部分通识课程的结束可能会有利于学生花更多时间来学习学科与专业课程。

学科与专业教育必修课则结束得比较晚,通常在第三学年结束,并且学科与专业教育必修课程相对于通识必修课和实践课程的时间分布较均匀,前5个学期所修课程门数和学分没有太大的差别,走势相对平缓。

2.必修课与选修课学期分布

大学的课程按能否让学生自己选择来说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指学校或院系规定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学校对必修课程通常有统一的要求和安排。选修课则允许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其课程进行选择,它是各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学模式和教学层次的多元化[3]。

笔者把7所高校的必修课与其它课程的学期分布进行了统计,发现各高校必修课程大多分布于前三个学年,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均没有开设此类课程。而选修课分布则较为均匀,但相对于选修课自身来说,第一学年和第四学年所开课程较少。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开始的课程基本上是按照学校的安排,随着选修课的增加,学生们选择所上课程的自由就开始提高了。

二、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国内7所知名大学的财经类日语专业现行教学计划的比较,从不同角度提示了财经类日语专业的总体框架和结构,反映出各高校间在教学计划方面的异同点。根据新形势下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我国各高校都面临修改现行教学计划的挑战,在对上述学校财经类日语专业教学计划的比较研究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注重财经类课程的合理配置

财经类日语专业所要培养的是兼具语言与财经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的就业导向也是向跨国公司、银行、涉外会计师事务所、日本国际贸易公司、日资企业等输送人才。这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财经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和能力以适应相应的工作。因而财经类课程是本专业的教学计划里重要且关键的存在,必须让学生真正具备财经知识和能力,相较于传统的日本语言专业,开设的课程里应有相当多的财经类课程。但是,倘若开设过多的财经类课程,过分强调日语人才的财经知识,有将知识及技能的取向推向极端和绝对之嫌,学生要通过有限的课时和精力承载日语和财经两大门类课程的压力,很可能导致两者都无法较好习得。

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占课程总学分的38.7%的财经类课程比例排在国内设有财经类日语专业高校的首位,开设了涵盖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学科领域的36门课程,专业的阔度和深度都大于另几所高校,这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校对于本校生源和师资的自信,但更多的是对师生的要求和压力。上海财经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的财经类课程比重就较低,只有8%左右。这样比重的课时能否使学生真正掌握好财经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追踪研究,但财经类日语人才需要实务能力,过浅的专业导入和实践训练可能导致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名不副实。

同时,财经类课程的开设不能游离在语言类课程之外,提高财经类课程与语言类课程的结合度,使两大门类的知识融合对接,构建学生完整、适用的财经类日语知识体系。因此,财经类的课程要设置,更要合理配置。

(二)注重实践教学的合理配置

财经类日语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理论务必与实践相结合,使实践完善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大学学历教育虽应以理论教学为主要内容,但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教学不能被忽视[4]。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近年在国内得到了肯定,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开始注重实践课程的开设。

但国内很多高校对实践的重视还仅仅拘泥于学分比重的提高,而实践课程的配置却显得不够合理。中央财经大学的实践课程在内容和学年方面都分布得较为均匀,其实践环节涉及了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多个环节,并且没有明显偏重或忽视某个环节,而是强调各个环节的作用和配合。由于我国的本科教育过分强调理论教育的作用,把实验课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加品[5],实验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环节课程几乎只涉及毕业设计与实习,开设实验课程的学校不多,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它的主要目的也是巩固和加深课堂理论的教学效果,缺乏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13级财经日语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部分除了校外实习和毕业论文,还分设了口译模拟实训、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验和专业技能强化3块,虽然没有明显偏重或忽视某个环节,但是用100个课时完成这几大实用性、专业性很强的部分,难以达到对学生财经日语应用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所应有的强度,也难以实现各个环节的作用和配合。

在学分分布方面,大部分国内高校的实践课程学分集中在最后一个学年,前三个学年基本没有开设,分布不均。而这两个分布的不合理性实际上是相关联的,因为实习和毕业设计均是在最后一学年进行。因此使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学年分布的合理化其根本措施是要加强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在每学年的教学中适当开设实验课程,并改善实验课程质量,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学生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多维视角和优化课程设置

如前所述,财经类日语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所具备的财经内涵要求它成为一门涉及贸易、金融、会计等的综合型、跨学科型课程,使用日语这门语言工具在国际商务、金融、会计、统计、管理等领域的运用,因此,财经类日语人才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这客观上要求财经类日语教学培养学生们的多领域视角。

教学计划具有国际开放型特征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相对另几所大学专业区分度不高,而且课程跨度比较大,专业基础课程就开设了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国际贸易课程,而多数高校专业基础课程中财经类课程一般只涉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除此之外,在学科与专业课程上,也可以借鉴国外很多高校的做法,学校允许学生们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这样对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非常有利,而且这样的课程设置更利于培养财经类日语专业学生的多维视角。我国高校可从国外成功的跨领域课程设置中汲取经验,通识课程中涉及多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在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方面分布全面。允许学生们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从而提高学生们运用多种知识解决财经领域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多维视角。

(四)重视选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层次的多元化。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学校开设由学生根据专业方向、个人兴趣或就业志向等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从数量上来看,应提高高校的开课门数与最低修课门数的差值,这样,学生能进行选择的范围则较大;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学分比例也应提高,这两个方面都能体现了高校课程选择的相对自由。此外,这几所高校的选修课并没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由于开课时间和学分的安排,学生们通常只能选择某一课程,这类选修课实际上就是专业必修课的性质。选修课的开设及其教学质量是目前国内高校财经类日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因此想要发挥选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大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程度,高校首先需要摆正选修课的位置,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对学习兴趣和自身发展方向的需要, 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样重要,而不应当处于从属于必修课和专业课的地位。其次要扩大选修课的选修范围,让学生们有充分的资源进行选择,这仅仅靠增多开设科目所达到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还需要打破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以及各专业之间的界限,允许同学们在一定范围内选修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和必修课程,从而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1] 易阿丹. 财经日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6):146-151.

[2] 翁妮尔. 高校教学计划的运行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刘佳音,章 特,陈 怡,等. 浅论高校选课制度[J]. 企业导报,2012,(2):230-231.

[4] 王绪瑾. 保险专业本科教育的若干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2,(9): 230-231.

[5] 王银桂. 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实验类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2009.

[本文编校:李浩慧]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Japanese Major Teaching Plan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

YI A-dan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sha 410205, Hunan, China)

Taking the Japanese majo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lans of seven Chinese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ing project, including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al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etc.,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s, the distribution of general course fi elds, the designing of fi nancial and economics courses, and the term distribution of courses of these universities. And after a close study on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the paper then identif i es the weak points in Japanese major teaching of Chinese fi nancial universities.The paper further presents concrete proposals for improvement.

fi nancial Japanese major; teaching plans; reasonable disposition

猜你喜欢
财经类必修课教学计划
鲸宝宝的必修课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驯龙高手 成为自己的路上,分离是必修课!”
以本为本,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动态教学计划管理体系研究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凉山羊
学会求助应是孩子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