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明天的战争搞好今天的教学

2014-01-12 00:58杨新华
政工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战斗力高地战场

●杨新华

瞄准明天的战争搞好今天的教学

●杨新华

习主席强调,院校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母港,理应成为能打胜仗的源头,使今天培养的学员成为制胜明天战争的优秀指挥员。

姓军尚武是主业。院校首先是战斗队,是诞生新的作战理论、作战思想的前沿高地,是塑造未来战将的孵化基地。作为办学治校的顶层设计者、直接领导者,院校党委机关必须强化这方面的思想认识,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谋得更深一些。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军事理论创新呈“井喷”之势,作战样式推陈出新,新式武备层出不穷,迫切需要从源头上厘清人才培养理念。要立起新思维新理念新标准,紧盯未来信息化作战需要,确立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规范教学内容、检验育人成果,切实把战斗力标准落在工作指导上、落在育人实践上、落在绩效评估上。要着力破除院校教育中存在的军味不足、武味不够等弊端,深化教育教学训练改革,让学员在近似实战的教学环境中,真正掌握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的知识、技能、精神和作风。要“让培养打仗的人更能打仗”成为座右铭,始终把人才培养的目标锁定在能打胜仗这个根本要求上,常思人才培养之责,常创人才培养之新,常担议教议训之责,带头学打仗、钻打仗,努力成为懂政治的教育家、善谋略的军事家、会打仗的指挥家。

晓战教战是主旨。习主席要求,“名师必晓于实战”。院校教员若要担负起“双员”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强化“学员身后是战场”的理念。要时刻怀有“我的课堂关乎明天打赢、我的学员马上就要打仗”的忧患意识、临战意识,使教学最大限度贴近部队、最大限度贴近战场、最大限度贴近学员。要有强烈的本领恐慌感,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做到脑中有学问、心中有战争、眼中有敌情,使紧盯敌人、紧盯战场成为一种自觉和本能,把研究战争、教授战法作为第一要务,做到眼里有世界风云、胸中有制胜之道、笔下有千军万马、口中有决胜良方。要有前瞻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敏锐把握未来战争趋势和作战规律,把未来打什么仗、与谁打仗、在哪里打仗、什么时间打仗、怎么打仗等关键问题搞清楚研究透,既知道“教什么管用”,又明白“怎么教顶用”,引导学员打开战略视野,更新思维理念,真正做大国军人、时代军人,把“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要求融入学员血脉。要经常深入一线部队,在参加演习演练和执行重大任务中汲取部队的新实践新战法新成果,让教案与战场对接,让教学与岗位对接,让能力与使命对接,使课堂永远鲜活、绝对管用。只有这样,才能把三尺讲台向预定战场延伸、向信息化领域延伸、向陆海空天延伸。

谋战研战是主责。院校作为未来信息化战场的战略谋划部和科研基地,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引领信息化转型。从实验室到演兵场,从科研到实战,院校的一小步可能就是战场的一大步。要充分利用院校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优势,紧盯信息化前沿开展作战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努力打造人才高地、思想高地和创新高地,为领帅机关战略决策充当智囊团和思想库,为部队战斗力提升充当风向标和助推器。要端正方向搞科研,坚信部队的需求就是科研的追求、战场的活力就是科研的动力、部队的难点就是科研的重点,多问问“我的课题,能解多少难题;我的成果,能带来多少战果”。要拓宽视野深科研,盯着对手背后的对手,看透问题背后的问题,让自己的眼光一刻也不离开战场,确保每一个课题都因部队需要而设,每一个难题的解决都有助于战斗力的提升,每一项成果都能助推战斗力。要驱动转化强科研,及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促进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同步提高,始终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战法、新理念武装学员,让学员感受到已有的技能和本领不是明天取胜的法宝,只有瞄准明天的战争提高自己,才能取得驰骋未来战场的“资格证”。

【作者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部主任】

猜你喜欢
战斗力高地战场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战斗力的建议
燕晗高地
高地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战斗力爆表的棘龙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