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全国首单碳资产质押贷款项目落地武汉

2014-01-09 08:05刘汉武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武汉430070
产权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交易中心湖北武汉

◎ 刘汉武(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武汉 430070)

湖北:全国首单碳资产质押贷款项目落地武汉

◎ 刘汉武(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武汉 430070)

2014年9月9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和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签署碳资产质押贷款和碳金融战略合作协议

9月9日,全国首单碳资产质押贷款项目在武汉签约,标志着产权交易行业碳金融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湖北碳金融交易市场实现全国领跑。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和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方签署了碳资产质押贷款和碳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企业利用自有的碳排放配额在碳金融市场获得了银行4000万元的质押贷款,用于实施国家推荐的通用节能技术,最大限度实现节能减排。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作为第三方平台,为融贷双方提供质押物登记存管和资产委托处置服务,为银行与企业免除了后顾之忧。

2014年4月2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正式揭牌营业,是国家发改委备案的全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机构之一,对促进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上线交易以来,市场成交量、成交额位居全国第一。截至5月30日,湖北二级市场交易配额交易总量为312.92万吨,交易总额为7540.55万元,成交均价为24.1元/吨。截至5月30日,包括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在内的六个碳市场合计共成交441.86万吨,成交额合计1.41亿元,湖北占全国累计成交量的70.82%,占全国累计成交额的53.3%。湖北碳市场日均成交量和日均成交额分别为7.82万吨和188.51万元,分别占到全国碳市场交易的88%和78%。

湖北碳市场开市以来备受国内外瞩目。湖北省处于工业发展的中后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化结构明显,最能代表中国的发展阶段。湖北纳入减排的企业以工业为主,包含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纳入标准高,排放量大,在七个试点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湖北在管理办法、配额分配、价格发现、CCER抵消、交易方式等体系设计上,都有诸多创新。

为提升中心风险管理水平,中心陆续出台了《部门管理职责》、《内部人员保密管理办法》、《风险及突发事件处理办法》、《系统管理操作指引》等制度文件,并与中心全体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从业务流程、信息保密、行业操守等方面强化内控与自控管理。

中心结合市场运行情况,研究并实施了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确保碳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对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的宣传引导,建立稳健、合理的价值投资预期,避免投资风险;二是根据市场交易运行状况,合理、有序地控制投资者进入市场,避免市场暴涨暴跌;三是设定个人投资者的投资上限,对风险客户进行电话提醒,避免个人非理性投资;四是研究市场风险基金,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引导与调节机制。

为探索“工业补偿农业、城镇补偿农村、排碳补偿固碳”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基于碳市场的农业、林业低碳扶贫模式,中心与美国环保协会合作,在神农架林区和通山县分别启动了再造林碳汇和农村户用沼气低碳扶贫试点项目。试点结束后将把项目开发与交易模式向全湖北省农、林地区进行推广示范,预计全省每年将产生农业、林业核证自愿减排量500万吨,按湖北碳市场10元/吨价格初步测算,每年将实现林、农业增收5000万元。

同时,中心还积极开展碳金融创新,目前能够提供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减排项目融资、租赁融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等多元化碳金融服务业务。近期,中心正着手研究设计碳基金、碳信用、碳债券、碳期货等多种碳金融产品,用于满足各类企业减排和碳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

可以预见,通过湖北碳市场这一全新的资本要素市场,碳排放权将进一步发挥金融资产属性和金融功能属性,充分调动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低碳发展。中心也将以优质的服务,为金融机构和企业铺设金融创新和低碳发展的双赢之路。

(作者为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

猜你喜欢
交易中心湖北武汉
The rise of China-Chic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驰援湖北
决战武汉
湖北武汉卷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